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法治与社会》2006,(10):4-7
十届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于2006年8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在规范各级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两院”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方面,作了许多制度性的创新。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监督法全面和系统地规范了各级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两院”(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之间的宪法关系,这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监督法》创设了各级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专项工作报告制度。《监督法》建立了委托执法检查制度。《监督法》确立了各级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撤销下级人大常委会及同级政府的决议、决定和命令的立法监督制度。《监督法》建立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的违法审查机制。《监督法》建立了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公开制度。 总的来说,此次监督法,抓住了我国监督制度的核心环节,针对我国目前各级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监督的实际情况,创设了一些具有实效性的监督形式,进一步完善了监督程序,理顺了人大与“一府两院”之间的宪法关系,对于健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开拓性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2.
监督法的颁布实施,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职权,健全监督机制,加强监督实效,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更好的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将使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3.
欧阳君山 《法人》2006,(11):30-31
监督不仅仅是“找麻烦”,“找问题”,“找别扭”,“过不去”,也是一种“关爱”,是一种“爱护”近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舆论认为,“廿年磨一剑”的《监督法》通过并实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公民与法治》2006,(11):1-1
在历时20年的磨砺之后.备受瞩目的监督法终于出台了。作为中国第一部监督法,它注重发挥对法治的保障功能,突出强调了人大常委会监督的主要形式和内容,尤其是注重监督的实效性、针对性,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体现出我国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进步与成就,为今后推进人大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是人大工作的一部重要工具法.对宪法赋予人大常委会监督职权的具体化.对进一步促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程序化、规范化、法制化具有重要影响。监督法中的诸多亮点显现出监督对于国家法治发展的非凡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6年5月25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监督法草案进行了第三次审议。2002年8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对监督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2004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再次进行了审议;十届全国常委会组成人员普遍认为,立法和监督是宪法赋予人大的两项重要职权,这两项职权的行使。都需要有相应的法律使之规范化、程序化。对立法权的行使,立法法已作了明确规定:对监督权的行使,这些年各级人大常委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但至今还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因此,制定监督法对于人大依法履行监督职权,加强监督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主要形式,享有立法权、监督权。地方人大相对全国人大而言,立法工作要少很多,基层人大很少能实际的独立使用立法权,那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主要功能就是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因此,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的问题就显露出来,并引起了全国人大的重视。此后,有些地方人大在财政监督、司法机关的个案监督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这种背景下,历经多次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终于正式出台了。《监督法》的出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开创了人大监督的新途径,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项改革举措,其中有关对检察机关的监督权的设置,对检察机关和检察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贯彻实施《监督法》,开创人大监督工作的新局面,是人大常委会的重要任务。我们在广泛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对人大工作的相关制度、议事规则依据《监督法》进行了规范调整。在一年多的实践中。我们紧紧依靠监督法,积极化解难题,寻求对策,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三次会议上,从起草至今已逾20年、广为社会关注的监督法最终以155票赞成,1票反对,5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顺利获得通过,并将于2007年1月1日开始施行。监督法首次系统地规定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内容与监督程序,分别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审议监督“专项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决算,听取和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报告,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询问和质询”、“特定问题调查”和“撤职案的审议和决定”等事项的程序,明确了各级人大常委会各项监督活动的启动条件、启动机构或人员、相关问题处理的方式和时限以及最终处理。  相似文献   

9.
正在制定中的《监督法》(草案 )相关内容尚值得商榷 ,如监督体制、监督与被监督者的关系、监督的目的和范围、监督的机关和原则及特点 ,有关内容、用语、逻辑关系方面的规定等等 ,文章对《监督法》(草案 )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思考和建议 ,希望能为立法机关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公民与法治》2006,(12):1-1
2004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时间的决定》.要求在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安排本行政区域的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工作。为更好地指导这一工作的顺利进行,今年6月2日,党中央以中发[2006]12号文件,转发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做好全国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有关工作的意见。这是指导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指出:这次县乡两级人大同步换届选举,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次重要实践。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件要求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精神.依法做好我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工作。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作出《关于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换届选举时间和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的决定》,安排在2007年1月1日至9月30日进行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工作。  相似文献   

11.
公开是监督法的重要原则 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监督法》明确规定,监督公开是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一项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实施后,各级人大常委会都在认真组织学习《监督法》,并抓紧做好贯彻执行工作。然而,贯彻实施《监督法》从何处下手,我认为应从以下四点抓起:  相似文献   

13.
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预算法》修正案,新《预算法》将于2015年1月1日正式施行。新《预算法》体现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要求,规范了政府收支行为,强化了预算约束,对于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君义 《中国司法》2008,(2):73-73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以下简称《律师法》)已于2007年10月28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将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律师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制度,保障律师依法执业,规范律师执业行为,发挥律师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作用,推动律师事业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何永坚 《中国法律》2006,(4):25-26,84-8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于2006年2月28日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决定》共34条,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实施10年来的经验总结。《审计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与社会》创刊不久,我就接触到它了,那时我从旬阳县委组织部调到宣传部工作。在众多的报纸期刊中,《法治与社会》让我眼前一亮,爱不释手,从此与它结下不解之缘,相随相伴二十年。在我的心目中,《法治与社会》是最好的一份刊物,它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不断推出有思想、有品质、有温度的精品,不断增强思想含量、知识含量、文化含量、法治含量。随着时代的发展,《法治与社会》紧跟时代变革的鼓点,加快媒体融合的步伐,不断增强全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积极扩容改版。在内容上,以板块统领栏目,设置了封面人大法治社会等板块,增强了杂志的思想性、指导性、实用性和贴近性。  相似文献   

17.
"汪伦才案件"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背后的监督尴尬 1996年,安徽省肥东县糖业烟酒公司供销经理部主任汪伦才,因下属单位东风商店承包盘点一事,与该店主任王某发生纠纷,出现吵骂、厮打.王某状告汪,四年中,肥东县法院一次判有罪,两次判无罪,但都被县检察院抗诉.2000年4月,合肥市人大常委会成立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调查认定王某的证据不成立,还汪伦才以清白.尔后,县检察长辞职.  相似文献   

18.
监督法实施近两年来,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监督法.积极履行人大及常委会的职责,在行使监督职权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9.
王阿敏 《法制与社会》2012,(22):248-2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实施已5年有余,然而今年7? 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以及上海地铁的逆行,再次将监督的作用推上前沿.本文将针对该法实施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尝试提出强化监督职能、提高监督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于2006年8月27日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并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地方人大常委会要以贯彻实施监督法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坚持依法行使监督职权,不断提高监督水平,切实增强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