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着重分析产生交通肇事逃逸的原因,从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损害后果、行为主体,环境特征三方面总结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规律,探析了加强交通肇事逃逸的侦破措施,如何有效地进行交通肇事逃逸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近年来笔者办理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分析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特点与分类,并阐述了如何利用交通事故的痕迹物证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相似文献   

3.
现场勘查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查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现场痕迹物证对于此类案件的定性、确定侦破方向、缩小侦查范围、证明案件事实、认定案件责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现场勘查中,密切与刑侦部门协作,重点对现场制动痕迹、遗留物、法医物证等痕迹物证进行勘查,及时准确地对案件定性,准确判定逃逸方向和车辆种类,从而迅速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相似文献   

4.
现场勘查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查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现场痕迹物证对于此类案件的定性、确定侦破方向、缩小侦查范围、证明案件事实、认定案件责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现场勘查中 ,要注意与刑侦部门协作 ,重点对现场制动拖痕、物体痕迹、遗留物等痕迹物证的勘验 ,以使案件定性具有实效性 ,助于针对案件特点进行侦破 ,利于准确判定逃逸方向和车辆种类 ,从而达到迅速侦破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有其自身的特点 :发案时间多在夜间、凌晨、雨雾天气 ,发案地点多在偏僻路段、城郊公路及行车条件良好的路段 ,肇事者以中青年男性居多 ,案发现场遗留痕迹和物证较少 ,案件侦破难度较大等。其侦破策略有 :建立严密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控体系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完善制度 ,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 ,提高破案率 ,依法严惩肇事者  相似文献   

6.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的痕迹物证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遗留在肇事现场的或从现场带走的能证明事故真实情况的反映形象痕迹及相关痕迹的载体和物品。其显著特点有三类 :一是有形的事故痕迹 ;二是附着物痕迹 ;三是散落物痕迹。因此 ,第一接触痕迹是交通肇事现场勘查和研究的重点 ,同时 ,也是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交通肇事逃逸犯罪的危害结果、案发原因、案件特点和犯罪过程、犯罪构成等方面,不同于一般交通肇事犯罪和其他刑事犯罪。在交通肇事逃逸犯罪案件侦查中,要特别重视管辖立案、现场勘查、现场访问和措施使用等侦破方面,以及侦查讯问、死亡认定、罪名认定和证据特点等预审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一起离奇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详细分析刑技人员现场勘验与复勘过程,进而对现场重建和侦查实验等进行阐析,并总结了该案对侦查工作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呈逐年上升态势,处理难度较大。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处理中,建议重视前期到达的外勤民警的工作和事故处理民警的现场勘查工作,应加大对警察的技能培训力度,建立交警总队的物证鉴定技术室,重特大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现场勘查的做法,建立物证档案室。  相似文献   

10.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是交通事故案件侦办中的难点。通过对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肇事嫌疑车辆进行痕迹物证的检验鉴定,能够成功确认肇事车辆。  相似文献   

11.
交通肇事及逃逸案件的发案数量一直处在各类违法犯罪案件的首位,全面及时地做好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物证提取和检验工作,对侦破案件、追究犯罪,减少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甘肃交警执法部门在大接访期间,解决了一批长期久拖不决的信访案件,依法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但其中也暴露出了很多交管部门在路面执法、车辆管理、交通事故处理中存在的执法不规范的问题。因此,交警执法部门要以此次大接访为契机,抓好民警的培训,抓好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有力促进道路交通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案件比较复杂,刑法中规定了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但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存在构成不作为故意杀人罪的情形.  相似文献   

14.
如何理解交通肇事致人死亡中的"人",是审理交通肇事案件的一个难点。从行为人逃逸过程中二次肇事的主观过错、法定刑罪状所体现的逻辑关系、立法原意、罪刑均衡原则的实现以及逃逸与交通肇事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得出刑法第133条第一档与第三档"逃逸"的内涵应当是同一的,均指因第一次事故逃逸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繁荣,机动车辆、驾驶人员数量猛增,道路交通运输业发展十分迅速,随之而来的交通负效应——道路交通事故与日俱增,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也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00年至2001年,江西省龙南县境内就先后发生重大、一般交通肇事逃逸案事件91起,死亡9人,伤47人,占交通事故总数的6.9%。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发生,给国家、集体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给受害人及其家属的身心也带来了终生无法治愈的创伤,此类案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股浊流。因此,剖析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发生的原因,并从中探讨其遏制措施及对策,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现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定交通肇事逃逸、因逃逸致人死亡,对于解决现实中复杂的交通肇事案件具有参考意义。"交通肇事逃逸"是对救助义务和消除肇事现场对交通运输安全的抽象危险的义务的不履行,当存在救助义务时,基于义务冲突应当优先履行之,否则被撞者因此死亡的应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交通肇事逃逸"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内涵应当保持一致,即两者的作为义务内容应当相同,既保持了三种量刑的递进关系,也有助于证明"逃逸"与"致人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命案 )是一种非常恶劣的具有故意杀人性质的犯罪行为 ,侦破时要采取一定的策略 :1、现场勘查要全面、细致 ,特别注意收集现场遗留的微量物证 ,以便与从嫌疑车辆上提取的物证比对检查 ;2、利用现场收集的物证及所掌握的信息 ,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侦查方案 ;3、利用人证、物证认定肇事车辆及肇事者。  相似文献   

18.
物证检验鉴定中的痕迹检验鉴定和尸体检验鉴定,不仅在一般刑事案件中应用广泛,而且能够为交通管理部门办理交通肇事案件,尤其是交通肇事逃逸或不确定驾驶员的案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在道路交通肇事案件的处理中为责任的划分和驾驶员的认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略论发挥刑事科学技术在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准确地发现和判明痕迹物证的形成过程,为认定案件事实提供客观、准确、科学的依据,对侦查破案起到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机动车数量、驾驶人数量和道路通车里程的快速增长,道路交通事故数量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和受伤已经成为影响公民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极少数驾驶人为逃避法律责任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逃逸,这给交通民警快速准确处理交通事故带来了一定困难;一些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由于长期得不到侦破引发了诸如上访上诉、群体性事件等一系列延伸问题,这对社会稳定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探讨研究了道路交通事故现场遗留血痕的发现、提取与运用,有效提高交通事故处理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