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针对乡镇干部“走读”问题,各地都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从目前情况看,乡镇干部“走读”风已基本得到遏制,大多数地方的乡镇干部已由“走读”变为“住读”。然而,随着乡镇干部“走读”问题的逐步解决,一些新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住读’以后干些啥”就是其中之一。解决乡镇干部“走读”问题的初衷是转变干部作风,但仅从“走读”变成“住读”并不意味着干部的作风就转变了。如果“住读”干部仅仅是为了应付值班而住在乡镇,或无所事事地瞎溜达那么乡镇干部在群众眼中的印象并不会好转多少,相反甚至会引起群众…  相似文献   

2.
过去,海南省乡镇干部“走读”现象严重。全省有乡镇干部7925人,家不在所在乡镇的就有2355人,占总数的29.7%,而且绝大部分乡镇“一把手”的家都不在其任职的乡镇。乡镇干部“走读”问题,既影响了农村乡镇工作的正常开展,又有损于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今年初,全省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一开始,省委、省政府就把治理乡镇干部“走读”问题作为“三个代表”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整改内容,采取有效措施,边学、边教、边整、边改,目前乡镇“走读”现象基本得到遏制,过去的“走读官”成了“乡里人…  相似文献   

3.
两年前,安徽省五河县20个乡镇的领导干部有一半以上家住县城,每天车接车送,既影响工作,又增加了财政负担,群众称他们是“走读干部”、“游击干部”。去年初,五河县委把乡镇干部住勤在岗情况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县委下发了《关于建立乡镇领导干部住勤在岗制度的通知》,明确要求乡镇领导干部住在乡,工作在村。县纪委每月两次不定期地到各乡镇私访查岗,每季度通报一次住勤在岗情况。县委一班人以身作则做表率,县委书记花建慧家住50公里外的固镇县,一直坚持两个月回家一次。五河县要求乡镇干部住在乡 少“走读”@刘国…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乡镇领导干部的变更和城乡干部交流的增多,出现了乡镇干部“城市化”倾向,即家在城市或县城,工作在乡镇的干部越来越多。群众戏称这些干部为“走读官”。据对10个省的一些地市调查,乡镇干部把家安在城市的,少的有30%,多的达90%。某省对12个县市区在乡镇工作的3263名副科级以上干部调查,有1844名在县城或市区购买或建有私房,其中有一个县21个乡镇的252名副科级以上工作人员,有224名在县城购房或建房,占88.3%。乡镇干部在县、市、区居住,虽然解除了干部的一些后顾之忧,但其不利影响也越…  相似文献   

5.
乡镇干部“走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层干部身上存在的脱离群众的倾向,是近年来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所谓“走读”,主要是指一些家不住在乡镇的干部每日上下班通勤的现象。乡镇干部“走读”,乡村百姓有急事找不到干部,办事极不方便,造成干部严重脱离群众。中央纪委七次全会明确提出,把治理乡镇干部“走读”作为今年廉洁自律工作的一个重点。目前,一些地方在解决“走读”问题上,总结了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究竟怎样解决“走读”问题,我们选编了几篇有不同观点的稿件,以期引起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住有所为     
江苏省泰州市乡镇干部不“走”且“读”,晚上住在乡镇,学习各类专业知识,忙着给自己“充电”。这是他们解决乡镇干部“走读”问题后出现的可喜变化。从2000年“三讲”教育开始,泰州市着手解决乡镇干部“走读”问题,各乡镇机关陆续建起了小食堂、小浴室、小活动室,努力改善乡镇干部的住宿条件,并制定了考勤、考查、考核制度,基本解决了乡镇干部“走”的问题。然而,把人留住只是解决了问题的第一步,住下来干什么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人住在乡镇,不是为了学习和工作而是忙于吃喝玩乐,那就背离了组织上的初衷。为此,泰州市在乡镇…  相似文献   

7.
记得上中学时,一些农家子弟往返十几里山路上学当“走读生”。然而如今一些乡镇干部工作在乡下,吃住在城里,早晚往返于城乡之间,这些人也当上了“走读干部”。五六十年代的乡镇干部可不是这样。他们中的许多人,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拿着半斤粮票一元钱,在农民家里吃派饭。他们白天走东家,串西家,晚上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那时候,不少乡镇干部一张桌子,一张床,办公睡觉都在一个屋,到了周末干完了手中的急活才抽空骑着自行车顶着星星月亮往城里的家跑一趟。那个时候的乡镇于部认为,自己是泥腿子干部,土里生土里长,离开…  相似文献   

8.
春光明媚,锣鼓喧天。“村村通公路万人行”活动正在举行。游行队伍所到之处,村民都会围涌上来,高呼感谢人民政府的口号。这是发生在去年4月初,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镇盛镇道路硬底化开通仪式上的感人场面。知情人说,两年前镇盛镇还是茂名市十大扶贫镇之一,干群关系不好是出了名的,而今的镇盛镇,群众已把干部当作自家人。引起这一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茂名市在狠抓经济发展、帮穷治穷的同时,从认真治理乡镇干部“走读”现象入手抓干部作风建设,出现了乡镇干部扑下身子为群众办实事的好风气。“要为群众办事得先住下来”近年来,茂…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落实工作责任,认真治理乡镇干部“走读”现象,通过调查研究,加强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收到显著效果。如今,乡镇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了较大转变,群众观念、服务意识普遍增强。图为垫江县的乡镇干部蹲村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具体难题。乡镇干部办实事@张庆凯 @黎延奎  相似文献   

10.
近日,砀山县委组织部出台了《关于严禁乡镇领导干部“走读”的规定》。这一《规定》的主要内容是:自2001年2月1日起,乡镇副科级以上干部每周住乡镇时间不少于5个晚上(法定节假日除外),正常工作时间一律不准“走读”;对所有乡镇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干部管理体制和就业体制等方面的弊端,使得许多乡镇政府干部“亲缘化”现象严重存在,并有蔓延的趋势。据调查,某县一个乡镇的近百名干部中,存在亲属关系的就有40多人。个别乡镇工作人员半数以上存在亲属关系。这个问题的存在,给工作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一是影响乡镇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乡镇机关内部因为亲连亲,成了名副其实的父子站、夫妻所、兄弟室、舅甥办,结果造成办事不讲原则,腐败现象滋生蔓延。二是影响乡镇机构改革和干部选拔任用。存在亲属关系的乡镇干部拉帮结派,甚至操纵乡镇换届…  相似文献   

12.
提起广东省梅县雁洋镇,许多人都知道,那是叶剑英元帅的家乡,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该镇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边远落后的山区小镇一跃成为全县的“首富镇”,进入了全国百个“明星镇”的行列。当地群众说:雁洋镇能有今天,是与镇委镇政府的干部20年不“走读”分不开的。干部说:领导带了头,我们住在镇上心里也踏实。早在20年前的1983年,雁洋镇党委、政府就从加强基层干部的作风建设出发,制定了乡镇干部住镇制度。该镇先后制定了《雁洋镇机关勤政廉政制度》、《雁洋镇机关干部岗位…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就已确定的治国方略,并写进了《宪法修正案》。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也是维护国家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作为1名乡镇主要领导,本人深刻体会到学法、用法、严格执法的重要性,认为乡镇干部学法要做到“勤、新、精”3个字。学法要“勤”。乡镇作为最基层一级政府,工作面广、量大,和群众接触最为频繁,常听一些乡镇干部说:“现在乡镇工作难做”。的确,随着3个…  相似文献   

14.
5月中旬以来,文集镇政府机关在市级、镇级各类文体活动中很出了一番风头,在篮球、棋类、歌咏、舞蹈比赛中都获得了好名次,以致于有人怀疑文集镇政府机关代表队在比赛中请了“外援”。文集镇党委书记余启德笑答:“我们不是请了‘外援’,而是有了‘内援’———我们的家属!”湖北省钟祥市文集镇地处城郊,距市中心不到8公里,七成以上镇政府机关干部家在城区。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机关干部“走读”现象严重,群众八小时以外到镇政府办事常吃闭门羹。尽管机关不断修订完善管理制度、督查制度、奖惩制度以制止“走读”,但问题纠而复…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是2006年邢台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重点。年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齐耀增在调度各委办工作时开宗明义,要求备加关注城镇和农村广大群众就医中存在的问题。把乡镇卫生院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规范医疗机构市场准入、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列入常委会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早在1988年,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胜坨镇党委、政府就作出“承诺”:不收群众一分钱提留,一切公用事业开支部由镇财政支出。9年来,无论财政多困难,历届党委、政府都不向群众伸手,硬是靠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让农民“有服务、有保障、无负担”。1996年社会总产值达10.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00元,被省政府命名为“新型乡镇”,被省科委列为首批科技星火示范乡镇。他们的秘诀何在?干部身上有重担.群众身上无负担。多年来,胜坨镇以让“群众富起来,集体强起来”为目标,转变机关职能,服务群众,对于部“约法三章”…  相似文献   

17.
依法进行乡镇人大换届选举,是加强乡镇政权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然而,据笔者调查,有些地方有部分乡镇干部对此认识不足,甚至产生了消极情绪,主要表现在有四种不正确的心态:一是“到站下车”心态。这主要存在于一些任期将满的同志身上,他们认为“船到  相似文献   

18.
日前到乡镇调研,一些农民反映,为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一些乡镇通过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作出决议:向老百姓收取人均50元至80元的教育事业费。有了这个“令箭”,乡镇干部上门催收时便“理直气壮”地对农民说:“这是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的,不交钱就是违法。”农民对此意见很  相似文献   

19.
母鸡下了一只蛋,屋里屋外“咯咯蛋”地叫个不停,直到主人撒给它一把米,才停止“报喜”。眼下,我们的一些干部居然也效仿起母鸡来,做了一点事,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在群众面前自吹自擂,到领导跟前邀功请赏,群众讥之为“咯咯蛋”干部。“咯咯蛋”干部喜欢作表面文章、摆花架子。今天一个新口号,明天一个新思路,后天一个新花样。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献礼工程”,形式上热热闹闹,实则劳民伤财,只图虚名,不务实效。“咯咯蛋”干部喜欢围着领导转。领导喜欢听汇报,便在材料上大作文章,把芝麻说成西瓜,把…  相似文献   

20.
乡镇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应在参照执行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同时,把着重点放在解决实际存在的突出问题上,这样才能使廉洁自律取得好的效果。从目前来看,在乡镇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在包企业中的问题。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乡镇领导干部的相当一部分精力用在发展乡镇企业上,而乡镇企业尤其是初创期间或处于困难时期的乡镇企业,要名名不响,要路路不熟,要钱钱没有。这样一来,发展乡镇企业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乡镇干部参与,各条渠道都需要乡镇干部去联系勾通。包企业的干部直接为企业跑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