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原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润生10月9日于北京病逝,享年102岁。《财经》10月9日刊文说,记者马国川曾数次采访杜润生。在杜润生看来,现行的土地承包责任制主要存在3个问题:第一,承包土地的所有权究竟应该归谁,是生产队,是村委会,还是乡镇?不明确。第二,土地分割得非常零碎。土地改革时基本上是"中间不动两头平",现在则是通通都动,平均的程度超过当年的土地改  相似文献   

2.
杜润生同志是位令人尊敬的老一辈革命者中杰出的学者,是我国四代领导人都很倚重的“三农”问题专家。前不久,杜老在《读书》杂志发表了《为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一文,其中谈了12条建议,读来让人感佩不已。这里笔者把杜老的高见摘献给《学习月刊》的读者,同时,不揣冒昧,顺便谈些学习杜文的思想体会。杜润生同志指出,过去几十年,农业曾为工业化提供近几亿元积累和无法计量的无偿劳力,目前农业产值占GDP 的份额不过15%左右,农业收益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之初,在高层,农村包产到户依然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争议问题。1980年在中央长期规划会议上,在农委工作的杜润生借机提出先在贫困地区试行包产到户。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随后召开的中央省市区第一书记座谈会上,多数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润生,是我省太谷县阳邑村人,早年参加革命,是研究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专家。曾受中央委托,主持起草了中共中央著名的有关农村改革连续五年的“一号文件”,为深化农村经济改革,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最近,我们专程赴北京,就当前的历史的和未来的一些农业、农民、农村问题,访问了杜润生同志。问:您曾多次受中央委托,主持起草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农村改革文件,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连续五年的“一号文件…  相似文献   

5.
杜润生,1913年生于山西。中顾委委员,中共党内最资深的农村问题专家之一。20世纪50年代担任中央农村工作部秘书长。70年代末80年代初担任国家农委副主任、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他的名字是与中国农村改革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6.
著名农经专家杜润生在中国人民大学“纪念农村改革20年”学术研讨会上发言指出 ,我国的改革之路决不是平坦无阻 ,而是要付出代价的。决不能因为有代价就退回到改革前的老路 ,老路是一条死路。我们现在有条件也有必要着手解决改革的代价问题。杜润生分析 ,我国改革的代价有两类。一类是不可避免的。如实行市场经济 ,允许私有经济存在发展 ,这些政策为社会主义准备生产力的同时 ,也带来市场风险、分配不公、拜金主义等问题 ;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各个群体利益调整的过程 ,一部分的利益必然要暂时蒙受损失 ,下岗待业就是我们不得不承受的“代价”。另一种代价是 ,体制转型时期 ,破旧与立新缺乏衔接 ,给腐败分子进行权钱交易以可乘之机 ;或是利用改革之机 ,剥夺群众合法利益 ,侵吞改革果实。杜润生指出 ,我国已经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政权 ,积累了较雄厚的社会主义经济因素 ,有条件也有必要着手解决改革的代价问题 ,以增加改革的动力。对于前一类代价 ,应本着保护大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的原则 ,加强对宏观经济的调控 ,实施某些公众政策。如有效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调整收入分配政策 ,促进城乡间区域间经济平衡发展政策 ,大力发展公共产品和文教科技政策 ...  相似文献   

7.
王梦悦 《党史文苑》2010,(12):34-37
杜润生,1913年生于山西。中顾委委员,中共党内最资深的农村问题专家之一。20世纪50年代担任中央农村工作部秘书长。70年代末80年代初担任国家农委副主任、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8.
八月十七日,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和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在首都北京联合举办邓子恢农业思想学术讨论会。田纪云、邓力群、王震、彭冲、张劲夫、张爱萍等中央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润生主持,王震、张劲夫同志到会讲了话。中顾委副主任王震说:邓子恢同志是我党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一个较长  相似文献   

9.
王建柱 《党课》2011,(1):121-122
杜润生,原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中顾委委员。他的名字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场战役——农村包产到户密不可分。他主持起草的“75号文件”和五个“一号文件”,为饱受争议的包产到户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中国农村进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他的名字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场战役——农村包产到户联系在一起的,他所主持起草的“75号文件”和五个“一号文件”,为饱受争议的包产到户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中国农村进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30多年后的今天,这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农业进程的老人,尤其不该被人们遗忘,他就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幕后推手之一的杜润生。  相似文献   

11.
<正>杜润生,中国农村问题专家,他身上最著名最闪亮的名头便是“中国农村改革之父”。在改革开放初期,负责农村经济改革研究的他,为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倡导和推行做了大量工作,他这方面的卓越贡献已广为人知。而在他非凡的革命生涯中,却有另一段与安徽有关的经历鲜为人知——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曾随刘邓大军在安徽金寨境内战斗,是已被任命但没有到任的金寨县县长。  相似文献   

12.
杜润生,我国最资深的农村问题专家之一。20世纪50年代初曾担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秘书长。1978年始,出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后兼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主持起草1982年中央关于农村改革的“一号文件”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是公认深刻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政策制定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曾担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近期,《学习月刊》杂志社特约记者姚监复在北京采访了已经90高龄的杜老,以下便是访谈全文,其中不乏闪光之处。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里多个事件与他有关。改革开放初期,他曾奔走于多个发达国家搞调研,并筹备和主持过多个重要的、具有里程碑式的国际性经济体制改革座谈会。他发表过大量有关经济体制改革论著,曾深刻影响中国改革进程,被誉为经济学泰斗、改革的智囊。他就是与薛暮桥、杜润生、马洪等齐名,为我国市场经济的起步作出巨大贡献的著名经济学家廖季立。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杰出人物评选结果日前在京揭晓。袁隆平、吴敬琏、杜润生、于光远、季羡林、仇和、张海迪、王石等人上榜。从名单来看,30名杰出人物中,有直接参与和推动改革开放政策出台、制度建设的李锐、郑必坚、高尚全、陈锡文等;有在地方和部门担任领导职务、开创改革开放事业新局面的袁庚、龙永图等;也有在改革开放学术理论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厉以宁、  相似文献   

15.
邓子恢犯颜直谏,毛泽东坚持己见毛泽东与邓子恢出现分歧后, 并没有就此决裂,而是采取温和方式,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友好地解决这一争端。1955年7月11日,毛泽东在颐年堂约见邓子恢和农村工作部三位副部长陈伯达、廖鲁言、刘建勋,秘书长杜润生,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也到场。毛泽东再次重申了自己对农业生产合作化的见解和主张。邓子恢的特点是,有意见,不管对谁都敢提出;同样,有不同意见,不管是和谁,也敢于争论,并敢于坚持认为  相似文献   

16.
《走过的路》一书是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若的新著,全书20万字,已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1983年至1990年林若同志主持广东省委工作期间的主要文章和讲话。它既是林若同志的工作成绩和个人智慧的体现,也是广东省党组织的集体思想的结晶。正如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润生所说:“林若同志长期献身于农村工作,从1983年担任省委书记,在他的前任努力开拓的基础上,对改革事业做出了不容抹煞的贡献。……广东的成就是多种条件和机遇共同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10月9日,中国最具权威的"三农"问题专家、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的实践者、组织者,一个坚定、睿智的改革家杜润生以102岁高龄辞别了人世,而他在农村改革理论和实践中的卓越贡献却永远留在人民心中,展现在中国大地上。杜润生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两度进入全国农村工作领导中心。1953年,中央组建农村工作部,统管即将在全国展开的农业合作化。  相似文献   

18.
王建柱 《先锋队》2012,(19):42-44
他的名字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场战役——农村包产到户联系在一起的,他所主持起草的"75号文件"和五个"一号文件",为饱受争议的包产到户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中国农村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牢固的基石。30多年后的今天,这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农业进程的老人,尤其不该被人们遗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的起点是以包产到户为标志的农村改革。而在此之前,高层争论异常激烈。在势不两立的政治气氛下,杜润生试探性地提出,先在贫困地区试行包产到户。  相似文献   

19.
杜润生同志在1999年第10期《百年潮》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区土地改革的回忆》的文章 ,其中“反左出右 ,反右出左 ,决策两难”部分 ,有一段关于解放初期广东土改的文字(以下简称杜文)。杜当年是中共中央中南局秘书长、中南土委会副主任 ,曾到广东指导土改运动。对广东土改 ,他是这么写的 :当时广东、湖南两省是我们的两个重点。广东工作由华南分局领导 ,书记是叶剑英 ,主持土改工作的是方方同志。他们很重视搞好土改。运动开始后 ,南下干部反映放手精神不够。中南局就派我去协助一下叶剑英和方方同志。我们去了以后强调放手发动…  相似文献   

20.
访问人:中国农业合作化的高潮是在1955年。这一年毛泽东的思想变化比较大,党内的争论也比较大。省市委书记会议上,毛泽东曾激烈地批评当时的中央农村工作部,特别是点名批评邓子恢,说他犯了右倾错误。这个问题现在中央已经作了结论,认为邓子恢当时的主张是符合实际的,并为他平反。这件事已过去38年了,人们回想起来,都认为1955年这场争论来得很突然,您现在怎么看? 杜润生:1955年的事情,从毛泽东同志本人说变化并不突然,他在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已经完成了两个革命转变的思路。过去人们在许多场合听过中央领导说,非社会主义因素将存在一个较长时期。此期间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