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镇干部记《民情日记》已有三四年时间了,到底谁是发明者我们暂且不去探究,但这种形式逐渐在各地推广,并开始成为党和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却是实情。记者不久前深入到一些乡村,就干部们在《民情日记》中所记问题的处理情况作了一番追踪。翻开一本本《民情日记》,倾听一位位农民的诉说,展现在记者面前的不仅仅是一幅幅民情图,更让我们感受到干部从“记”到“办”的变化。记下的事有制度约束督办背景:冯家镇是山东省乳山市最早推行干部记《民情日记》的地方。4年前这个镇党委针对有的干部下乡“一溜烟”、走过场的问题,油印了一个…  相似文献   

2.
记勤廉日记是干部自我教育的一种形式。干部通过记日记的形式,客观记录自己的勤廉状况,反省自己的行为,可以达到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目的。这一制度的确是一种好形式。但是,现在许多地方都把记勤廉日记作为一项硬  相似文献   

3.
干部记"民情日记"已是很普遍的事儿,群众记"干情日记"却是一件新鲜事.在巴中市巴州区柳林镇,"民情""干情"两本日记一起记,干部群众心连心.  相似文献   

4.
文摘     
《实践》2014,(1)
<正>"民情日记"三避免随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民情日记"在各地趋热。官不知民情,于情于理不合。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记民情日记是做干部的一项基本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举措。"日记不长很精彩,故事都从百姓中来",不知群众所思所盼,做不好群众公仆。新时期新形势下,"民情日记"有三个方面情况需要避免。一要避免为记而记。"民情日记"要跳出纸上谈兵的怪圈,不能为  相似文献   

5.
时下,不少地方的领导干部都在认真地记民情日记,一些写得比较好的民情日记还被选发在各级党报党刊上。应该说,要求干部记民情日记,激发了广大干部伏下身子干事业的热情,促使干部办了不少群众急需解决的生产、生活难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这股记民情日记热中,也有一些干部不是在了解民情上务实招,却在如何写日记上下功夫,写出了一篇篇漂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藏的蒋介石日记自2006年陆续开放以来,给国共争锋时期的许多事件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当然,对于日记这种私密性的个人记载,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蒋介石的日记共记了57年,基本上是  相似文献   

7.
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主题实践活动中,锦州市义县县委组织部开展了机关干部记民情日记活动,机关每名同志都有一本民情日记,主要是记录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和机关干部下基层联系群众了解民情的情况。群众利益无小事,部领导对这项活动非常重视,责成部机关办  相似文献   

8.
从1998年4月起,浙江省嵊州市雅璜乡的32名乡干部开始记起了民情日记,民情日记的主题是:“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办百家事,致百家富”。每个乡干部把自己到群众中了解到的情况、问题、要求、建议都一一记在民情日记中,并及时给予处理解决。乡党委和政府每星期抽一个晚上,集中全体干部交流研究民情日记中提出的问题,每个季度评比一次,看谁的民情日记记得好,反映的情况多,为群众解决的困难多。民情日记作为一种好的载体,密切了基层干群关系。对于乡镇干部来说,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及时准确地了解群众的意见、想法以及存在的困难…  相似文献   

9.
始于某市一山区小乡的干部记《民情日记》制度,曾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从乡到县到全市。再到全省,一次次被推上媒体的头条。可不知什么缘故,目前,《民情日记》已处于基本停记状态,即使还有记的,也是疲于应付,走形变味。一度轰轰烈烈的典型,由“热”转“冷”乃至“无疾而终”,说起来,确实让人有些惋措。  相似文献   

10.
《支部生活》2010,(11):45-45
在上海的清源寺藏经阁内有一本发黄的日记,记着一位名叫山田次郎的日本侵华指挥官说过的话:“对上,众人免死,先生必死;对不上,先生可免一死,众人必死。”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1.
读鲁迅日记感怀田水旺读鲁迅日记,细揣日记所载,收支往往不符,个中奥妙实令人敬佩。鲁迅为给在黑暗中艰难求索的青年木刻家准备一次画展,用自己的稿费买下一批镜框。这些朴实无华的镜框如今还在山阴路的故居里陈列着。可这笔支出,在日记里却不曾有记;他明明给一个困...  相似文献   

12.
正长征行程"二万五千里",不是按地图一个省一个省的行程加起来的,因为当时形势恶劣,行军路线迂回曲折,经常改变,按地图标记来计算是算不出来的。长征行程二万五千里这个数字,是从日记中推算出来的。长征中,有几位红军干部都有记日记的习惯,记得最完整、最详细的是肖峰。肖峰的日记是记在大小和颜色都不一样的碎纸片上的,纸片上有用铅笔写的字,也有用钢笔写的,字迹很小,但一天也不少。所记内容有某月某日气候怎么样,走到哪里,走了多少  相似文献   

13.
"软政绩"也要不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某市一个山区小乡的干部记《民情日记》制度,因为转变了干部作风,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从这个乡所在县到全市,再到全省,一次次被推上当地传媒的头条,一次次被学习推广。日前,《民情日记》已处于基本停记状态,一些地方虽然还在记,但疲于应付,走形变味,有的甚至成了少数干部自我表扬的“功劳簿”、应付考核的“作秀簿”。一度轰轰烈烈的“典型”,偃旗息鼓,“不告而终”。这个过程着实让人深思。应该说,干部记《民情日记》,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好的,是为了听取民意,替民办实事,督促干部转变作风。但这个制度最后落到了自动消失的命运,究其…  相似文献   

14.
随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民情日记"在各地趋热。官不知民情,于情于理不合。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记民情日记是做干部的一项基本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举措。"日记不长很精彩,故事都从百姓中来",不知群众所思所盼,做不好群众公仆。新时期新形势下,"民情日记"有三个方面情况需要避免。  相似文献   

15.
<正>十几年来,衡水市桃城区裕丰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师伟平时总是随身带着个小本子。她记的不是私人日记,而是哪家有困难了,谁又需要帮助了,居民哪儿不满意了,以便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她把这个小本子叫作"民情日记"。作为"小巷总理",像这样的小本,她记满了60多个,记录下的问题有1万多件,每一件都有回音,每一件都有着落。因为她深知,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党员,只要群众有需要,就  相似文献   

16.
雷锋在一九六二年二月二十七日的日记中写道:“雷锋呀,雷锋!我警告你牢记:千万不可以骄傲。你永远不能忘记,是党把你从虎口中拯救出来,是党给了你一切……。至于你能做一点事情了,那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你每一点微小的成绩和进步都应该归功于党,要记在党的帐上。”(《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社1963年版,第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死后总会在世间留下一些东西。由于这些东西和他(她)生前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见物如见人,见到他(她)留下的东西,也就能了解这人生前的“一二三”来。 雷锋死后留下了一本日记。他的日记中不仅记录有他所做的大量鲜为人知的好事,而且每篇日记后面都写有他的感想。从这些日记中,我们窥见了一个人民战士极其高贵的品格。  相似文献   

18.
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主题实践活动中,锦州市义县县委组织部开展了机关干部记民情日记活动,机关每名同志都有一本民情日记,主要是记录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和机关干部下基层联系群众了解民情的情况。群众利益无小事,部领导对这项活动非常重视,责成部机关办公室定期搜集梳理调查到的情况。对部机关能解决的,及时作出安排,落实解决:对涉及全局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日记是私人记载的一种,按照年月日记录作者的亲身经历和见闻,以及作者对人对事的看法。~①由于日记的私密性和即时性特征,其史料价值历来受到史家的重视。"日记作为传记文献体裁之一,就文献史料的可信度和准确性而言,一般说来是评传不如回忆录,回忆录不如年谱,年谱不如日记。"~②在党史、国史研究中,除了利用档案文献、报刊、回忆录、声像、实物、口述等史料之外,使用最多的就要数日记文献了。论及中共党史日记,最为研究者乐道的是《谢觉哉日记》《杨尚昆日记》《汪东兴日记》等等数种,但这类日记大多是党、政、军  相似文献   

20.
德国法兰克福一名6岁的一年级新生小奥茨刚刚到学校注册报到,就领到了一册看上去有点特别的绿色封皮的“绿色记事本”。“绿色记事本”的封面一片翠绿,上面印有森林、草原、草地和田野。老师告诉孩子们:这不是一本供写字或做作业的练习本,也不是一般的日记本,更不是一本画册,而是让孩子们记“环保周记”的。老师还特别介绍,“绿色记事本”是用再生纸制成的,原料是废纸和垃圾。因而用不着耗费大量木材,这就意味着不必砍伐宝贵的森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