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的目的在于实现社会治理,人类社会的法治必有一个"重叠共识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作为法律之德的法治".这是一个"薄的法治"概念,利用它,我们可以明确法治的核心要素和基本难题;有了它,我们可以看到法治与各种社会理想、不同文化传统、多元价值目标兼容的复杂关系和各种可能的方案.上述二者都是当代世界,包括中国法治最为关键性的问题.本文采取一种以全球化视野对法治概念进行思考的方式,目的在于澄清法治问题之所在,其终极关怀在于推进中国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2.
3.
4.
行政拘留:被法治遗忘的角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现行行政拘留制度在四个方面存在缺陷。行政拘留应当符合四大基本原则:人权保护原则;参与原则;司法审查原则和救济原则。在从价值观上实现由“形式法治主义”到“实质法治主义”转变的前提下,应当从四个方面对我国的行政拘留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5.
6.
法治反对解释的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金钊 《法律科学》2007,25(3):25-33
反对解释是法治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法官奉行司法克制主义,对明确的法律条文必须无条件遵守,在解释中不能附加法官个人的意思.反对解释不是说不要解释,而是说不能过度解释,法官只能行使有限的创造权力,对法律文本已明确的含义,法官的解释就是认同.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一直批判法家的严苛,主张判决中天理、人情与法律的和谐相处,结果使得法律文本被置于不重要的地位.严格执法实际上没有成为我们的执法理念,法律被任意解释、曲解的现象大量发生.严格法制是我们不能逾越的阶段,反对解释的原则应是司法活动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7.
8.
邓联繁 《法律科学》2009,27(2):47-53
将宪法称为政治法,虽然由来久、流传广,但弊病多、危害深,不宜继续提倡。政治事务虽然由宪法集中规范,但宪法不只是规范政治事务。单纯从宪法与政治的关系上讲,宪法不是政治统治法、被政治控制之法,而是控制政治之法、治理政权之法。人民是政治与治政的主体,宪法是人民治政的依据与准则。将宪法作为治政法,体现了民主与民治的要求,有利于增强宪法的法律属性与价值理性,有利于实现宪治、实现民主、实现自由。  相似文献   

9.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authoritarian contenders use law to advance an agenda geared to exclusive state power in light of a paradigmatic case: the National Socialists’ takeover of the German state apparatus in spring 1933. This case highlights two ways in which an office holder is able to expand his power in an authoritarian fashion through legal dispositions. A conjunctural use of law for authoritarian purposes draws on legal statutes to undercut the political capacity of opponents and competitors, hollow out institutional checks, and crucially hamper civil freedoms. Taking advantage of constitutional provisions that make institutional subversion from within possible (‘constitutional Trojan horses’), a structural use of legal statutes reorders the power structure by reallocating decisional rights. In both cases, law serves as a weapon against the rule of law. These considerations raise the question of the standards by which we are to judge the legality of such acts. Contemporary instances of democratic backsliding are cases in point.  相似文献   

10.
法治如何才能形成?--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个案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葛洪义 《法律科学》2002,3(6):18-27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存在的问题反映了中国法治建设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问题,即,法律不具有权威性,行规行法高于法律;法治所必须的权利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强有力的呵护自身利益的市场主体;法治所必须的制度性的权力制约机制不完善,过于依赖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这三个问题也是限制当前中国法治建设步伐的关键性因素.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只能靠法制.制度与法律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1.
全面依法治国视阈下的高校依法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依法治理是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应对国际高等教育竞争、规范高校自身运行的迫切需要.高校依法治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高校党委行政的关系认识不清晰、从人治到法治的思维转型尚未完成、适应高校职能不断扩展等依法治校能力明显欠缺等.高校应坚持党委领导与依法治校是一致的,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是依法治校的核心能力,通过建立分设高校党委、行政法律顾问制度、设立专门的校内法律事务机构等措施提升高校的法治气质,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Professor Lahti concludes his article by pointing to the limits andweaknesses of a European criminal policy, especially measured by the criteriaof coherence and rationality. European criminal policy is incoherent, indeed,as it is not based on a sound concept of criminal law, but is rather the resultof an ad hoc evolution guided by the strive for effectiveness of Communitylaw.  相似文献   

13.
良宪治国:依法治国的核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进元 《现代法学》2000,22(2):43-46
作者认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法制建设史上的伟大创举。而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依宪治国,良性宪法则是依宪治国的基础。行文中作者提出了衡定良性宪法的标准:价值中立、权力制约、结构合理、程序正当。最后作者根据良性宪法的上述标准,具体讨论了中国宪法良性化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4.
飘忽的法治--清末民初中国的变法思想与法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这是一篇匠心独具、用心良苦、文心可鉴 ,严肃认真、科学负责的厚实之作。说匠心独具 ,是因为它与时下许多法治的呼啸与宣教不同 ,试图从更深的层面和更有覆盖面的纬度阐释中国法治的历史文化基础 ,指出了中国固有变法思想与近现代法治内涵的差异与关联 ,其华夷之辨说和变法法治之辨说 ,其法治之原理与“中体西用”之新说 ,其变道之治与守道之治的论说 ,颇见功底见地 ,品位与深度独到。说用心良苦 ,是说它既阐明了实现法治的大势与必然 ,但也发现了追寻法治的困顿与艰难 ;既要突破传统 ,又要顾看国情 ;既要追求理想 ,又要面对现实 ,并试图从历史的经验和文化的传统中探究症结所在 ,并发现一条在我们这里切实可行的新的体用结合的法治路径。说文心可鉴 ,是说它始终透露出文化人那种对民生国运的深切关怀和责任心 ,传承着自古以来中国士子文人心系天下安危国家盛衰的思想脉络。说它严肃认真 ,科学负责 ,是说它虽然大胆立论 ,但却思考缜密 ,史料充分 ,每每小心求证 ,一一论从史出。其主旨不在理想如何 ,而在如何理想 ;不在动之以情 ,而在晓之以理 ;不在夸夸其谈 ,而在切实可行。与时下许多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高谈阔论相比 ,显然意趣不同 ,赫然在更高境界。忧思关怀中国之命运 ,欲知中国法治何以飘忽 ,要想明?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既是做好司法行政工作的客观需要,更是加强司法行政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目标要求。本文结合当前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和法律服务队伍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就执法、执业为民,  相似文献   

16.
王志泉 《行政与法》2005,28(3):53-55
法治信仰是法治的灵魂。公民普遍的法治信仰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关键,培育公民对法治的信仰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公民普遍缺乏法治信仰,这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为此,我们必须从政治体制改革、立法、司法及普法教育等各方面积极培育公民对法治的信仰。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处于法治进路转型之中,亦即从偏重于学习和借鉴西方法律制度和理论的追仿型进路转向以适应中国国情、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目标的自主型进路。在这种转型中,必须对法治理论和制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予以审慎的思考与辨识,在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及其对法治的影响基础上,形成深化法治的主导思路,高度重视可能出现的某些偏失,避免局部性、阶段性的始乱终弃。  相似文献   

18.
The idea of the rule of law, more ubiquitous globally today than ever before, owes a lasting debt to the work of Victorian legal theorist A. V. Dicey. But for all of Dicey's influence,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imperial entanglements of his thought, including on the rule of law. This article seeks to bring the imperial dimensions of Dicey's thinking about the rule of law into view. On Dicey's account, the rule of law represented a distinctive English civilisational achievement, one that furnished a liberal justification for British imperialism. And yet Dicey was forced to acknowledge that imperial rule at times required arbitrariness and formal inequality at odds with the rule of law. At a moment when the rule of law has once more come to license all sorts of transnational interventions by globally powerful political actors, Dicey's preoccupations and ambivalences are in many ways our own.  相似文献   

19.
20.
法治的人生态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治作为现实的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与生活式样 ,时刻与现实的人的当前生活与未来命运密切相关。作为现实的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与秩序追求 ,它反映着现实的人的生活立场与人生态度。法治的人生态度的基本特色体现为悲观主义、保守主义、现实主义和个人主义。法治的人生态度与法治始终处于彼此塑造的双向互动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