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永 《台声》1999,(12)
“图腾”是原始社会的人认为跟本氏族有血缘关系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一般被用作本氏族的标志。对中华民族来讲,影响范围最大、影响程度最深的图腾就要说是“龙”了。“龙”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图腾,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它身上有鳞,头上有角,能走能飞,还能兴云降雨。也正因为龙具有这样神奇的力量,所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龙也逐渐成为具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封建是权的象征。它的形象也逐渐成为了张牙舞爪。虎视眈眈的帝王龙形象。那么,中华民族为何要以龙作为自己的古老图腾?这种高翔云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帝王龙形象是否就…  相似文献   

2.
每一位炎黄子孙。谁不极度信仰龙?谁不顶礼膜拜龙?但有谁真正见过龙?然而中国龙文化似乎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同一源头。几千年来.它任具有开天辟地的伟大神力,把一代又一代也不知有多少万华夏儿女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繁衍、生息、斗争一直到今天。到底龙是何模样?是图腾?是神?与入有何索缘?与易经又为何难分?如若能莅临$阳“龙”乡来,瞻仰一下龙的原型,兴1.龙宝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赠送给河南省濮阳市人民政府一面“龙乡”铜牌.是因为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MS中发掘出土了用多种形式的蚌壳砌塑而成的龙图案…  相似文献   

3.
回归哲学精神,回归民族信仰和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我们才能理解自己,也才有可能让别人理解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一是尊重道,认为自然社会、宇宙人生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二是运用易,认为一切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且不断发展变化;三是主张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  相似文献   

4.
<正>近代以来,中国遭受外来侵略之频繁、程度之惨烈,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就是在这种内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下,中华民族却没有亡国灭种,而是冲破内外各种压迫,重新站了起来。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不休止的、愈挫愈勇的探索精神和对先进事物的追求,是中华民族转危为安的强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5.
李帆 《求索》2007,(1):197-198
年画的审美价值是建立在社会的伦理道德、文化教养和民俗生活的基础之上,它强有力的精神渊源,就在于把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需求和功利意愿寄托在各种被认为有神机妙用的自然物体或人物上,通过对物象原型的择取、联想、构图等方式,运用年画特有的艺术手法表达人民的主观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从而形成了年画艺术天真浪漫、质朴大气、喜庆祥和、形象生动、诙谐夸张、色调明快、线条粗犷、构图饱满、画面隽秀等基本的审美特征。如用龟、松、鹤、桃等自然物象喻含长寿,用龙、凤、鱼、牡丹、蝙蝠、蝴蝶来象征富贵吉祥,用鸳鸯、喜鹊、荷花来表示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生活美满,用葫芦、石榴、葡萄寓意家庭兴旺等,所有这一切都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精神渴望。中国年画所表达的某种心念的象征,蕴涵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审美价值。年画之所以能历经千年流传至今,就在于它的审美价值始终与各个不同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美好愿望相一致。时值21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年画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宗教迷信色彩,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企望和谐美满的精神需求依然存在,因此,把传统的年画艺术与现代的审美价值及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应成为当代年画的发展方向。凡英雄人物、劳动模范、影视体育明星、高楼大厦、乡村田原、雪山草原、江河湖海、名胜古迹、高速公路、飞机、火车、轮船等一切反映现代生活的人、事、物都可以用年画的形成表现出来,都可以满足人们乐观、喜庆、幸福、和谐、平安的精神需求,只有这样传统年画艺术才能具有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生命源泉。  相似文献   

6.
龙的起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华夏文明象征之龙的起源问题,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难题。以往许多研究者,只注意到龙的一些表面特征,得出龙是以蛇为原型的复合物的结论。其实,龙并非一开始就作为复合物被创造出来,它的原型之一是中国南方消失的爬行动物———鳄。  相似文献   

7.
社会美这个术语,在美学史上过去是没有见到的。因为过去的哲学家,对于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包括某些社会事物,都称为自然;或者他们不认为在自然之外还有什么客观的社会事物。因而他们认为一切客观事物的美都是自然美,不认为在自然美之外还有什么社会美。现在我们承认在客观存在的事物之中,除自然界事物之外还有社会事物,两者的本质是各不相同的。于是也就要承认在自然美之外还有社会美。因为自然界事物作为客观存在具有它的自然性,即是不参与人力的或不依赖于人类生活的;而社会事物作为客观  相似文献   

8.
体育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家形象是国家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国家最为宝贵的精神资源。国家形象是国家文化上的自我整合和精神上的自我肯定。国家形象是国家现实与国家愿望的有效综合,是对国家愿望的有力回应。如今,体育传播与国家形象有着密切的联系。体育作为一种“世界语言”,借助它的影响,可以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国家的精神与形象。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成为展示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良好精神风貌和道德水准的契机,是展示我国国家形象的大好机会。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的中央电视塔前,两条金色的巨龙凌空飞架,时时吸引人们驻足观望,感受其中蕴含的民族正气。这就是文天祥第24代后裔——归国华侨文伙泰先生奉献的一个世纪之礼“中华正气龙”,它由同样是文天祥后裔的著名民族艺术家文远衍先生精心制作,象征着中华民族浩气凛然、繁荣富强。为了这个愿望,文伙泰孜孜不倦奋斗几十年,青丝染成了白发。  相似文献   

10.
李旭 《今日民族》2014,(8):14-15
<正>民族传统文化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龙阳崇拜是德昂族传统文化的缩影。德昂族有崇拜"龙"的传统,认为自己是龙的后代、茶的后代,其龙阳崇拜源于中华民族龙文化和德昂族茶文化的融合,是中华民族龙文化中的一朵绚丽奇葩。龙阳的形象已深入到德昂族社会的各个角落,他们甚至把龙的形象穿在自己身上,跳龙阳舞、过龙阳节、祭祀龙阳这对始祖。  相似文献   

11.
调查报告是对某些情况、某个事件或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综合分析研究后写的书面报告。对上,它能反映客观情况,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对下,它能陈述事实,揭示问题,帮助人们把握规律,认识事物真相。对正面的,它能扶植新生事物,推广先进经验;对反  相似文献   

12.
周处斩蛟,魏征杀龙,哪叱抽龙筋、剥龙皮,孙悟空大闹龙宫,最高级别的“龙”——四海龙王个个都成了小丑。如果说龙真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有这样作践自己图腾的吗?  相似文献   

13.
月神是中华民族崇拜的神灵,也是艺术创作的原型,通过月神原型分析,可以烛见中华民族和东方文化的价值及其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李道湘 《台声》2000,(11):7-9
“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理论的正确。从其政治层面而言,它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意志,反映了香港、澳门人的回归愿望;从其文化层面而言,它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和平的渴望、对统一的追求,表现了“和而不同”、容纳百川的气概,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神。 “一国两制”与中华民族追求统一的永恒信念 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到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它顺应了全体中国人的和平统一的愿望和要求,也说明了它符合和适应香港、澳门的实际,同时也适应和符合国际社会和平发展潮流。而从其更…  相似文献   

15.
李纳森 《理论月刊》2002,2(5):41-43
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所有炎黄子孙的最大愿望。这个愿望一定会如期实现,因为我们具备了一系列坚实的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其不断完善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牢固的基石;长期积累下来的丰富的经验教训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王世梅 《前沿》2002,(3):35-36
应用写作 ,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 ,小学、中学、大学都应该重视 ,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尤应重视。应用写作能力应是高职生必备的能力。高职生 ,其培养目标是高级应用型人才 ,它的突出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 ,而应用写作能力则是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方面。应用写作的训练不仅是写作能力的训练 ,而且是综合能力的训练。例如要写好总结 ,就得会分析概括 ,能从个别的、一般的事物当中概括出普遍的规律 ;要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 ,必须具备预测能力和分析事物因果关系的能力 ;要写作调查报告也必须经历这三个环节 ,系统周密的调查 ,客观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南国竞飞龙     
龙的传人,谁也未曾与“龙”谋面,是历史开的一个深沉的玩笑。蛇是“龙”的化身,是自然给人隐藏的一蒙着面纱的秘密。有人正在揭开它……  相似文献   

18.
郭平坦 《台声》2011,(6):64-66
今年是著名台籍历史学者戴国烽先生逝世十周年。自1988年我与戴教授相识于东京,至他2001年离世,前后十多年的时间,常与他一起探讨两岸关系的未来。在戴教授众多两岸关系的论述中,关于“台湾结”与“中国结”融合的愿望令我感触至深。今年是戴国焊教授逝世10周年、80岁冥诞。作为著名台籍学者,他热爱台湾,更热爱中华民族,一生的愿望都期盼着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大团结。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是龙的民族,在这个星球上,凡是有华人聚居的场所,都有龙舞,而在千姿百态的龙舞艺术中,最亮丽夺目的当数铜梁龙。  相似文献   

20.
也谈我国神话中龙形象的产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龙的神话,世界上许多地方都有。《圣经》里有胡卜尔派出壁虎、龙、蛇去作战的故事;希腊神话中有巨龙守金苹果的故事;北欧神话中有毒龙啮断生命树之根的故事;印度神话中有龙兴作雨的故事。而在我国各民族的神话宝库里,龙的神话尤其丰富。在大理白族地区,几乎每一个湖泊(海子)、沼泽,每一条江河,每一个水潭、山泉,都流传着有关它们的一个甚至几个美丽的龙的神话。和别的神话一样,这许许多多龙的神话之所以产生,是自然和社会形态在处于原始阶段的人类不自觉的艺术幻象中的反映,是原始人企图认识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