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力 《侨园》2012,(12):56-58
今年102岁的罗明榜老人,是河南省"将军县"新县唯一健在的百岁老红军。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经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的诞生过程,他带领战士解救过红四方面军的首长,他曾在战斗中"牺牲",他参加了两过雪山三过草地的万里长征,他随西路军喋血西征路。他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他5次受重伤,九死一生。1951年,他因病离休,如今在河南新县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2.
<正>吴波是新中国第五任财政部长,他一生追求做普通人。在晋察冀边区当"官"时,他就不吃小灶,与大家排队同吃一锅饭,并把分配给他的马匹坐骑送给伤员和最需要的人。到财政部当领导时,他仍然不吃小灶,与大家排队同吃一锅饭,并在高温季节一再拒绝为办公室配电风扇等特殊待遇,和大家同熬酷暑。因他没有"官架子",大家很少叫他部长,而称他"吴老"。他喜欢别人称他"吴老"。吴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进北京当财政部副部长,直到离休,一直住在分给他的北京市西城区大酱坊胡同几间年久失修的旧平房里。他住在拥  相似文献   

3.
《侨园》2016,(9)
正《西游记》问世以来,"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故事当然是虚构的,不过唐僧确有其人,他名叫陈玄奘。他是唐代著名的翻译家、探险家和佛学大师。玄奘是他出家后的法号。因精通印度佛学中的"经藏"、"津藏"和"论藏",所以,也有称他"唐三藏"。他父亲是虔诚的佛教徒,他哥哥也在洛阳净土寺出家。玄奘时常到净土寺玩,13岁时受剃度做了和尚,与哥哥一起诵读佛经。  相似文献   

4.
康宏伟 《学理论》2013,(11):49-50
叔本华是西方意志主义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之一,他通过批判和继承康德的"物自体"而提出"表象"与"意志",其中又以对意志的否定占据其哲学的核心地位,同时也是他整个哲学思想的归宿,他一改以往哲学家追问"为什么"的思路,而是提出"世界是什么"的追问。这也是他哲学中非理性主义的表现。从叔本华追问世界是什么开始,进而探讨他关于"表象"和"意志"哲学思想,通过探讨其对理性主义的挑战发现他哲学思想里的非理性主义倾向,争取能够较准确地把握与阐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他安全行车近百万公里。他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多次深入灾区、无人区。他曾获得过多项荣誉,曾被授予和评为"湖北省地震系统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十佳岗位能手"、"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省直机关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此外,他曾先后三次被省地震局评为年度优秀共产党员,先后两次被省地震局评为年度先进工作者。他就是湖北省地震局车队副队长郭兵。  相似文献   

6.
任一官半职的人,坐在位子上,总想问一问下属:"和前任比,我怎么样?"其实,他内心早知"人走茶凉",他的前任"自然不如他",但他还是要从下属的嘴里听到——得到那点"快感"。这就是为官者的心理。甚至贵为"真龙天子"的皇帝老爷子,也需要类似的"快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是一个终生为党和党的事业而奋斗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离开领导岗位之际深入思考了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和前途命运的大问题。他留下的"政治交代"是留给党的一份极其珍贵的思想财富。本文深入探讨了邓小平做"政治交代"的原因及具体内容,剖析了他提出的"治国必先治党"的理论内涵和内在根源,并系统阐述了邓小平在新时期的治党、管党的根据、任务和途径。联系邓小平的"治党论"来领会他的"政治交代"、以他的"政治交代"为脉络研究他的"治党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到他的治党思想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是我们当前加强党的建设的科学指南,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主》2016,(12)
正他是车改之路上执着的"谏"客,呼吁车改十年,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他直率敢言,常因"狠言论"而闻名。他是民进会员、高校教师,也是政府官员,他更是微博名人,粉丝数量超过600万。他就是2016年1月7日,湖北省委书记等领导接见的六位湖北"大V"中的一位——叶青。1月17日,叶青接受湖北日报新媒体"动向新闻"的邀请,在"思想"栏目开设专栏"大V叶青",又开始了"一天一文"的生活。他将其视为"一天一文一课",即一天写一篇文章,相当于讲一节经济形势的课。叶青坦言,自己将参政议政与互联网  相似文献   

9.
正一顶迷彩帽上镶嵌着一枚五角星,一件采访衫背后写着一行猩红字:雷锋摄影团。肩上挂着照相机和小型摄像机。从9年前他退休到现在,这副"标准行头"就一直陪伴着他。熟悉他的人见到这身"行头"都会热情打招呼:"老孟,今天又去哪儿摄像啊?"他叫孟庆章,今年69岁,从"中国石油"退休后,他的人生就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高原  李盼 《学理论》2013,(23):54-55
本雅明是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有人将他归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一员。他文风晦涩,行文凝练,极具前瞻性。他善于将琐碎的表象赋予深刻的内涵,并借此表现他对于社会的批判性。而他笔下最独特的意象即"灵韵"和"闲逛者"。  相似文献   

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他的人性论和个性观基础上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他主张通过革命改造社会,然后达到"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的目的。同时他认为改革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他把"真正共产主义者"作为一种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并多方面论述了其独特的时代和阶级特征。毛泽东的这种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对他早年"新民"思想的扬弃,同时也对他建国后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21,(12)
"他者"和"自我"是相对立的。在公共管理中,公共管理者只有在具有本我意识和本我行动能力的前提下,公共管理中的"他者"才有存在的意义。由于现阶段公共管理法制化和民主化不健全,与公民之间沟通交流渠道不畅通,不能准确了解公民的利益所在和真实的需求,在政策人类学的视角下,从目前所处的困境入手,公共管理者要到"他者"中寻求解决方案,要准确捕捉发现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人民群众内在要求,通过"他者"绕道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问题,进行自我反思,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从而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将他者性理论融入公共管理中是符合中国特色的,他者性即为群众性,政策人类学他者性视角下的公共管理的过程即为群众路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沈家本的法律价值观和价值追求,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著作中;体现在他改革封建法制采用"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这是革新法制的价值基础,"兼容中西,融会贯通"是他法律价值观的核心,主张"依法治国"是他革新法制的最高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4.
《侨园》2016,(1)
正16年前,他与同伙持枪抢走银行208万巨款。随后,他由房地产起家,如今资产过亿,成为"地产大鳄"。他给地震灾区捐钱,给老家修路,资助大学生。16年后,警方侦破该案,他与同伙落网。他用"第一桶金"投资成为亿万富翁,此事引发热议,他的过亿资产算不算合法收入?是否应当没收?  相似文献   

15.
"自我与他者"的关系问题应该在主体同性的研究视域之内.主体间性问题就是在"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之内逐步消减"我思"的优越性,承认他人存在的意义,寻找"自我与他者"之间理想的关系样态.对"自我与他者"关系的探讨经历了从自我走向他者的过程:以胡塞尔为代表的主体间性理论主要是反思主体的"唯我论"倾向;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主体间性理论关注的是主体之间话语沟通的伦理价值取向;而勒维纳斯关于他者的理论则明确了他者的绝对差异性,指出伦理关系是主体间的奠基性关系,阐释了伦理学是第一哲学的立场.  相似文献   

16.
周世卓 《侨园》2013,(9):66-66
<正>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  相似文献   

17.
孙大光 《侨园》2013,(9):20-21
本文中的被采访者是个非常传奇的小人物,但他却是一个张志新烈士式的"大人物"。他曾是县城一家工厂里的工人,在那个黑白颠倒的年代,小学还没毕业就因为家庭困难而辍学的他,经过苦读,不但掌握了大量文化知识,还自学了马克思等中外名家丰富的经典著作和书籍。他学以致用,以自己掌握的理论联系到当年混乱的社会现实,不仅对"四人帮"里张春桥的文章提出了尖锐批评,还对那场文化大革命旗帜鲜明地表示了反对。更难能可贵的是,1968年他16岁时,竟然第一次喊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振聋发聩的响亮声音。比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早了整整10年。对于他的"倒行逆施",领导曾发动全厂3000多工人批判他;公安局以"现行反革命"罪逮捕了他,在身陷囹圄中,他以大义凛然的豪迈气概,始终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和理想,继续写出大量批判"四人帮"和质疑文革的文章。最后,实践证明他是对的,他就是铁骨铮铮的唐春翔。最近,记者有幸和他面对面,访谈中,唐春翔提出"永远在一切领域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民主》2020,(4)
正他和他的平和林语堂先生曾在40岁时写下这样的诗句:"一点童心犹未灭,半丝白鬓尚且无。"正是他一生写照。一点童心犹未灭——他的生命,始终是"诗"的。无论生活在国内,还是移居他乡;无论是少年苦读还是晚来著作等身,赤子之心,从未丢失。天生的诗人。你听,他这样吟唱:"在晚秋的落叶之歌里含着青春的催眠曲""人约黄昏,偏偏不再少年路"。  相似文献   

19.
正提到黄奇帆,几乎所有的受访者给出的第一评价都是"懂经济"。无论是早年在上海操盘本地股重组,创造性地推出"净壳"概念,还是后来在重庆布局"笔电产业"、开通"渝新欧国际铁路",无不显示出他对金融、产经理论的熟悉。"学者是终生的"采访中,很多熟悉黄奇帆的人都表示,他的学习能力超强。一位接近他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今已63岁的黄奇帆,仍坚持学习,"他那  相似文献   

20.
迎春 《侨园》2016,(4):60-61
正李宗仁将军是一位叱咤风云的爱国将领,他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以后成为"桂系"首领,国民党"杂牌军"领袖,1938年在台儿庄大捷中他指挥的第五战区国军给日军以重创,使中国军人扬眉吐气,在国民党后期他就任"代总统",达到其人生事业的顶峰。他的一生极富有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