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闹访,往往令地方政府和上访人两败俱伤. 对地方政府而言,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精神上也不堪其扰,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通过闹访达到不合理要求,也不像他们本人想象的那么容易.即使最后少数闹访人的不合理要求暂时获得了一些利益安抚,一般也要付出种种代价,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2.
“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这是个别闹访者信奉的法宝。他们“要挟”上访,把上访当作了手段,漫天要价,给地方政府施压,上访人和地方政府为此付出的成本十分高昂。 如此种种,堆成了信访工作的心头之痛,是否有治愈的良方?  相似文献   

3.
闹访之痛     
"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这是个别闹访者信奉的法宝。他们"要挟"上访,把上访当作了手段,漫天要价,给地方政府施压,上访人和地方政府为此付出的成本十分高昂。如此种种,堆成了信访工作的心头之痛,是否有治愈的良方?  相似文献   

4.
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快速转型加剧了乡村、村企、官民、干群之间的利益博弈,由此引发的群众上访也日益增多。虽然多数群众上访缘于权益维护,但缠访、闹访的现象也不少,"职业访民"、地下产业链等现象更是将上访异化为敲诈,逼迫地方政府就范,导致基层社会陷入无序状态中。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如何在法治轨道上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任务迫在眉睫。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推进政府转型,创新政社关系,通过信访社会化和法制化方式构建新的治理秩序。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行政权力的纵向与横向调整,地方政府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地方利益的代表的角色日益明显,为了维护地方利益,地方政府之间展开了一系列的竞争和交流合作。地方政府之间横向合作作为促进地方政府实现共赢的有效途径也成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建立地方政府间的战略伙伴关系成为未来地方政府合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政务会议作为上级政府与地方政府治理任务传递的桥梁,是一种常见但被忽略的学术议题。会议形式支撑下的上级政府“编码”实际是一种重大公共价值导向,地方政府亦采用会议这一形式来实现“解码”,这其中包含着地方政府话语表态、地方政府目标管理、地方政府锦标赛三种内涵,同时也厘清了上级政府与地方政府治理任务传递的生成路径。但是科层官僚体制中政务会议型传递方式也存在着局限性,地方政府的态度-行为选择形态各异,不仅有积极服从型地方政府,还存在着消极服从型、积极博弈型和消极博弈型地方政府,不同类型地方政府行为指向不同的治理结果。  相似文献   

7.
恒一 《廉政瞭望》2011,(7):26-27
一个治理得越好的地方,越能够产生公正和效率,也就越能给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机制性保障。在网络时代,政府网站作为一个地方以及地方政府的一张“名片”,可以方便地提供这一信息。它在某种意义上就代表了一个地方以及地方政府的形象,形式主义地对待这一形象是短视的。  相似文献   

8.
梁勇 《世纪桥》2011,(3):68-69
美国的地方政府具有若干特点:处于一个比较扁平的政府体系的最基层;地方政府形式多样,数量庞大;自主性较强;以“服务于民”为价值理念,推崇自由竞争;地方政府、当地居民和企业之间权力制衡。因此,美国地方政府在地方营销中发挥着有限而合适的作用。在政治体制改革即将启动的大背景之下,中国的地方政府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既要在地方营销活动发挥更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也要给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参与渠道,促成地方营销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户籍制度顺应时代变化发生了一些变迁,各级地方政府是其主推动力量。自利性是地方政府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主动力,自主性是地方政府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基础,但是地方政府本身的角色冲突也对户籍制度改革产生了约束。从长远看,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还需顶层设计的指导,需同时对相关制度进行改革,需各政府管理部门协作互动,需渐进手段与激进方法的配合以及对国外相关经验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清远 《党课》2011,(15):89-9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信贷投放迅猛增长,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也渐为活跃,而其投融资行为所包含的政府显性或隐性担保也使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成为备受争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方政府创新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政治改革、行政改革与公共服务创新。从大量的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的实际情况来看,政治改革创新皆限于宪法所确立的基本政治框架,行政改革仍然是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的重点,公共服务创新涉及范围较广,尚有极大的创新空间,也将是未来地方政府创新的发展趋向。地方政府创新的三种类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具体体现为:行政改革进行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公共服务创新对行政改革和政治改革也存在诉求;政治改革对行政改革和公共服务创新同样存在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规章越权设定行政收费的行为引发公众的强烈不满。在我国现行立法规范制度的框架下,地方政府规章的自主立法范围仅限于行政保留事项,排除了其对于行政收费的设定权。在法律保留原则和法制统一原则的层面上,地方政府规章的行政收费设定权也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方政府创新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政治改革、行政改革与公共服务创新。从大量的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的实际情况来看,政治改革创新皆限于宪法所确立的基本政治框架,行政改革仍然是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的重点,公共服务创新涉及范围较广,尚有极大的创新空间,也将是未来地方政府创新的发展趋向。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三种类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具体体现为:行政改革进行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公共服务创新对行政改革和政治改革也存在诉求;政治改革对行政改革和公共服备创新同样存在需求.  相似文献   

14.
经国务院批准,2014年上海、北京等10地试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不仅是地方融资的需要,也为优化地方治理体系、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打开了新空间。  相似文献   

15.
叶宇 《探索》2000,(4):34-37
由于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职责权限不同而首要任务也不同,其首要任务是维护社会正义。多年来,理论界与政界对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务和职能不能正确地定位,因而产生了不少严重的问题。本文对维护社会正义的涵义和提出这一问题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同时,由于法律的价值形态所表达的就是正义,这一价值形态与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务相结合就是提出依法行政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到去年年底,国务院机构改革已经结束,基本实现了职能的转换和裁减一半人员的目标,为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树立了榜样,但中央政府公务员的人数和地方政府公务员人数相比毕竟只占少数,以往机构改革的经验也表明改革越向下,阻力也就越大,改革愈不彻底。同时,中央政府机构改革的许多方法并不适用于地方,这些都说明政府机构改革所提出的目标和设想能否实现,能否走出以往机构改革所未能走出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还是一个未知数,成功与否主要仍取决于各级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随着“三讲”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地…  相似文献   

17.
贺雪峰在8月2日的《社会科学报》上撰文指出:取消农业税后,乡村组织因为不再向农民收取税费,不再有介入农村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农村公共品供给成了个体农户的私事。一些地方甚至将大中型水利设施都拍卖、承包给了农户经营。地方政府越来越倾向于认为,农户经营层面的事情,包括基本的公共品供给,是与地方政府无关的事情。2003年提出“以钱养事”的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方向后。地方政府变成了“我不再向农民收税,农民也别再找地方政府的麻烦”。而一旦离开地方政府的强制力。  相似文献   

18.
高峰 《党课》2013,(11):85-87
2012年的最后一天下午,财政部、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再次强调对地方政府融资行为进行规范。这也是间接地对某些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提出了警告。  相似文献   

19.
<正>在方正县采访,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一种执政自信——近些年,一提起村屯、农民之间的土地纠纷,总是令基层干部头痛不已:张家说王家占了他的半根垄,可王家坚称那半根垄本来就是自己的,村支书上门调解,也挡不住两家人到县上找地方说理;李家种了36亩地,而承包权只有23亩,其余13亩明明属于村集体的,村委会却不敢收回,怕李家闹访影响稳定……因为土地纠纷的敏感性,许多地方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往往避犹不及。  相似文献   

20.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政府能力问题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地方政府能力是政府能力的重要研究视角。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地方政府政府能力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在能力总量、能力结构,制度化程度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然而也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法治化程度不高,能力结构还不合理等。应该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政体制与政绩考核制度改革,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度化监督与制约,进一步提升地方政府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