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丛雨 《瞭望》2004,(Z1)
一位韩国商人准备在铁力市投资600多万元建一个有机化肥生产企业,这对铁力来说是个不小的项目,因此,全市上下都很重视,市领导还亲自去韩国考察。结果,这么一件好事最终却没有成,原因是初始与韩商的协议是用草碳土,而深入了解之后却发现韩商要用腐殖土。市委书记孟庆杰说:“这绝对不行,绝不能现在挣钱,堵子孙路。一厘米的腐殖土要上千年才能  相似文献   

2.
冬天的中原,霜凝冰结,寒气袭人。然而,郑州市花园路市场里却挂起了这样一幅对联:“改革一举春常在,集市兴旺四季青”。记者在郑州市区的大小集市上走访,感到象在逛“春市”。碧绿的黄瓜、鲜红的西红柿、青嫩的甜椒、雪白的菜花……,往日只有到了春末夏初才能成批上市的鲜细蔬菜,如今却能出门就买,价钱也不算贵。记者在中原路一带走过几个摊贩鲜,买了几斤西红柿,一公斤七角钱;鲜黄瓜一公斤才五角。这在郑州冬季蔬菜价格上,算是最低  相似文献   

3.
看过这么一个故事。狮子派豹子去管理一片森林。豹子很勤奋,每天早出晚归。抓工作也很细致,每件事情都要亲自过问,就连一只山羊每天吃几斤草都亲自审批。但由于豹子精力有限,经常顾此失彼,惹得属下的动物怨声载道。一天狮子去视察工作,得知这个情况,“你这么管事怎么行呢!”狮子望着憔悴不堪的豹子同情地说,并且决定给豹子传授一些经验。于是它找来了老狼、狐狸,并当着豹子的面给它们  相似文献   

4.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位于伊犁河南,乌孙山北。这里的钟表和北京“同步”,但作息时间晚两个小时,县里各个机关,上午十时上班。由于地处边陲的缘故吧,“时代节奏感”似乎要比沿海、内地稍迟;可今夏我去访问时,却看到这里各族人民,都锐意革新,迈开了向现代化前进的步伐。 我们在农业专业户伊德勤家等候了片刻,六十好几的主人从地里回来了。打从一九八二年实行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他全家三个劳力,除种三十亩责任地外,还新开了四百三十亩山坡荒地。我问:  相似文献   

5.
优越感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是这么解释的:“白以为比别人优越的感觉。”这种解词方式抛开语境,不过是望文生义。英语词典的解释就好得多。《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有两处解释优越感这个词,一处的解释译成汉语是:“以侵犯性或高控式的作为掩饰自卑的一种行为。”另一处的解释大意是说一个客观上处于优越地位的人在行为上却以低姿态示人,这就是优越感。比如说  相似文献   

6.
“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 )。不知不觉中,庭院的小草,路边的小草,便都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绿色,然后越来越深,越来越深。而为什么我们却对春天没有这样的敏感?可能是大家都太忙了,忙于生活,忙于事业,忙于回家,忙于过年。 “春在枝头已十分”(宋·罗大经)。”终日早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掂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真有意思,踏破芒鞋,满地寻春,却不知腊梅报信,春在眼前。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很多,停一停,嗅一嗅,就会有所发现,甚至“柳暗花明”。 “春风如醉酒,著物物不知”(宋·程致道)。美酒飘香,沁人…  相似文献   

7.
屈伸 《瞭望》2003,(27)
眼下正是西瓜上市季节,而在福建连江县丹阳、东湖、潘渡等乡镇大片的瓜地里却难以找到一个像样的西瓜。因为用了“超早天王西瓜”假种子,1600多农户的4600亩西瓜绝收,造成经济损失7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8.
走访东北产粮大县,一个个现代农业园区非常壮观:上万亩农田成方连片,灌渠联网、道路成环。说起效益,当地领导兴致勃勃:"大公司运作,规模化经营,1斤有机大米能卖到40元!"效益这么好,农民能挣多少?领导说,地流转给公司,农民拿着地租,还能去园区上班,相当于挣了两份钱。问起村里的农民,他们却不买账。农民抱怨,一亩地就几百元租金,公司  相似文献   

9.
知人生之春     
钱江 《党政论坛》2013,(10):50-51
人世间,不管动物植物,小生命总是大事情。 有一种春,是无法守候的。这就是人生的春。人生的春是一种苏醒,往往与年龄没有关系。这样的苏醒,如偏僻乡村篱笆上的野玫瑰,花朵开得烂漫,意象上却单单只有光明、简单、敦厚与宁静。  相似文献   

10.
真叫人叹为奇迹!辽宁省本溪市思山岭乡的农民王忠仁,在一亩一分责任田上创造了一万九千六百多元的产值。请看他自己算的细账:种葡萄和出售葡萄苗、葡萄蔓收一万三千一百元,种蔬菜收一千三百元,培育猕猴桃苗收一千元,种植天麻收四千二百元。扣除成本,纯收入一万六千多元。在一亩一分地上创造出了这么高的产值,不能不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东部著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开荒种粮正值热潮,而中部的乌兰察布盟却开始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还牧的生态建设工程。一“进”一“退”,对比鲜明,但引起人们关注的“主题”是一样的:在农牧业地 区,毁草种粮值不值? 呼伦贝尔:开荒种粮热持续升温 近年来,在水草丰美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开荒种粮热持久不衰。从统计数字看,自1990年至1995年,呼伦贝尔盟累计新增耕地面积400多万亩,使耕地总面积达到1400万亩,占内蒙古总耕地面积的1/5。此外,尚有大量滥垦乱开“黑地”难以计算。 开荒热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利益驱动。“投入80万,开垦3000亩,三年净赚40万”,在当地已经是一种尽人皆知的发财模式,内蒙古的农业官员在讲话中也承认,近5年来,呼伦贝尔盟仅农业税增幅便在1500万元以上,全盟粮食总产由12亿公斤增加到14.2亿公斤,年均增产0.5亿公斤,主要靠的是耕地面积的迅猛扩张。  相似文献   

12.
阿友 《侨园》2012,(8):52-53
离世留巨债 家住六安市霍邱县周集镇的张仁春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先后创办过农机修造厂和轧钢厂.2006年,张仁春从亲朋和信用社举债三百多万搞了个大项目——一座占地85亩的苗圃,种植香樟等名贵草木.他一天到晚忙在地里,一年多后苗圃植被长势喜人,但2008年3月,张仁春却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祸不单行,在张仁春重病疏于管理期间,一场奇怪的大火将苗圃内名贵花木焚烧殆尽.  相似文献   

13.
陈钢 《瞭望》2003,(17)
陕西省淳化县卜家乡蒋家山村,是一个地处黄土高原南缘严重水土流失地区的小山村。1999年至2001年,在上级政府“既能吃粮又可养羊”的口号引导下,蒋家山村退耕种草600多亩。然而2002年上半年,蒋家山村村民却将600亩苜蓿草中的500亩退草复耕,重新种起了粮食。 不久前,记者来到蒋家山村,与部分村民和基层干部展开了一番对话。从中可以看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生态建设,要真正实现“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基层政府和干部要切实宣传、执行好国家政策,并通过完善的配套措施解决退耕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4.
小樊 《侨园》2014,(10):30-30
快到中秋节了,我又想起了远在农村的父母,心里很惆怅,也很伤感。我的父母是老实不能再老实的人了。他们有着平凡的相貌,是一对淳朴的农村人,长年累月,靠种一亩二分地养家糊口。我的家在偏僻的农村,从小家境就不富裕,但非常明事理的爸妈却让我和妹妹上学。父母每天起早贪黑在地里忙活着,过日子也省吃俭用,但积攒下来的钱大都为我和妹妹交了学费,还尽量让我们吃好的,买衣服也尽量挑我们女孩子喜欢的。  相似文献   

15.
情怀之树     
陈晋 《党政论坛》2009,(22):13-13
一些风的吹拂、一些雨的飘洒,总是蕴含着丰富的内容的。或许今天悟不透,郡就留待以后;也可以去问一问视野里的土地、树、河甚至草。比如眼前的这片细雨,下得不大,但下得很认真,犹如村姑在刺绣时的针脚一般密集。动静不大,但土地黑得深沉了,树抹上了一层光亮,河水澄澈了,草也挂起水滴如混沌初开的眼睛。是呵,冬天的厚厚的防御终于可以卸掉一点,为春而准备的许多思想将迎来一个实实在在的生长期。如一棵从冬站到春的树。  相似文献   

16.
有位农民公然在门上贴出这么一副对联,上联是:“要钱、要粮、要老命”,下联是“防火、防盗、防干部”,横批是:“提高警惕”。笔者闻知此事,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尽管这副对联,带有很大的偏激情绪,对干部队伍的评价也极为片面,代表的不是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心声。但我们每一位干部,当前是不是也该好好反躬自省一番?看来很有必要。那位农  相似文献   

17.
在纪念“五四”运动和迎接建国五十周年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里,我想起了革命前辈徐特立同志的一副对联——有关家国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这是徐老1939年赠送给湖南湘潭一位青年店员的一副对联,实际上也是徐老给当时广大不甘心当亡国奴青年的箴言。对联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意思是说一个有志气、有抱负的青年,不但要努力读书,尤其要常读“有关家国”大事的书。对联精辟地指出,青年读书不但要有勤奋的态度,而且要有关心祖国、热爱人民的正确目的,生活上不铺张浪费,不图虚名实利,不做那种无益身心的事。当时我们的民族正处于…  相似文献   

18.
“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毛泽东就用这么短短的一句,便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内因是变化根据的道理。但是,真到了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时,不去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而是顺手将大师们的论断抓将过来,当成个死框框到处瞎套一气,那么,就很可能会手拿真理的工具,却把事实拨弄成一笔糊涂账。  相似文献   

19.
一位游人旅行到乡村,看到一个喂牛的老农把青草铲到了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就问道:"老人家,你为什么不把青草扔在地上,方便它直接吃呢?"老农回答说: "这种草,草质不太好,我要是扔在地上,它就会不屑一顾;但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以够得着的屋檐上,它就会努力伸长脖子去吃,直到把全部青草吃个精光."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土改”:难题和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产承包20年,为啥没过富裕坎?当年小岗村在实行包产到户之后一年,就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最后却用了20多年的时间,却一直徘徊在这个温饱的水平上,没有跨入到富裕的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