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筠连发现红军布币苏松偶闻筠连县上产公司退休职工乐书传有红军布币,笔者特去拜访了老乐。他十分珍爱地把一张红军布币取出展开给我们观看,并介绍了这张布币的来历。1935年8月29日,红军攻占了筠连县城后,使用过布币。当时在大南街(今民主街银行附近)经营干鲜...  相似文献   

2.
1935年秋,蒋介石命令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参加对红军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围剿”,企图达到既削弱东北军又消灭红军的“一箭双雕”的目的.不料一年之后,红军和东北军携起手来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这一历史转变过程中,时任红一方面军司令员的彭德怀以其文韬武略、抗日坦诚,为红军和东北军的抗日合作打开了通路.这一段历史,由于彭德怀在1959年后蒙冤20年而鲜被提及.即将于今年4月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彭德怀传》第八章第三节《联友军共赴国难》记述了这一长期被隐没的史实.我们特征得《彭德怀传》写作组的同意,在本刊提前予以刊载.《彭德怀传》是第一部全面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彭德怀76个春秋曲折坎坷、波澜壮阔生命历程的历史长篇.其第八章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审蒋宝华撰写.  相似文献   

3.
窦孝鹏 《湘潮》2013,(8):49-49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题壁诗。题壁诗始于两汉,盛于唐宋,传至民国,在革命根据地内也很流行。如《红军到,干人笑》《拥护红军得解放》等都是著名的题壁诗。这些诗从长征期间流传至今已经70余年,仍广为人知。因为这些诗歌写在公共场所,短小精悍,琅琅上口,便于大众传阅,深受群众欢迎。在湖南石门.也有这样一首由红军战士郭绍伯书写的题壁诗《励志从军乐》。该诗言简意深,流传颇广。诗的全文是:  相似文献   

4.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珍藏着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红军战士使用过的一块包袱布.历经数十载岁月洗礼,深色的包袱布早已泛白,但上面的毛笔字迹却仍然遒劲有力,这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根据记忆写下的"六项注意":(1)捆铺草;(2)上门板;(3)买卖公平;(4)言语和气;(5)借东西要还,损坏要赔偿;(6)不准乱翻东西.[后期六项注意总...  相似文献   

5.
文物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用革命文物来见证革命历史,更具有直观感,真实感和亲切感。这里说的是红军第一套统一军装/红军"六项注意"包袱布/红军医院墙板诗/红军留款信/毛泽东使用过的棉絮/入党入团誓词旗帜,它们的故事见证了古田会议召开前后的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6.
沙县富口镇是革命老区,1930年,革命的星星之火在这里点燃。1934年1月,彭德怀、杨尚昆率领红军第三军团攻克沙县城。红三军团司令部、红军医院、兵站医院和印币所等设在富口。1944年春起,富口的10个村成为闽西北游击队的革命基点村。 在这片烈士鲜血染成的红色土地上,今天的富口人民斩穷根、奔小康,谱写着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7.
信息网站     
筠连县推行社区党建“双建”制筠连县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党建工作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新机制,在全县五个社区有效地推行了“双建”制。  相似文献   

8.
正背景介绍一九三四年七月二十五日,中央儿童局刊物《时刻准备着》第十八期第十八页刊登一篇署名为小凤的《慰劳红军日记》,介绍组织儿童团前往西江县慰劳红军补充师的经过:红军战士收到草鞋时,仔细检查,发现有的草鞋太小,有的是一层布包着笋壳的假布草鞋……文  相似文献   

9.
调适干训工作与环境关系的对策黄爱民,刘庆元目找国建立社会主义币场经汉体制以来,我们的事业就进入了全面的兴替阶段,处于这种“兴替”与“代谢”中介环节的干训工作,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催化作用。当前,干训工作的运作必须适应币场经历的建立与发展的新条件,因而摆在...  相似文献   

10.
周铁钧 《党员文摘》2023,(16):54-56
红军怎样创造出长征的人间奇迹,从饮食里可以得到一些答案。20世纪30年代,英勇的红军将士在强敌环伺、环境恶劣,衣不御寒、食不果腹的处境下,走完了凶险重重的二万五干里长征。红军怎样创造出长征的人间奇迹,从饮食里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相似文献   

11.
《湘潮》2017,(3)
正在资兴布田革命事迹陈列馆里,摆着一盏红军时期的小马灯。这盏灯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的。它伴随主人首义南昌,智取宜章,转战井冈……1928年7月,朱德率领红军攻打郴州,撤至资兴布田村休整,资兴独立团主动接应配合,并派突击队长黎龙恩组织布田人民夜以继日地给红军大部队做鞋洗衣、采药治伤、筹款运粮。红军大部队官兵非常感动,朱德在纪念南昌起义一周年大会上,亲  相似文献   

12.
1935年1月3日,中央红军突破乌江。乌江水流湍急,自古被视为“天险”。当年江上没有桥,红军也没有船,但千军万马却在一天之内渡江而去。于是,人们传说红军是天兵天将,每人都有一匹“水马”,红军就是骑着“水马”渡过乌江的,而且越传越神奇。那么,中央红军究竟是怎样渡过乌江天险的呢?  相似文献   

13.
<正>1935年1月至3月,长征中的中央红军在黔北境内转战历时3月,沿途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并且处处为"干人"着想,关心群众疾苦,打击土豪劣绅,为工农劳苦大众除恶雪恨。红军的革命活动,使遵义老百姓确信红军是为工农劳苦大众谋利益的人民子弟兵,红军所到之处得到了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本文所叙述的,是当时发生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各个阶层"幕后"拥护支持红军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铁肩情     
就这样,断臂连长抬着伤腿的担架队员,红军抬着老百姓,往后方医院赶去。路,在他们脚下延伸……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建宁县安寅区将军殿乡家家户户总动员,慰劳在前线英勇奋战的红军,每个妇女都为红军赶做布草鞋,每个男性青壮年都参加了担架队。担架队能担善跑,被红军指战员誉为“铁肩队”。“铁肩队”里有对老搭档,一高一矮,配合默契,爬坡时矮在前高在后,下坡时高在前矮在后,走平路则高者弯腰、矮者挺胸,以此保持担架的平稳。这对老搭档,都  相似文献   

15.
汤胜利 《党史博采》2005,(12):20-22,36
毛泽东是意志如钢的革命伟人,平时轻易不流泪。但是,在那悲壮的长征路上,他也情不自禁地数度流下了滚滚的热泪。乌江南岸毛泽东挥泪送衣给干人1934年底,湘江惨败后,中央红军主力损失过半。为挽败局,毛泽东力排众议,在王稼祥、张闻天等人的支持下,使仅存的红军主力,避实击虚,进入了兵力空虚的贵州省境。进入贵州境内的红军指战员们,惊异地发现,贵州的穷人分外贫困,被形象地称为“干人”。因为,他们的血汗,已被多达156种的苛捐杂税榨得一干二净。所以,红军所到之处,到处都是向他们求乞的贵州“干人”。这中间,有老人、有小孩、有男人、有女人,…  相似文献   

16.
甘孜县发现红军宣传壁画赵锋1991年7月1日,正值中国共产党诞辰73周年纪念日,笔者与甘孜县委林绍武书记,副县长祥秋一道参观了红军长征时期朱德总司令住过的骞达家。骞达家的房子坐落在甘孜城北老街根布夏,距甘孜寺仅一箭之隔。房子外围为灰褐色土墙,褚色门临...  相似文献   

17.
正前不久,筠连县出台《筠连县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解决基层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联动问责工作办法》,构建起以问责领导小组为中心,总体统筹线索处置、联动问责和成果运用三大体系的"1+3"联动问责机制。"这才没有搞‘官官相护’嘛,问责得好。"2016年7月14日,在得知支部书记刘德华和村主任罗大江被诫勉谈话的消息后,筠连县维新镇山坝村的村民们都觉得这事处理得好。此前,有村民将  相似文献   

18.
湘江之战发生于1934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进行的第一场大战与恶战。此战红军伤亡极为惨重。据刘伯承回忆:“虽然(红军)最终渡过了湘江,但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员折损过半。”据龙大云考证,此战红军伤亡超过3.05万人。而美国学者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估计,此战红军损失高达5万余人。另外,李德在他的回忆录《中国纪事》中也估计红军到达贵州省边界时,已损失一半的新兵与75%的“后备军”(主要是挑夫)。不管各家说法如何,大家都承认过了湘江,中央红军的人数已锐减至3万人左右。这足以说明湘江之战是红军有史以来遭受的最惨重的败仗。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2,(12):45-45
四川省筠连县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加强党建示范圈建设。构建起了党建工作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格局。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是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新农村建设中,该村通过支部带队伍抓产业、干部带党员抓示范、党员带群众抓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成功道路。筠连县以春风村党支部为示范,把党建与重点项目建设、产业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构建统筹城乡一体化党建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古田会议奠定了红军宣传工作基础.中央苏区红军按古田会议决议要求,编印了一批革命书籍,居当时全国各革命根据地红军之首.红军图书在宣传贯彻古田会议决议以及在建设红军中,充分发挥着"宣传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