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马克思审视全球化有两个维度:一方面,从历史辩证法的客体维度出发,对资本全球化造成的世界历史性进步与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另一方面,站在历史辩证法主体维度的立场上,依据资本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趋势,认为资本全球化必然要被人类历史发展所否定而过渡到共产主义.马克思在历史辩证法主、客体维度统一的立场上,得出了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人的本质力量是产生全球化的根源和推动全球化发展的根本力量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5,(10)
弗兰尼茨基通过对马克思的实践、异化、辩证法等范畴的阐发,对马克思思想做出了新的阐释。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一种人道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并认为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主线。人道主义是共产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质就在于解放人,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弗兰尼茨基从实践出发去理解辩证法,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人道主义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3.
文翔  文海鸿 《探索》2012,(6):172-176
作为理论哲学的否定的实践哲学,其实质在于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把握;马克思哲学是辩证的实践哲学,它与自己中国化形态的毛泽东哲学的差异在于如何地辩证思考;区别于马克思的理论辩证法,毛泽东辩证法是实践活动的辩证法,是地道的中国式辩证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研究的重点课题。马克思早期抛弃黑格尔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哲学外壳,通过批判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相互作用来阐明阶级解放与社会进化的辩证法,从而加快自身世界观的转变。他在赞扬黑格尔辩证法运行原则的同时,致力于为辩证法打造唯物主义内容和共产主义主题,使其指向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扬弃以及劳动主体即无产阶级的解放问题。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辩证法中“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三定律构成唯物辩证法的内核,但其不可避免的也具有唯心主义、泛神学论等局限性。马克思通过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利用费尔巴哈唯物论做批判的桥梁,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批判和超越,建立起了新的唯物辩证法哲学。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通过梳理阿多诺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阐明其"否定辩证法"的主要内涵.即对同一性的批判和对非同一性的推崇;在此基础上,通过梳理阿多诺的这一批判与马克思的批判的关系,考察"否定辩证法"的存在论视域.  相似文献   

7.
杜梅萍 《前线》2015,(2):7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包括丰富的原创性思想,涉及了经济学、哲学和共产主义学说,马克思重要思想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活水和思想基因。正如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我们也可以说,《手稿》是马克思重要思想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手稿》是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第一个大纲,也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首次较全面的深刻批判。在肯定黑格尔辩证法的同时,马  相似文献   

8.
中年马克思认为东方落后国家的命运只能是资本主义化,走上西欧资本主义道路。晚年马克思指出俄国公社有两条发展道路,一是走上西欧资本主义老路,二是在严格的条件下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走向共产主义,但恩格斯指出俄国的发展变化否定了马克思的跨越思想。总体上说,马克思认为东方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在世界整体联系中把握现实社会主义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雪 《世纪桥》2010,(1):62-63
本文详细解读了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阐述,认为马克思对"共产主义"论证的内在逻辑——"对象性活动"——作为否定性辩证法内涵的伟大之处在于,洞察了人的社会历史的现实性。基于此,我们认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象性活动原则"已经以一种潜在的方式,作为萌芽、潜能和秘密"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唐珠珠 《党史文苑》2011,(20):61-6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第一次论述异化到论述共产主义产生时异化解除的整个过程,对异化理论的认识呈现一个不断深化的趋势:把异化从经济事实当中推导出来并持彻底否定态度——认识到异化的客观性——肯定异化的扬弃对共产主义建立的积极作用。这种对异化理论的认识深化过程反映了马克思思想从费尔巴哈影响到黑格尔影响的转变,同时也展现了马克思对辩证法的自觉运用。  相似文献   

11.
王贵明  张雯雯 《探索》2007,1(6):144-149
共产主义作为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建立在"公共占有的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之上的.所有制经历了从劳动者个体私有制到资本主义私有制再到个人所有制的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是以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基础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按照人的(也就是每个个体)的意愿而建立起来的,并且把消除强制,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自己的本质.认识到马克思个人所有制的深刻内涵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是其实现哲学变革和理论革命的重要基石。马克思揭示并批判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头足倒立"的唯心本质,并且借助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从此,辩证法不再是一种外在抽象的思维方法,而是一种内在于现实的实践表达。以马尔科维奇与科西克为代表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坚持"以马解马",一方面通过破除对马克思辩证法的长久误读和重申马克思辩证法的人学本质恢复了马克思辩证法的应有地位;另一方面通过论证辩证法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存在样态和借助辩证法阐明人及其世界如何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对马克思辩证法的创造性解读,从而开辟了马克思辩证法思想发展的东欧路径。  相似文献   

13.
欧洲的文艺复兴否定了神本宗教,从而人文主义者陷入信仰危机。人本主义者企图重建人本宗教拯救信仰,结果又陷入否认宗教与重建宗教的矛盾不能自拔。马克思创立的共产主义学说,既否定了神本宗教,也批判了人本主义宗教,把信仰与科学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辩证法可以称之为历史辩证法。相比于恩格斯,马克思更多地关注社会历史领域,他的辩证法主要表现为一种历史形态,呈现为一种看待事物和问题的历史性或历史主义原则。当然,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不仅涵盖了社会历史领域,而且也关涉到自然界,因此,它是统摄一切的世界观而不仅仅是一种历史观。恩格斯的辩证法给人印象更为突出和深刻的似乎是一种以自然辩证法为代表的逻辑形态的辩证法,表现为哲学教科书那般以范畴和规律为内容的理论体系。然而实际上,恩格斯也有与马克思相一致的丰富的历史辩证法思想。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或曰辩证法的历史形态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或曰辩证法的逻辑形态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历史形态的辩证法更为根本,它是因,逻辑形态的辩证法则是果。两者的根本一致性就在于,辩证法的本质就是历史性或历史主义,辩证的就是历史的。  相似文献   

15.
从辩证法维度理解马克思哲学,可以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历史辩证法。在历史辩证法视域中看,恩格斯也是历史辩证法的创始人。为了正确理解历史辩证法,我们必须对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辩证法思想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茹 《求实》2007,1(2):9-11
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用批判的辩证法来看待和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其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发展问题始终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他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概括了人的本质,并把人类解放置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大背景中来考察,最后指出,通过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造实现共产主义。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才从各种奴役下解放出来,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目标才在最终的意义上得到了实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是对马克思社会和人的发展思想的继承,是在现实性上实现人的解放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西奥多W.阿多诺提出的"否定的辩证法"是具有后现代主义哲学理论特性并对现当代哲学产生了十分深远影响的理论。"否定的辩证法"以辩证法理论为理论前提,以本体论和认识论为理论性质,以服务于批判理论为理论目的。从这三个视阈来审视"否定的辩证法",能够清楚地认清其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辩证法批判改造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现实观念和主体观念,<资本论>的辩证法完整地展示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涵:通过发现社会历史的内在矛盾,运用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确定现实;以把握现实为"钥匙",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叙述总体历史的矛盾运动过程.现实原则与历史原则相统一是马克思辩证法的灵魂.马克思的辩证法作为科学的方法论是其自由学说的理论内核,自由是社会历史科学的最高命题,马克思的辩证法是社会历史科学方法论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准确把握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区别是理解马克思辩证法的钥匙,而准确把握二者的区别在于准确理解马克思所说的"神秘化"的真实意谓。对"神秘化"的传统理解是"倒立",其文本依据是马克思那段著名的"颠倒之喻"。近年来,这个比喻已经遭受到严重的质疑,受到这些质疑的启发,我们试图解答这样的一个问题: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究竟是怎样被神秘化了的?  相似文献   

20.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许多领导人都具有卓越的领导艺术才能。马克思和恩格斯领导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和早期发展;恩格斯运用辩证法原理和对军队作战行动规律的通晓,准确地予见了普法战争的主要进程;列宁亲自领导了伟大的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