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三、结构主义依附理论结构主义依附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于拉美经委会结构主义学派内部的一种理论,它是在结构主义发展理论即发展主义开始衰落的情况下,在该学派外部的“马克思主义依附理论”的批评和内部结构主义者自我批评的推动下发生的理论更新。拉美经委会内部对发展理论的批评首先是由智利经济学家阿尼瓦尔·平托于60年代中期开始的。不久,另一位  相似文献   

2.
2005年4月23日,著名德裔学者安德烈·冈德·弗兰克(AndreGunderFrank)教授病逝于卢森堡,享年76岁。弗兰克对拉丁美洲有着深入的研究,是依附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依附论学说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拉丁美洲,主要是在对第三世界不发达问题的探讨和辩论中形成的,后来也被非洲和亚洲学者以及一些西方激进学者所接受。依附论着重从宏观角度探讨拉美等第三世界的不发达,反对国际帝国主义,批判传统的发展思想、尤其是以欧美为中心的现代化理论,强调拉美和第三世界的不发达根源主要是由于受到来自美国等西方大国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弗兰克在1966年发…  相似文献   

3.
依附论与拉美国际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附论作为二战后拉美主流意识形态,其影响甚广。依附论对拉美国际关系研究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是一种研究拉美国际关系的本土化的研究视角,也是一种分析拉美外交政策的工具。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这一理论所持的极端外因论和悲观论缺陷,逐渐出现了拉美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主流理论和本土化理论相结合的趋势。同时,依附论也开始走出拉美进入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家的视野,成为引发国际政治学界关注不发达问题的主要理论动因,也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学中超越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两大发展脉络的“第三种声音”。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依附理论的过程中,如何评价弗兰克的“不发达的发展”论,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弗兰克的理论究竟是什么理论,为什么弗兰克要把自己的理论称作依附理论却又遭到被他称为同行和朋友的依附论学者的严厉批判,为什么人们在研究或评价依附论时总要将弗兰克的理论同真正的依附理论相混淆,为什么人们对弗兰克的评价如此不一致,从“最早的依附论者”和“依附理论之父”,到依附论的“传播者”或“歪曲的模仿者”,最后又被看作是依附理论的否定者或反对者①。要弄清这些问题,有必要给弗兰克的“不发达的发展”论寻  相似文献   

5.
依附论是二次大战后首先在拉美出现的研究帝国主义扩张后果和扩张对象国内部社会经济结构形成与变化规律的理论。它认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中心与外围的结构是一种统治一依附结构,即外围的第三世界国家依附于作为中心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而指明了第三世界不发达的根源在于西方大国的控制和剥削。一些依附论学者在不同程度上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理论和帝国主义理论批判传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观点和发展理论。人口迁移思想是依附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接受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及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与劳动力相互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在剖析第三世界贫困的根源以及分析战后发展中国家城乡人口迁移问题和批判刘易斯、托达罗等人的人口迁移思想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弗兰克不再坚持“脱钩”论著名的依附论学者安德烈·岗德·弗兰克于1993年12月在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举行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上说:“事实已迫使我改变我提出的观点。我将不再说‘脱钩’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拉美来说,摆脱依附是困难的,或者说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的深刻变革对拉美地区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外学术界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领域。一 关于拉美国际关系理论90年代以来 ,拉美各国的政治家和学者以及美国等国的拉美问题专家对拉美国际关系理论和对外政策 ,提出了新的见解。80年代拉美国际关系的主要理论有 :决策过程论、实力政治论、政治类型论、国际体系论和依附论等 1 。90年代 ,拉美国际关系理论得到了新的发展。多数学者认为 ,冷战后指导拉美国家外交政策的理论出现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对依附论的再认识。“依附论只是一种发…  相似文献   

8.
四、依附理论的新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对依附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两大趋势:一是研究具体国家实例和某些专门问题的经验分析不断增多,二是研究普遍性问题的理论分析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同时,依附理论的影响也日益扩大,同样出现了两大趋势;一是从拉美南角的巴西、智利和阿根廷等国逐渐扩大到整个拉美地区;二是通过经常性的学术交流,从拉美地区逐渐扩大到美国、西欧和非洲地区,在研究帝国主义和发展问题的进步学术团体中得到广泛传播。随着拉美南角地区军政权的相继建立和货币主义在这一地区的盛行,这一地区国家的进步学者也遭迫害。但这一切并没能阻止依附理论的继续发展,在拉美民主国家和流亡到欧  相似文献   

9.
试析拉美工业化的启动时间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美工业化的启动时间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有所争议的问题 ,不同学者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 ,至今没有明确的结论。其中主要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三种 :第一种观点是结构主义者和依附论者提出的把 2 0世纪 3 0年代作为拉美工业化进程的起点 ,普雷维什和弗兰克分别在各自的著作中阐明了这一观点 ;第二种观点是威廉姆斯等提出的“过渡时期”的观点 ,即 1 91 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拉美向工业化迈进 ,而 1 91 4年以前则是“向现代化努力”的过渡时期 ;第三种观点是 ,相当一部分学者主张把 1 9世纪 80年代或更早几十年作为拉美工业化的启动时间 ,由贝瑟…  相似文献   

10.
从地区国际关系及外交政策的现实出发,拉丁美洲产生了一些富有见地的国际关系理论,但其与源自美国的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有着不同的学术传统,在很多方面都显得格格不入,彼此间对话、交流很少。本文简要回顾了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与拉美本土国际关系理论各自的历史发展,并以发展主义、依附论、混合模式和外围现实主义作为拉美本土国际关系理论的代表,将其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作了比较。相比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拉美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对象更宽泛,在研究方法上较不"科学化",并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无政府状态"基本假设提出质疑。另外,从目标来看,拉美国际关系理论旨在解决发展问题,而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则力图探索和解释国际关系的普遍规律。实际上,两类理论就是从不同的研究目标出发,沿着两种不同的逻辑路径发展,从而衍生出差异。所有这些差异也可以根据这两种不同的逻辑路径串联起来。最后,本文认为,两类理论间的差异对于构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有着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依附理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拉丁美洲出现的研究帝国主义扩张后果和扩张对象国内部社会经济结构形成与变化规律的理论。它由两大流派构成:一派称为“马克思主义依附理论”。它是在60年代初批判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的结构主义发展理论(也称发展主义)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批判地吸收了结构主义理论在分析依附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力求以严谨的马克思主义方法重新确定分析范畴,解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在拉美国家呈现的特殊性。另一派称为“结构主义依附理论”,其前身是40年代和50年代期间创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追踪研究半个多世纪以来,拉美国家和美国的历史、政治学科的相关学者追踪研究拉美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拉美国家与美国关系的理论演进和思想路径;通过探讨从依附理论到新左派思想的理论演进和从传统左派到新左派的概念转换,说明拉美左派在新形势下的复兴是拉美国家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剥削压迫的必然结果,是不合理的中心—外围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展的内在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下,拉美新左派将领导拉美国家从与美国单极格局下的屈从关系走向建设全球多极政治经济关系中的独立自主的政治经济实体。拉美一些国家倾向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也说明,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3.
对拉美国际关系研究影响较大的几种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拉美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中理论学派很多。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在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中拉美成为西方理论学派传播最广的大陆。下面择其主要者予以介绍。一、经典理论学派,亦称传统理论学派、现实主义学派。其主要理论是“国际权力均衡论”或称“均势论”。这个理论学派历史悠久。自中世纪晚期以来,该学派一直很活跃,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把这一理论付诸实践的不乏其人。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奥地利帝国外交大臣梅特涅(1773—1859)、德意志帝国宰相俾斯麦(1815—1898)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霸权的衰落,均势  相似文献   

14.
包括结构主义和依附理论在内的拉美本土发展理论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中借鉴了诸多要素,国内理论界对此还缺乏系统的梳理。本文从主要概念、分析框架、分析方法、基本观点等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结构主义和依附理论吸纳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剩余概念、先进国—落后国分析框架、阶级分析方法和政治经济综合分析方法,将其应用于拉美国家发展史的实证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在中心—外围关系方面,拉美本土发展理论认为外围国家难以成为中心国家的"翻版",会长期处于欠发达状态;结构主义指出,中心对外围发展起着推动与阻碍的双重作用,而依附理论更强调中心国家的负面影响;在资本主义危机问题上,结构主义对中心与外围的危机做出了区分,并提出了恶性通货膨胀和军事政变等外围资本主义危机的新形式。这些观点反驳了新古典经济学在相关问题上的片面看法,有助于深化对第三世界发展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书讯     
本书作者托马斯·E·斯基德莫尔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历史学教授和拉美研究室主任;彼得·H·史密斯是美国马萨诸塞工艺学院历史学和政治学教授。他们先后担任过前任拉丁美洲研究协会主席,是拉美历史学界的知名学者。作者通过修正的“依附论”观点分析过去数百年来拉丁美洲的社会和政治发展。作  相似文献   

16.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围绕着欠发达国家尤其是拉美国家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种理论——现代化理论。这种理论认为,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社会的落后与封闭状态被打破,各种不同文化的差异在消失;第三世界之所以不发达是因为存在着“内部障碍”,西方发达国家是工业发展的动力。但是拉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并没有带来理论家们所预想的发展,相反,随之而产生的是许多社会问题,现代化进程虽然导致拉美传统结构的破裂,但在拉美国家也没有出现许多理论家们所预想的现代社会,而是社会的混乱和保守的极权统治。  相似文献   

17.
国家形象理论是研究外交决策的一个重要方法,依附国形象是匹茨堡学派国家形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形象,它适用于研究美国对拉丁美洲的外交决策。本文以匹茨堡学派国家形象理论及其理据,阐释如何利用依附国形象分析美国对拉丁美洲国家的外交决策。依附国形象对美国外交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信息处理的简单化、错误认知的产生、决策的随意性、时断时续的对外干预几个方面。美国对依附国进行干预的四种模式是:美国与依附国一对一互动模式、美国认为敌国介入依附国模式、美国失去敌国制衡模式、弱依附国模式。  相似文献   

18.
塞尔索·富尔塔多是巴西著名经济学家,是研究发展问题和“依附论”问题的主要学者之一。在欧洲-拉美首脑会议举行前几天,《拉丁美洲报道》在其1999年6月22日一期上发表了富尔塔多接受采访的内容摘要,介绍了他对当前欧洲-拉美自由贸易区和其他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一 关于欧洲-拉美自由贸易区。他认为,欧洲与拉美特别是与南方共同市场接近,最终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计划是“不可行的”。早在10年前,他就认为欧共体(现欧盟)是个“利己者俱乐部”,目前“利己主义依然存在”。各国维护自己的利益是正常的。如为保护自己的农业…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新 《国际观察》2006,8(6):20-27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理论成果的总和.作为历史范畴,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有三个理论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以列宁为代表的帝国主义理论和以冈德·弗兰克为代表的依附理论.作为一个发展概念,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其科学内核,帝国主义理论是其经典表述,依附理论是其当代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20.
埃及经济学家萨米尔·阿明是发展经济学中激进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为穷国说话,兼收并蓄激进学派其他人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因而,阿明的不平等发展论在这一学派中更具典型性和系统性。阿明理论中的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就是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中心和外围属于同一个世界经济体系,中心的发达和外围的不发达是同一个历史过程──世界规模的资本积累──在不同区域的表现。外围资主义的不平等发展是中心与外围关系的历史产物,是有利于中心的持续的资本积累的结果。阿明从世界规模的资本来考察这一过程,这就避免了单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