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它内在的规定性和特征。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面临资源形势严峻、环境污染严重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法制建设,转变发展方式,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开发生物质能,加强科学研究,制定相应政策。  相似文献   

2.
金晓红 《工会论坛》2009,15(6):29-30
搞好节能减排,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要以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加强管理和强化法制、政策支持等,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3.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4.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日照市作为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的沿海开放城市,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压力,立足自身实际,确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本文总结分析了其决策动因和基本做法;并对下步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意.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着力构建节约型的增长方式、着力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措施建议1.启动一批重点的节能工程;2.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进步是关键;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体制创新是保障;4.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全民动员是基础.  相似文献   

6.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热烈召开,表明全世界都在关注着全球环境的变化与保护。纵观人类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影响逐渐增强。由最原始的对自然的畏惧与崇拜,到工业社会的肆意滥用和破坏,直至目前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环境问题已经转化为全球性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本文着力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以及其对我国当前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成都应当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安全型"城市(简称为"三型"城市)作为建设国际化城市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模式。以"三型"为目标模式,推进成都市国际化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一是转变观念,追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转化统一;二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为重点,推进成都市以"三型"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三是用生态经济化推动经济生态化;四是转变和改善政府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五是城乡统筹推进"三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治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即"两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而法理念的转变与更新则是通过法治来构建"两型社会"的首要步骤.本文将当下中国法治理念的每一个层面分别同"两型社会"的内在特质融会贯通,提炼出五项"具体法治"理念用以指导"两型社会"的法治实践--环境法治、生态利益、公平效率、和谐发展、执政效能.  相似文献   

9.
面对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环境状况严峻、资源相对贫乏的形势,党中央提出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理论与实践证明,清洁生产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共同发展是生态文明的基础与核心。生态文明是建立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多赢基础上的文明模式,人类源于自然又与自然相互依存。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突破口,重塑价值理念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创新管理以及对生产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问题实质上是政治问题,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促使生态学与政治学联姻,大力推进绿色政治文明建设。绿色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有绿色政治文化价值、绿色政治行为文明以及绿色政治制度文明,它们从多维角度促进着人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制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分析环境友好社会的特征和意义、建设环境友好社会的基础和动力,阐明了加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基本理念。并对构建促进和保障环境友好社会建设的法律体系提出了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3.
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资源和环境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内资源环境矛盾所使然。“两型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应以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为基础,全面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两型社会”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整合环境文化,完善民主法治,推动环境公正,创新绿色科技,发展环境经济,实现资源环境公平,推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从而在思想、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社会和国际等各个方面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是建设"两型"社会的目的,又是建设"两型"社会的方法和途径。在建设"两型"社会的进程中,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了职业道德新的重要职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了职业道德新的基本准则,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了职业道德新的基本的规范。  相似文献   

15.
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是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与反思中逐步形成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反过来,良好的环境也会促进生产、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科学决策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保护环境,积极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大力发展和应用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不断培育环境友好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哲学理念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并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演进过程,共分为五个阶段:古代传统的天人和谐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人、自然和社会相统一的思想、西方工业社会的人类中心主义、后工业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当代中国的环境友好型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17.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大耕地保护、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既是对过去所取得成绩和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对进一步做好生态建设工作的再强调、再部署。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我国走新型工业道路的必然要求。坚持科学发展,就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机统一,坚持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大力弘扬生态文化,提高民众生态意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走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应从以下途径入手:大力开展生态环保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积极发展绿色经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环保投融资体制;增强环境执法力度,强化环境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9.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天然气的利用改善了大气环境,促进了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国石油在清洁能源供应方面承担主角,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一步理顺天然气价格体系,取消石油企业“以产定销”的政策,运用市场供需关系调整资源配置,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当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核电作为一种技术成熟、安全高效的清洁能源,重新受到各国的重视。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是我国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