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探讨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问题上,“社会国家化”和“国家社会化”是当代学者们从两种不同的立场出发得出的两种相反的经典理论研究范式。“社会国家化”与“国家社会化”孰优孰劣?马克思的“国家—社会”结构理论为我们科学把握国家与社会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哲学方法论基础。以马克思“国家—社会”结构理论为指导,走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协调发展道路,成为必须和必然。  相似文献   

2.
让国家回归社会——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社会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家与社会学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简而言之,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整个体系的理论基石,马克思寻找这块基石就是从研究国家社会关系开始的。马克思首先研究国家与法,试图以此来揭开人类社会发展之谜。结果他发现,国家与法的谜底不在国家本身,而在市民社会之中,于是他转向对市民社会的研究。但市民社会的谜底也不在社会  相似文献   

3.
保加利亚是欧溯十个旅游发达的国家之一。无垠的大海、如面的群山、美味的佳肴和水果、无数的古代碑碣和新一代的建筑群,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这个国家的面积相当于我国福建省,但每年接待外国旅游者六百万左右。保加利亚把旅游看作是“服务和物资不出口的出口”,每年从国际旅游得到的外汇收入占外汇总收入的百分之五。  相似文献   

4.
保加利亚从去年十月份做准备、今年一月二日开始的关于“思想上革新和行动上创新”的全民讨论,正在深入开展。这次讨论,首先着重解决的一个认识问题是;在社会主义已在保加利亚取得“不可逆转”的胜利,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大力倡导从思想和行动上创新?  相似文献   

5.
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学艺 《学理论》2008,(12):32-35
社会建设是指社会主体根据社会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改善民生和推进社会进步的社会行为与过程。社会建设主要内容有:社会结构的调整与构建,社会流动机制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阶层利益关系协调机制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社会安全体制建设,社会管理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6.
一、社会学中关于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基础理论社会学中关于社会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理论解决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认识或定位问题,在这个层次,渐进主义与整体主义,现实主义与空想主义,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科学主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国家-社会关系理论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社会决定国家的历史观,科学地界定了国家和社会的本质,提出了国家和社会最终统一的发展方向。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演进对中国国家治理具有深刻影响。马克思的国家-社会关系理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发展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理论,是通过追述历史、考察现实,并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中得出的。马克思在经历了《莱茵报》时期对现实社会状况的反思之后,退回书房对前资本主义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进行系统的考察,最后,通过对黑格尔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理论的批判,得出结论:不是国家制约和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制约和决定国家。  相似文献   

9.
仅仅在十五年之前,马克思主义还一直没有将国家性质作为一个严肃问题提出来。今天,这种长期的忽视已经得到克服。在米单班德(R.Miliband)和普兰扎斯(Poulantzas)关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的交锋中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但后来,德国展开了一场关于国家起源的辩论。这次辩论却否定了米里班德和普兰扎斯的“阶级理论”的观点,而试图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规则中推断国家的形式。这一辩论突破了  相似文献   

10.
五十年代中叶以来,在战后迅速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开始逐渐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重点转向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从而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流派和思潮。从他们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国家机器的具体分析看,其研究之深入细致,争论之广泛激烈,在二十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问世以来的历史上是不曾有过的,特别是在法国、联邦德国以及美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这个领域内的大量著述,不仅在他们自己的队伍内部,而且在整个西方政治学界都已经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4,(32)
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它的出现和存在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自20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救世,提出了国家究竟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问题。而我国目前的现实是,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了妥善处理好国家与经济关系的重大课题。在这种背景下,国家理论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5)
"市民社会"理论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市民社会"在欧洲中世纪时期逐渐兴起,主要是指城邦国家或政治社会。随着资产阶级社会不断发展,"市民社会"理论的内涵在西方社会不断变化和丰富,无论是黑格尔、马克思、葛兰西、哈贝马斯还是其他西方哲学家都对"市民社会"思想有独到见解。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受到黑格尔的传统经济基础理论启发,葛兰西根据西方社会实践的变化过程和马克思的思想,从上层建筑的角度对"市民社会"做出新诠释。因此,将马克思和葛兰西不同的思想理论进行比较,对当代社会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共产党人是最先进的部分,列宁论证了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马克思恩格斯多次谈到先锋队问题,列宁有三个先锋队的提法。我党既称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又称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人民和民族的先锋队。坚持先进性与先锋作用的有机结合,才能保持党的性质不变。党的先进性和先锋作用来自先进阶级等四个方面,要全面建设,抓住根本。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批判性继承黑格尔市民社会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国家—社会"关系理论。在早期著作中,他系统论述了市民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出国家与社会间的真实关系,并进一步提出了如何解决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的局面。进入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哈贝马斯等从文化视域对"国家—社会"关系进行重新分析。这对我们在当前形势下,分析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模式及如何为当前中国现代社会治理寻求本土化路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何小玲  李小科 《理论视野》2013,(9):18-20,31
已故知名学者邓正来先生在其生命的最后几年里,放弃对哈耶克学术思想的译介和研究,转而寻求对中国学术规范的倡导和建立。其主旨之一就是,寻求和建立统一的汉语学术概念,规范中国学术界长期以来累积的话语混乱。他的这一举动,在许多局外人看来不是多此一举也是枉费心机;更有人认为他有点近乎张狂而不可理喻。邓先生倡导的事业虽很难完成,  相似文献   

16.
中央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以及体现这一构想的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举世瞩目。本刊创刊号发表了周毅之、施汉荣合写的《从香港问题看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文,对“一国两制”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理论根据,作了初步的探讨,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关注。随着形势的发展,人们迫切要求加深对“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认识,进一步弄清其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对“一国两制”构想作深入的理论性探讨,成了摆在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课题。为此,本刊编辑部同《南方经济》编辑部于10月24日在广州联合举行了“一国两制”构想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省市学术界人士近四十人。省委宣传部黄浩副部长参加研讨会并作了讲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曾牧野同志在主持会议的发言中指出,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为实现“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范例。他说,“一国两制”是八十年代出现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中找出现成的答案,因此,要根据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立场、观点,去寻找解决这个新问题的新方法。与会的专家学者分别阐述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分析了香港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现状,结合世界的现实、历史的状况和中国的实际,从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不同角度,探讨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理论根据。我们现在的研究与探讨还是初步的,仅仅是个开端。为了深入开展对香港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理论探讨,本刊将继续为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论坛,欢迎大家踊跃投稿。这里发表的是广东学术界人士在“一国两制”构想研讨会上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7.
1990年12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访华的保加利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V·托巴洛娃女士与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研究室科研人员就社会变革时期价值观念的演变等问题进行了座谈。这里向读者译介的论文是托巴洛娃女士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揭示的保加利亚大学生价值观念演变的新特点、新趋向值得我们予以高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薛汉伟的新著《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划分的理论和实践》,即将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研究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划分问题的专著。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划分问题,尤其是社会主义社会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问题,越来越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实践中重大的理论问题之一,社会主义各国执政党和理论界差不多都在进行认真的研究。不久前,赵紫阳同志在号召我国理论界运用马克思主义认真研究中国国情的时候,特别讲到,要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中国现在处在什么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  相似文献   

19.
保加利亚很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并就思想工作的任务、精神领域的基本指导原则、指导方针、特点等等有一系列论述。 (一)思想工作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思想工作是党和劳动群众之间进行内心联系的主要形式,党的意图和思想通过思想工作到达人民群众之中。党则通过思想工作倾听人民的声音。思想工作所起的这种“反馈”作用,它作为信息来源和社会意见的表达形式,应该加以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要提出“社会政治文明”这一概念?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怎么样?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试作一些探讨,以祈同行方家指正。一、提出“社会政治文明”概念的依据 (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状态的文明,理应包含社会生活、政治生活进步状态即社会政治文明的内容。“文明”这个概念被广泛使用,其含意虽不统一,却存在着一个共同倾向,这就是把它理解为“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理解为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成果。我国出版的《简明社会科学词典》认为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这个概括是对的,但它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