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度人民党能否组织下届联邦政府苏胤环印度将于1996年上半年举行第11届人民院选举。大选后,谁将入主中央内阁,已成为印度当前的热门话题。政界和舆论界普遍认为,当前政坛上三大势力——国大党(英)、印度人民党和全国阵线——左翼阵线联盟无一能获过半多数单独...  相似文献   

2.
印度人民党——第11届大选的一支劲旅范名兴今年4—5月份进行的印度第11届大选中,竞争主要在国大党、印度人民党、以左翼政党和人民党为主力的“第三势力”之间展开。从投票前夕的态势看,国大党虽然占据执政党的有利地位,但是,受到选民中不满现状情绪和腐败丑闻...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交俄罗斯主要政治力量走向赵龙庚在俄政治力量中,主要有以现政权为代表的社会民主力量、以俄共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力量(左派)和以列别德为代表的第三势力(中派)。在世纪之交的俄罗斯,政治力量的大搏斗将主要在这三种力量之间进行,其斗争结局将决定俄未来的政治...  相似文献   

4.
论制度转型中的俄罗斯政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 90年代是俄罗斯政党从萌芽、雏形逐渐发展走向稳定的重要时期 ,普京上台后呼吁建立有效的多党制 ,使其成为社会团结的纽带和改革的政治支柱。第三届杜马选举和“政党法”颁布标志着俄政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以“中左右”三党主导、中派强势、极端力量受挤压的多党制格局显现。当前总统制政体、公民社会的成熟性、政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是影响制度转型时期俄政党发展的三大因素。俄罗斯正处于建立相对稳定的多党制的初级阶段 ,政党政治是被纳入“权威民主”制度内的政党政治 ,政党没有、也不可能成为政权与社会间主要的政治媒介 ,政党在过渡时期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印度政党格局呈现印人党强势反弹、地方政党借机崛起、国大党加速式微的新变化。新的政党格局由日益盛行的右翼思潮、有利于特定政党的疫情选举规则以及国大党糟糕的政治表现等原因共同导致,其中疫情是关键影响因素。在疫情影响逐渐消散的情况下,印人党或将进一步扩大在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影响,而国大党的反对派领导者地位将遭遇崛起政党的强力冲击。与此同时,印人党引领的右翼思潮将继续作为主导性意识形态,对印度政局产生持久影响。  相似文献   

6.
廖波 《南亚研究季刊》2013,(1):31-35,49,4,5
印度纳萨尔派武装的崛起,是影响印度“大国崛起”的一个重因素。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印度纳萨尔派武装日益活跃,其影响也在不断扩大。虽然目前看来,印度纳萨尔派武装在全国范围夺取政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其活动却能严重地恶化印度的国安全形势,并掣肘印度的社会经济发展。纳萨尔派武装不同于印度其他的许多极端主义组织,它有一套完整的意识形态理论指导,因而印度各种社会不公、社会矛盾都能为其利用,成为其生存、发展的土壤,因而印度政府同纳萨尔派武装的斗争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印度联合政府政治浅析邱永辉90年代印度政坛的最大变化是,印度进入了联合政府时代,在1989年、1991年和1996年三次大选中,印度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取得超过半数的席位。1998年2至3月,印度将举行中期选举,产生两年之中的第5任总理和人民院543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印度外交呈现强势姿态。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印度国内政治生态演变的结果。当前政治格局中,印人党一家独大取代国大党与印人党对垒局面;印度政党分化为三大势力并形成联盟政治模式,不因单一政党一时坐大而改变;印度教民族主义超越世俗主义成为印度主流政治思想,且有极端化趋势并存在向南亚邻国外溢风险。在此政治生态变化的推动下,印度“硬”外交走向前台:维护所谓南亚霸权强度增加;放弃不结盟传统,转而借重美国实现印人党版“大国梦”;在多边外交中谋求主导权;推动“印度制造”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组。在可预见的未来,印度外交的强势姿态还将继续,尤其是对华示强将持续。  相似文献   

9.
为确保未来权力交接时政局稳定和延续现有方针政策,普京对政治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出新《政党法》,规范政党发展走向,为形成两党制或三党制奠定基础;巩固“政权党”地位,使其在新一届国家杜马(议会下院)选举中成为最大赢家,并成为当局可靠的政治支柱;改革议会选举办法,以法律形式规范政党制度的发展,确保政局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0.
斯里兰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以"两党为主"的多党制国家。自由党和统一国民党是该国两大传统政党。主要政党家族化和族群化是该国政党政治中的重要特征。随着"斯里兰卡人民阵线"在2018年地方政府选举中崛起,"三大政党鼎立"的新局面基本成形,斯里兰卡未来政局走向将存有更大不确定性。"一带一路"项目在斯里兰卡战后重建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曾因该国异常复杂的政党生态而被迫暂停或延期。伴随西方势力炮制的"债务陷阱"问题、2018年地方政府选举、2018年"宪政危机"和即将到来的2020年前后的总统大选和议会选举,"一带一路"项目现已成为斯里兰卡常态化的政治论战道具。  相似文献   

11.
孔建勋 《东南亚》2010,(2):8-14
本文从阶层分析的角度,利用泰国公众价值观调查(WVS)数据,通过统计建模来分析当前泰国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中产阶层)的政治表达和政党倾向,并与劳工(农民)阶层进行比较。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了政治表达方面的社会分层状况,即中产阶层比其他阶层更热衷于参与政治;在党派倾向方面,自我认同的社会中上层明显偏向于民主党,但客观的中产阶层在民主党和他信派政党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别;研究还发现选民的党派倾向尤其强烈,缺乏妥协和包容的民主素养,泰国的政党政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2.
以突尼斯“茉莉花革命”开端的中东变局,具有鲜明的互联网时代特征,正在进一步蔓延之中,或将发展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中东的第三次浪潮。经济欠发展与社会问题突出是变局的主要动力,西方大国的干预使局势更加复杂多变,伊斯兰教势力并非运动的主力,但在下一阶段可能乘势崛起并“劫持普世民主”,地区经济、政治秩序与地缘政治格局或将发生重要变化。美国外交中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互交织,相互矛盾,美国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适当”地推进中东“民主化”的动力依然强劲。当前的中东变局,还可以放到地中海文明视野下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13.
2016年7月10日,在日本第24届参议院选举中,修宪势力占据了发起修宪动议所需的三分之二以上议席,小党则处于更加严峻的境地。如何评价"安倍经济学"是本届参议院选举的最大争论点,执政党势力在选举竞争中特意回避了修宪问题。受本届参议院选举结果的影响,安倍内阁将在密切关注日本国内修宪政治生态变化的基础上,采取"柔性"的政治运营手法来推进修宪路线。  相似文献   

14.
2017年3月,印度总理莫迪率领印度人民党(印人党)在新一轮地方选举中获得大胜,特别是以绝对优势赢得具有“印度大选风向标”之称的北方邦议会选举.此前,印入党已经在2014年人民院(印度议会下院)中赢得简单多数,结束了印度过去30年的联盟政治局面.目前,印人党在联邦政府和地方政权两个层面不断走强,一党独大地位更加凸显,国大党、地方政党、左翼政党等反对党短期内均难以与之抗衡,莫迪2019年连任总理可能性抬升.印度以上政治发展趋势背景复杂,偶然因素与内在逻辑并存,这将深刻影响印度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印度未来政治发展的趋势刘学成在今年5月举行的印度第11届人民院选举中,印度人民党与国大常的座次互换,前者获161个议席,后者获140个议席。全国阵线—左翼阵线排名第三,获128个议席。其余议席为其它政党和无党派人士分获。虽然国大党政府从执政地位跌落下...  相似文献   

16.
郭馨怡 《现代国际关系》2023,(8):89-106+155
近年来,英国政党政治深陷政坛长期频繁动荡的“持久危机”之中,具体表现为传统两党政治弱化、政党碎片化程度提高、多个地方分离主义政党趁势崛起。一方面,长期执政党保守党内斗激烈,数度引发国家政权更迭,政策连贯性降低;另一方面,反对党工党连续多年选举表现不佳,执政准备与能力相对不足。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脱欧持续带来政治分裂,深层次原因是两党各自党内意识形态争议的加剧。此外,英国的权力下放和选举制度客观上为地区性政党崛起提供了制度便利。受到经济治理失败和右翼保守派分化的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保守党的强势地位或将有所下降。工党的选举表现则取决于其能否合理平衡党内关于脱欧和意识形态的分歧,重新建立稳定的多数选民联盟。  相似文献   

17.
普遍认为,不论印度的哪个政党或政治联盟执政,都会以发展壮大综合国力为基本国策,以印度传统哲学“中庸之道”为基础制定内外政策。但值得注意的是,在90年代印度多党政治中,国大党和印度人民党(BJP)作为全国性的两大政治力量的出现,而地位处于上升态势的印度...  相似文献   

18.
柬埔寨第二次大选在国际社会热切期待和关注的气氛中于1998年7月26日举行。据柬埔寨全国选举委员会在这一年8月5日公布的结果,谢辛、洪森领导的人民党获得了203万张选票,占全国选票总数490多万张的41.2%,成为这次大选中得票最多的政党;其对手拉那烈王子领导的奉辛比克党(亦称:民族统一阵线,简称“民阵”)获得155万张选票,占全国总票数的31.5%,屈居第二;桑兰西党得票69万张,得票率为14.2%,排列第三。根据各参选政党得票情况和议席分配方案,新一届国民议会的122个议席将由上述三个政党分…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对于俄罗斯来说是关键性的一年,被称为“选举年”。第五届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于2007年12月2日拉开帷暮。此次选举对于俄罗斯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俄罗斯政党体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第五届国家杜马选举后俄罗斯政党体制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俄罗斯政治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小选举区制与日本的两党制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1 996年日本众议员大选中 ,战后的日本首次用了新的选举制度 ,即小选举区比例代表并立制。小选举区以“政党、政策本位”为特征 ,日本政界认为它是向两大政党制转换的一个目标 ,是日本政治改革的重要一环。然而 ,从众议员选举的结果来看 ,在野党势力大减 ,离两党制的目标尚远。日本想以英国的两党制为模式改革日本政党 ,可是从选举中体现出的民意和政权的选择这方面来看 ,日本的政党政治又显得不太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