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李乔 《同舟共进》2013,(11):80-81
人和禽兽,谁优谁劣?有人说,这是个假问题。我说,这是个值得深思的真问题。在中国人的骂人话里,有把人比作禽兽,把干坏事比喻为禽兽行为,比如,骂人是“畜生”、“衣冠禽兽”、“兽性大发”。再进一步,是骂人比禽兽还坏,如骂人“禽兽不如”、“狗彘不如”。这种拿禽兽作比喻的詈语,有个前提,就是设定禽兽、畜生一定坏。其实,这个前提并不太准确。那些为人类服务的禽兽,比如驴马鸡豕、观赏动物之类,就不坏,还挺好。所以,全盘否定禽兽,动辄拿畜生类比坏人,并不公道。  相似文献   

2.
一 孩子,你在哪里 9月2日中午1点,什邡县聋哑学校师生正在午休,校园里一片寂静。1点零7分,五(1)班女生邢华玉、曾兰之、王小兰、谭娟离开宿舍,匆匆走下楼来。 “上哪儿?”值周老师郭志聪手语查问。 “去……去厕所。”四位学生比划着慌忙离去。 接着,五(2)班男生谢英豪  相似文献   

3.
看邓中翰的简历,会让人惊叹于他惊人的才能与精力。校园里的“学霸”、职场上的“大牛”——这些通俗的称谓似乎还够不上他的量级。有句话说:只有你非常努力,才能显得毫不费力。在邓中翰的求学之路、创业之路、回国之路、创新之路上,他有多少努力?有多少感悟?有多少分享?  相似文献   

4.
截成一样长     
《涑水纪闻》是司马光作的笔记,其中有一条记道: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之初,营建宫室。管理竹木材料的官员,认为各地运来的竹木长短不齐,不便管理,建议将其裁截整齐。赵匡胤便在他的条陈上批道:你的手指和脚指,难道没有长短的吗?为什么不截成一样长呢?还是长的让它长,短的让它短好了。”这一条在别的宋人笔记里也有记载,不过批语还多了两句骂人的话:截你爷的头,截你娘的头。”不管赵匡胤骂了还是没骂,他批驳那位官员总是不错的。天地间一切事物,本来各不相同,千差万别,其不整齐乃是自然,整齐只能是人工裁截的结果。就是真骂了他爹娘两句,我对赵匡…  相似文献   

5.
祖云  程鑫武 《台声》2011,(7):94-97
在安徽医科大学美丽的校园里,矗立着一块大石头,上面携刻着首任院长张锡祺抄录的一段名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在安徽医科大学每年的颁奖大会上,总有25位最优秀的学生获得该校最高荣誉奖学金——张锡祺奖学金。张锡祺的座右铭“惟有善人,能为良医”,影响教育着一批批安医学子。  相似文献   

6.
现今,大学校园里出现了一批“背着书包当老板”的年轻身影,课堂上,他们或许并不起眼,可能就是你身旁默默无闻的同桌;而在商场上,小吃服装、文具复印、电脑修理等校园周边的传统行业都留下了他们大展身手的“足迹”。不过,随着校园周边的商家像雨后春笋般一轮轮“疯涨”,  相似文献   

7.
谈“啸”     
啸,《说文》曰:“吹声也。”《诗·召南》郑笺:“蹙口而出声也。”古人爱用啸声来表达悲愤哀伤的感情,《楚辞》里就有“临深水而长啸”的句子,《诗经》中也有“其啸也歌”。这在开始大约也和悲哀而叹息是一样的。所以《楚辞》里同时更多的是叹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抽思》);“思故旧以想象兮,长太息以掩涕”(《远游》)等等。历史上真正啸声大作,并把它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艺术创造活动的,是魏晋时代。曹植“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杂诗》);嵇康“永啸长吟,颐性养寿”(《悲愤诗》);潘岳“长啸归东山,拥耒耨时苗”(《洛阳县作》);左思“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咏史》);陆机“隆想弥年月,长啸入飞飚”(擬古诗》)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是我国近几年来兴起的一股教育管理思潮。在这本书中,作者围绕“教育活动属于一种文化活动”的基本观点,按照“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的逻辑思路,从文化的视野,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理论和知识,具体阐述了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亚文化系统——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如校园环境、校园群体、校园风气、校园规范与舆论、校园时髦现象、校园文化生活等),把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教育都视为一种文化现象,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正是在这种文化  相似文献   

9.
国内学界对于青年亚文化的研究,较多停留在20世纪70年代的伯明翰学派,无法对当下丰富多样的青年亚文化现象进行有解释力的分析;或是以“后亚文化”理论视角切入,而忽略“后亚文化之后”发展出来的理论主张。在不断修正伯明翰学派理论的基础上,西方学术界持续拓展后亚文化理论,将“亚文化”的阶层、种族、性别等结构性要素与“后亚文化”的个体能动性之间建立互动关系,并结合数字媒介文化进行考察,可以梳理出“伯明翰理论新发展”“后亚文化理论新突破”“后亚文化之后新转向”“数字女性行动主义”以及“网络亚文化新现象”五种新的理论观点。这些新的理论为理解青年亚文化的新现象提供更具阐释力的研究框架,也为国内进行青年亚文化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0.
写文章骂人,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骂,尤其是在杂文家那里,更不称其为骂,而是叫所谓的讽刺、批评,说的层次高一点,叫做针砭时弊,激浊扬清。比如,春暖花开、风和日丽之时,游人们或三三两两,探景寻芳;或成群结队,踏青揽胜。一不小心,误入“桃源”——去了烈士陵园,有些青年情侣干脆在烈士陵园里公然卿卿我我、拥抱接吻——于是杂文家们“骂”道:“成何体统”!矛头直指老百姓。我看了类似不少杂文,大都是骂老百姓不文明。老百姓是该这样挨骂吗?在那些杂文家眼里,这是肯定的。因为你不文明,就要挨骂,天经地义,毫无疑问。但是,也有例外,蒋子龙先生就…  相似文献   

11.
宁乡县境东西较长而南北较窄,地势西高东低,沩江自西而东流贯全境,习惯上有上宁乡与下宁乡之分。上宁乡指以黄材为中心的沩江上游地区,地理交通相对封闭,语言也相对特殊。上宁乡话中表领属关系的结构助词除“的”以外,还有特殊的“阿”和“里”。本文分别就“阿”和“里”的使用范围描述如下。一 阿1.1用于不可让渡的领属关系1.1.1亲属关系领有语N1 为代词的:我(你、他)阿娘(爷父亲、公咀祖父、太公曾祖父、外公、外婆、丈人公岳父、堂客老婆、男人、崽、孙、外孙女、哥哥、姐姐、嫂嫂、妹郎子)———直系的。我(你、他)阿叔咀叔父(婶咀婶…  相似文献   

12.
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有位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园里摘下一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他俯下身子,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呀?”小女孩害羞地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校园里有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儿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了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从花园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相似文献   

13.
刑讯逼供亚文化的基本内容有认为“刑讯逼供有益”、“刑讯逼供合理”因而采取使嫌疑人身体承受痛苦的行为模式。刑讯逼供具有对外的隐蔽性与对内的公开性、自发性和传染性等特征。刑讯逼供亚文化理论有其产生的法文化基础、现实基础、价值基础和制度基础。用主流文化抑制亚文化是消除刑讯逼供亚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从青年亚文化的角度来看,“80后”写作与“垮掉的一代”和嬉皮士都属于文化反叛的类型,他们都不属于从属阶级的亚文化;都存在着放纵自我的因素;都有逃离的倾向。但相比较而言,“80后”写作与青春倾诉相关,更具有自娱自乐的性质。他们在反叛要求上只局限于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应试教育、文化成规等,不反对其它现行政治制度,没有鲜明的组织,也没有什么过激的反政府行动。其亚文化程度明显低于“垮掉的一代”和嬉皮士。因而对“80后”写作的过度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王涛 《中国保安》2003,(11):48-49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通讯手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E-mail邮件形式逐渐被BBS、ICQ等聊天软件所替代,而随后兴起的网络语音聊天更是深受网友们喜爱。然而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它的出现却带来了另类的进步——网上骂聊的出现。这些人名为上网交友,实则在聊天过程中大骂出口,污秽鄙俗之语倾泻而出,全然不顾旁人的感受,实乃大煞风景之“风景”!网上聊天,本是一种消遣,是结识朋友的一种新途径。在网络里,你骂聊队伍中,青少年的比例不占少数。在他们眼中,上网骂人竟成了一种时髦、一种炫耀,附带一点掌握先进工具的优越感。记者“有幸”遇到了…  相似文献   

16.
大学校园亚文化是与传统校园主流文化相对立的另类文化,其表现形式有Hip-Hop文化、网络文化、课桌文化等,该文化具有一定的消极性,因此我们要加强校园主流文化建设,对其予以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7.
“这都是靠水稻制种建起来的!”在临高县波莲镇古柳村刘建仕家装修典雅的客厅里,现代家具、家电一应俱全,他对自己能建崭新楼房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从1994年开始,波莲镇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户、专业户和公司进行联营搞水稻制种,采取“公司(订单) 农民 技术(政府)”、“专业户跨村  相似文献   

18.
劳山道士     
邑①有王生,行七②,故家子③.少慕道④,闻劳山⑤多仙人,负笈往游⑥.登一顶,有观宇⑦,其幽.一道士坐蒲团⑧上,素发垂领⑨,而神观爽迈⑩.叩而与语,理甚玄妙(11).请师之(12),道士曰:“恐娇惰不能作苦(13).”答言:“能之.”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14);王俱与稽首(15),遂留观中. ①邑——即本邑、本县,这里指山东省淄川县.作者是淄川人,故这样说. ②行(音:航)七——在兄弟里排行第七. ③故家子——旧家的子弟.旧家,指过去有名望的地方家庭. ④道——这里指道教. ⑤劳山——即崂山,在山东省胶州湾东岸,即墨县东南六十里.旧时是道教的“胜地”,所以有“多仙人”的迷信传说. ⑥负笈(音:及)往游——笈,书箱;游,游学.这里指出门访道. ⑦观(音:贯)宇——道士祀神的庙宇. ⑧蒲团——用蒲叶编成的圆垫子,一般用于盘坐或跪拜. ⑨素发垂领——白发下垂在衣领上. ⑩神观(音:关)爽迈——精神仪态爽朗豪迈.  相似文献   

19.
寺人 《中国保安》2004,(18):34-36
“你好!我叫魂之天涯”“你好!”“你有什么爱好?”“音乐、看书、游泳……”……“我最近心情不是很好。”“怎么了,可以说出来听听吗?”“考试没考好,好烦呀!”“嗨,没事的,胜败乃兵家常事,家里又说你了?”……“明天能出来吗?”“干什么?”“我朋友给了我两张电影票,很好的,还有就是想见见你!”“这……我想想!”以上的几段对话是网名叫潇潇雨(女)和魂之天涯(男)三次在网上的聊天,相信凡是有过网聊经历的人对于这样的对话语气都不会感到太陌生。两个从未见过的人,在网络这个似实似虚的世界里,寻找着彼此感情上的寄托…  相似文献   

20.
初到我省河西走廊名城张掖的人,常常听到大人斥责孩子。“快把你那爪老(本地方音读作“guǎlāo”洗干净。”将手称作“爪”,似乎有些不类,何以“爪”后还缀以“老”,“爪老”一词出自何典?问起当地人,大家只一笑置之,说,那不过是骂人的话罢了。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近读许嘉瑞的《金元戏曲方言考》发现了“爪老”一词的来历,书中赫然写着:“爪老。手”。又朱居易的《元剧俗语方言例释》中对此是这样解释的:“元人对身体各部分都常加一老字,如身曰躯老,头曰顶老,手曰爪老等。”张相的《诗词曲语汇释》中也有同样的解释:“北方乡语多以老作衬字,如跟为录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