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二二年四月十六日,在意大利热那亚郊外温泉区的拉巴洛,由苏维埃俄国的外交人民委员格·瓦·契切林与德国的外交部长瓦尔特·拉特瑙共同签署了一项早已准备好的双边条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苏、德拉巴洛条约”。因为是在热那亚世界经济会议期间签订的,所以引起与会各国的强烈反响,并成为二十年代初,国际关系史中的重大事件之一。“苏、德拉巴洛条约”的主要内容,简单归纳为如下几点:一、苏德两国彼此放弃对于战争费用以及它们在战时给双方国民造成的战争或战争损失而索求赔偿的权利;彼此停  相似文献   

2.
祝少帅 《传承》2009,(14):76-77
清朝末年在西藏的治理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烟台条约》的签订使英国获得了在西藏游历的权利,西藏地方坚决反对外人入藏,作为与西藏联系紧密的四川总督丁宝桢也是极力反对洋人入藏。从1876年到1890年,对西藏事务影响最大的就是丁宝桢,他提出了一些安藏的主张多为后来者采用,对西藏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记者:国内西藏当代史学者对“西藏福利事业会”(以下简称“福利会”)的研究状况如何,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王小彬:这正是我想谈的。前面我们主要从正面、从国内介绍了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工作历史。现在我想谈一谈1951年以来以夏格巴为代表的国外流亡藏人集团所从事的旨在实现“西藏独立”的分裂活动。  相似文献   

4.
清朝末年在西藏的治理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烟台条约>的签订使英国获得了在西藏游历的权利,西藏地方坚决反对外人入藏,作为与西藏联系紧密的四川总督丁宝桢也是极力反对洋人入藏.从1876年到1890年,对西藏事务影响最大的就是丁宝桢,他提出了一些安藏的主张多为后来者采用,对西藏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斐  石龙洪 《台声》2023,(22):106-107
<正>台湾光复纪念日之际,回望历史,视线里会出现“乙未战争”——那是宝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那是中华儿女浴血抗击日本侵占的一曲壮歌。清政府在甲午战败后,于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被迫将台湾割让日本。闻知岛内军民抵抗之心坚定,为避开基隆、淡水一带炮台的防备,日军于5月29日从台湾东北部的盐寮沙滩登陆。然而,等待他们的是包括兵勇和闽南、客家聚落及台湾少数民族部落的奋勇抵抗。这场全岛持续近半年的战斗,史称“乙未战争”。  相似文献   

6.
<正> 张云义在其所著《世界战争新形态》一书中,对预测学上传统的预测方法“三段论”提出异议。他认为“历史——现实——未来”的“三段论”,实质是“历史——未来”的“两段论”,因为现实不过是历史向未来转化的交错点,现实就是不断把未来转化为历史。在时间  相似文献   

7.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在列强侵略中国的炮火硝烟之中,英国依仗武力威胁和外交讹诈,通过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香港岛、九龙、租借“新界”,从而侵占了历来属于中国的香港地区。英国割占香港岛英国割占香港岛是在鸦片战争期间(184O-1842年)实现的。西方殖民主义者把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说成是为了“争取平等待遇”,这是强盗的逻辑;必须指出,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是为了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据不完全统计,19世纪最初20年中,英国每年平均向中国输出鸦片4000余箱,以…  相似文献   

8.
义和团运动研究中若干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和团运动史是史学界研究中相当深入的一个课题,近年来不少论者从新的视角提出一些新的见解。本文拟就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中的三个问题提出一点新看法,祈请识者匡正。 一 关于“奉旨”义和团问题 在义和团运动中,存在着“奉旨”义和团与非奉旨的义和团。在以往的研究中,一般都没有注意到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组织,更没有论者将两者区分开来加以研究。把两者混同起来加以研究,势必把“奉旨”义和团的所作所为统统记在义和团运动账上,由此,不可避免地降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云 《思想战线》2002,28(2):58-62
西藏历史上有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被来自各方面的研究和学说披上了一层面纱 ,如历史上中央王朝与西藏地方政治关系中的“供施关系” ;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理 ;西藏地方行政区划的沿革 ;中国历史与西藏地方历史的关系等。通过史料研究 ,这些重大问题都可以有较明晰的文字阐述和资料佐证。弄清这些问题 ,对于研究西藏问题、了解西藏、增加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伊拉克危机爆发、开战直至结束的时间里,世界经济一直被绑在“战车”之上,拖延了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当前,美、欧、日这些主要国家经济的基本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这才是世界经济的根本问题。虽然伊拉克战争阶段已经过去,但世界经济不会因此走出不确定的状况。“苦李子定理”的启示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尔·杜兰曾说:“在有纪录的3421年历史中,只有268年没有战争!”可见,战争成为人类社会的常态。魏晋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小时候经过路边一棵李子树时,别的小孩都去摘,唯有王戎不动。旁边的大人问之,王戎回答说:“这棵树长在大路边,来往行…  相似文献   

11.
《黄埔》2013,(4):39-42
记者:首先我们想了解一下什么是"西藏问题"?王小彬:西藏的历史、政治、法律地位,也就是说,西藏是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可以从自古、元代和新中国三个层次来分析和说明,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自元朝以来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行使行政管辖,现在西藏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个自治区。西藏的历史地位、政治地位、法律地位,早已为历史所确定、为人民所选择、为世界所公认。在这个意义上,不存在历史、政治、法律地位上的所谓“西藏问题”。  相似文献   

12.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争,是近代史上抵抗外来侵略并获得全胜的一次战争,是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一次义战。左宗棠为国家、为民族所建立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作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之一,他曾经镇压过人民起义,犯有不可饶恕的罪行;但是,在民族危机严重、国家领土有“日蹙百里之优”的关头,他能挺身而出,担起抗击侵略者的重担,又取得那样的成功,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爱国主义者,应当受到历史的表彰,为后人所敬重。  相似文献   

13.
出生在山东济南,却在西藏生活了27年,写出17本有关西藏的书,目前仍行走在西藏的途中……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因为她的作品,很多人认识了历史的、文化的和宗教的西藏,产生过形同“三毛热”一样的效应。青年人在她的诗文感召下,诸如在“兄弟,我们走啊”这样的“吆喝”下,对西藏趋之若骛。走过西藏27年2006年,作家马丽华推出长篇小说《如意高地》,历史的和现实的两个西藏一脉相承。虽然她本人说过这是一次创作上的转型,从纪实向虚构转变,但很多专家、读者认为,在这部“传奇加诗意”的作品中,史实比虚构更精彩。她的作品一如既往地耐人寻味。马丽…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把按劳分配规定为“资产阶级权利”,这是《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个“斯芬克斯之谜”。以前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马克思先用小商品生产者的尺度来衡量按劳分配,然后又拿发达的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生产)的尺度来衡量小商品生产,通过这样曲折的道路就找到了按劳分配和资产阶级权利之间的同一性。本文认为马克思在衡量按劳分配时,所使用的是自由劳动的尺度,也即马克思是从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从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的角度来衡量按劳分配的“资产阶级权利”性质的。当然,关于什么是自由劳动,以前也只是一些特征设想,而缺少历史分析。本文详细分析了劳动发展史,并以此为根据提出了对“资产阶级权利”的新理解。  相似文献   

15.
范国祥 《人权》2002,(1):50-51
人权理念来自人权实践,反过来影响历史实践。不同时期的人权观念都带有时代的烙印。西方传统的人权观是“自然权利说”或“天赋权利说”,认为权利与生俱来,不可转让,不可剥夺。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思想启蒙等运动,出现了“社会契约论”。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称“人人生而平等。自然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1789年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指出: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自然权利,即: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人权主张,维护了统治阶级,也为人民群众争取自身权益提供了某些条件,推动了欧美各国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记者 《黄埔》2014,(1):48-57
记者:前面我们的话题主要围绕西藏和平解放展开,本期请谈谈1959年西藏叛乱的情况。 王小彬: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西藏叛乱,是西藏封建农奴主阶级维护旧的制度、反对将要进行的民主改革,图谋实现“西藏独立”的一次重大分裂活动。关于西藏叛乱的前因后果已经有不少著述,我不准备多谈。我想结合一些新的材料介绍一下美国对西藏叛乱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生某课程的讨论中,有同学用“应然”和“实然”等词语来划分权利,同时选修中国古代政治思想这门课程,联想起来产生一些想法,写了这篇文章,一家之言,或可抛砖引玉。本文的主要闪光点可以说是来自于张星久老师的课堂讲解及阅读刘建军的《一项对政治知识基础的研究:中国现代政治的成长》一书。  相似文献   

18.
1914年6川28日,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分子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伦敦的《每日新闻》报道:“这次暗杀对欧洲来说像一次雷鸣。”暗杀事件点燃了巴尔千半岛这个火药桶,并由此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俄国根据有关条约,为支持塞尔维亚,于7月30日宣布,军事总动员。8月初,同盟国德、奥与协约国法、英、俄相继向对方宣战。大战由此全面展开。这是一次决定世界格局和人类历史的战争,全世界多数国家被卷入战争的车轮下。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悲哀地预测:“全欧洲的明灯都熄灭了,我们有生之年将不会看到它们能够再次亮起。”面对欧洲爆发的这次大规模战争,越来越多的国家被卷入,刚刚成立了3年的中华民国,到底持何种态度呢?  相似文献   

19.
九月二十七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香港发表谈话说:上个世纪英国同中国签订涉及香港地区的三项条约是“有效”的;她认为那些条约不应推翻,而由双方加以“改变”。她说,英国对香港负有“道义责任”。香港爱国学生为此举行示威和发表声明,反对撒切尔夫人坚持十九世纪大英帝国强加於中国的那些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的言论。  相似文献   

20.
权利与权力是两个紧密相关却并不相同的概念。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同学甚至部分教师对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搞不清楚,经常出现本该使用“权利”的地方,却用成了“权力”,或者该使用“权力”的地方,却使用“权利”一词。为此,笔者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一)权利的内涵“权利”一词萌芽于西方社会,概念正式形成于罗马法。在英语中一般表述为“right”,主要有“正当的,正直的与正义,法律或道德相符合”的意思,对于什么是权利的问题,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定义:1.自由说。把权利理解为一种法定条件下的自由,如宪法规定的公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