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25年,冯雪峰在北京大学旁听学习,时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的毛泽东,从那里托熟人捎口信给冯雪峰,说自己很喜欢读他的新诗,希望他能到广州去工作。1933年底,冯雪峰由上海到瑞金任中央党校副校长,正值毛泽东被排斥出中央领导机构。到了瑞金,冯雪峰就把鲁迅先生的情  相似文献   

2.
辛平 《湘潮》1992,(11)
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毛泽东和鲁迅堪称为耀亮的“双星座”,面对传统痼疾鲁迅重在鞭笞,而毛泽东则重在改造,他们虽然终其一生未得谋面,但却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对知己。两个半懂得中国的人1933年底,在上海负责文委工作的冯雪峰因身份暴露,被调往中央苏区,担任中央党校教务长。对于冯雪峰,毛泽东并不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他的著作、讲话、报告和一些书信中,多次谈到鲁迅及其著作,并对鲁迅在中国革命和文化发展史中的地位作过很高的评价,他们虽然相知相契,但两位伟人却终生未能相见。早在三十年代,毛泽东曾遗憾地对冯雪峰说:“‘五四’时期在北京,弄新文学的人我见过李大钊、陈独秀、胡适、周作人,就是没见过鲁迅。”幸而通过冯雪峰,毛泽东了解了许多鲁迅的情况。由于冯雪峰的特殊身分,使他成为毛泽东与鲁迅之间的忠诚联系者,在这两位伟人之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沟通工作,起到了其他人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灵山歌者     
1945年,为争取和平建国,毛泽东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得知从上饶集中营脱险出来的冯雪峰也在重庆,便挤出时间,在9月上旬的一个晚上约见了他。  相似文献   

5.
丁玲一生接触过许多重要的人物,如鲁迅、瞿秋白、茅盾、冯雪峰、贺龙、向警予等。这些人物给丁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丁玲所说:“许多老同志、老战友,已经与我的生命分割不断,他们的身影总在自己的脑子里活动着,甚至更熟悉,更完全了。”而毛泽东与丁玲的交往,则对丁玲的生活道路和创作思想的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     
毛泽东尚建荣从湘潭出发毛泽东在旧中国的翻天浊浪中溯──流──而──上他要把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划向56个民族梦想的彼岸后来,毛泽东站到历史的峰巅大手一挥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也因此成了世界瞩目的人物如今,怀念毛泽东我只能站在历史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7.
杨成武,自三十年代结识毛泽东后,便成为毛泽东麾下一员猛将,在他直接指挥下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毛泽东曾不止一次向他面授机宜,杨成武总是出色地完成任务,两人结下了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8.
《党史文苑》2010,(6):56-56
罗坊会议在红军反“围剿”战争史、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罗坊会议强调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原则,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在罗坊会议期间,毛泽东还作了深入细致的“兴国调查”,身体力行地展示了我党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向实际学习,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自传》是美国记者斯诺1936年到延安对毛泽东进行采访后撰写的英文著作。毛泽东曾用很长时间,向斯诺谈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一次比较完整地讲述自己的经历。当时斯诺把自己的采访笔录与翻译吴黎平做了核对,并请毛泽东本人作了认  相似文献   

10.
1955年,文艺界对《文艺报》主编冯雪峰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这一批判事件的直接导火线的是,冯雪峰在转载李希凡、蓝翎《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一文所加的"编者按"中对该文持了一定的保留意见。从当时的语境来看,这是一种明目张胆"违抗圣意"的"反马克思主义"举动。冯雪峰被批评的命运也由此被注定。  相似文献   

11.
马莉 《世纪风采》2010,(2):14-17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和鲁迅,恐怕绕不开冯雪峰这个名字。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冯雪峰就以作家和党的文艺领导人(曾任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的双重身份,活跃在上海文坛上。他与鲁迅关系相当密切。可以这样说,鲁迅是因冯雪峰而密切了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也才有了后来毛泽东对其“中国文化革命主将”的赞誉。  相似文献   

12.
回忆宋庆龄     
李云 《党的文献》2003,(3):89-95
我在 1 93 6年 5月被党派到宋庆龄那里工作 ,对外名义为秘书。解放后接受宋庆龄的邀请 ,经组织调动 ,由她亲自委任 ,我担任了中国福利会第一任秘书长。我和宋庆龄相处多年 ,经历、感受的事情很多 ,这里回忆的仅仅是一鳞半爪。党派我到宋庆龄处工作1 93 6年 4月 ,中共中央派冯雪峰到上海 ,加强统一战线工作 ,恢复同坚持在上海工作的中央特科的联系。冯雪峰一到上海 ,就来看徐强 (我的丈夫 )。他向我们传达了中央瓦窑堡会议的精神 ,徐强向他汇报了工作情况。冯雪峰决定停止警报工作 ,由徐强全面负责情报工作 ,并要我们另找房子 ,换个环境。接…  相似文献   

13.
冯瑾 《党的文献》2020,(1):65-69
毛泽东著作英译本是向全世界传播和介绍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全面抗战爆发前,毛泽东著作英译本的翻译出版工作主要是借助苏联、共产国际等方面的力量进行的。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有组织地翻译传播毛泽东著作,出版了许多英文版单行本。同时,毛泽东的著作也陆续被一些国外机构英译出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系统化地推进毛泽东著作的英文翻译工作,相继出版了《毛泽东选集》英文版和众多毛泽东著作英译单行本。同时,随着海外对中国问题的不断关注,国外机构和学者也开始组织队伍,翻译出版了不少毛泽东著作英译本。  相似文献   

14.
杨成武心急火燎地赶回上海,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向毛泽东汇报了“王关戚”的种种劣行。毛泽东听完,说:“知道了。你先回去休息,我考虑考虑,看看材料。” 两天后,杨成武被毛泽东的秘书请了去。毛泽东正在看书,见杨成武进屋来,放下线装书,说:“我考虑好了。你回去告诉总理,‘王关戚’破坏文化大革命,不是好人。你单独当面向总理报告,把他们抓起来。要总理负责  相似文献   

15.
罗坊会议在红军反围剿战争史、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罗坊会议强调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原则,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在罗坊会议期间,毛泽东还作了深入细致的兴国调查,身体力行地展示了我党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向实际学习,根据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调查研究作风。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深化对罗坊会议的研究,对于总结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相似文献   

16.
1955年,文艺界对《文艺报》主编冯雪峰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这一批判事件的直接导火线的是,冯雪峰在转载李希凡、蓝翎《关于掖红楼梦简论业及其他》一文所加的“编者按”中对该文持了一定的保留意见。从当时的语境来看,这是一种明目张胆“违抗圣意”的“反马克思主义”举动。冯雪峰被批评的命运也由此被注定。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期间,以身作则,严格自律,为根据地党政军民作出了表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在此地留下的三张发票再次见证了伟人的自律. 1965年5月下旬,重上井冈山的毛泽东情绪非常好,他不断地向当地干部了解井冈山的建设情况和人民生活情况.听了介绍后,毛泽东高兴地说:"几十年了,井冈山变化很大""这...  相似文献   

18.
<正>1936年,在陕北的窑洞里,毛泽东向埃德加·斯诺忆述"峥嵘岁月"时谈到: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刻在他的心中,建立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毛泽东所说的三本书,其中就有恽代英翻译的考茨基的《阶级争斗》。毛泽东还向斯诺回忆起恽代英的革命活动。这不仅体现了他们在革命斗争中建立起的深厚情谊,更有革命思想的相通共鸣。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向教师敬酒。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毛禹珠老师一起用饭,席间热情地为老师敬酒。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周恩来向老师赠款。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岑突患脑塞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白色缎带上写着:“伯岑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岑逝世后,总理  相似文献   

20.
《先锋队》1995,(10)
毛泽东散步不走回头路张耀祠的职责是保卫毛泽东、保卫中共中央,负责安排毛泽东的衣、食、住、行。多年来,他生活在毛泽东身边。我向他提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尔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观看现在许多关于毛泽东的电影,你觉得演得像不像?他爽朗地大笑起来说;“又像,又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