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在WTO多哈回合新一轮反倾销谈判中印度的相关提案所表现出的利益趋向,并探讨了其利益趋向的深层经济政策背景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印度农产品市场准入:分析及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产品市场准入是WTO《农业协定》的三大支柱之一,同时也是WTO各成员国在多边贸易谈判中用以保护国内市场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印度是WTO的创始成员国,在利用《农业协定》特别是农产品市场准入规则来规避风险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本文通过分析印度农产品市场准入的承诺、实际执行情况以及政策实施效果,旨在为中国在WTO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中趋利避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彬 《德国研究》2008,23(2):41-46
本文分析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各个阶段改革对环境保护的不同规定,以及WTO新一轮农业谈判中欧盟有关环境保护的提案,并进一步对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对环境因素的关注进行思考,最后总结欧盟在此领域的改革和实践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全球贸易体系中的权力转移引发了关于国际贸易制度的竞争,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贸易体,中国和美国成为其中的核心角色。由于WTO多哈回合谈判已经陷入了深度困境,中美两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制度竞争主要表现为区域和双边层次的自贸区谈判竞争,两国都致力于通过领导自贸区谈判来获得新一轮国际贸易制度建设的主导权,其核心内容是对贸易伙伴的争夺和贸易规则的制定。作为守成的贸易大国,面对自身在既有国际贸易制度中的优势不断丧失,美国主动发起了新制度攻势,通过"3T"(TPP、TTIP和TiSA)谈判,来缔造对自身有利的新一代的国际贸易制度体系。作为崛起的贸易大国,中国是既有贸易体系的受益者,同时也积极通过搭建自身的自贸区网络,来回应美国施加的巨大制度压力。如果中美自贸区竞争能够保持制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将有利于贸易领域的制度升级,从而带来全球贸易体系的新一轮整合;反之,如果这种制度竞争保持封闭性和排他性,则将导致贸易领域中的制度对抗,从而加剧全球贸易体系的分裂。中美自贸区竞争检验了作为折中主义理论成果的现实制度主义的基本论点,并展现了其逻辑魅力。  相似文献   

5.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谈判是美国实施所谓"再平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多边谈判架构能否持续下去,取决于其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发展动力。本文从微观角度出发、从内外两方面探讨了这一多边谈判的发展动力问题。从内部看,由于在美国的实力和意愿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谈判本身面临着内部动力不足的问题。这决定了美国无法采取"以经济换安全"的传统做法来推动谈判的顺利进行。从外部看,经济效益并不能充分解释谈判的持续进行,区域贸易谈判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难以产生充分的前行动力。然而,利用当前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崛起产生疑惧情绪,进而希望借助美国平衡中国的心理,美国得以顺利推进TPP谈判。经济与安全的密切互动为美国推动TPP谈判提供了较强的发展动力。面对TPP谈判带来的国际形势新变化,中国应该有的放矢,通过积极应对来化解TPP谈判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研究前沿与架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在美国的积极推动下发展迅速,似乎将成为亚太地区新的竞争性区域合作机制。TPP以成员国全面零关税、知识产权保护、劳工和环保等议题为特点,提出建立高质量和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已吸引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亚太九国参加协议谈判。在TPP建立过程中,美国企图重获亚太经济主导权的意图明显;日本虽积极参与,但自身困难重重;东盟在巩固现有基础上,并不排斥新机制出现。当前,美国主导TPP势头正盛,但其发展态势并不明朗,TPP谈判仍将面临美国国内政治因素和技术问题的双重障碍以及日本能否顺利加入等问题;当前的国际政治与经济局势,使中国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宜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完善和巩固现有区域合作战略以积极应对TPP的发展。未来,中国与美日韩以及东盟等双边和多边经贸关系受TPP的实质影响将成为新一轮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BBNJ)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国际谈判行将进入政府间谈判第四次大会,这也是各国预计将达成协定的关键阶段。各方在BBNJ国际协定谈判中尚面临一些难以解决的重大挑战,能否解决这些挑战将直接决定BBNJ国际协定能否达成。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海洋领域具体体现的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引导BBNJ国际协定谈判并克服目前谈判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及其海洋法法理基础,可以从被认为是"海洋宪章"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找到依据。运用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引导BBNJ国际协定谈判,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谈判自2015年起进展迟缓。本文对欧洲社会左右两翼的利益集团围绕"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条款和"规制合作机制"对TTIP谈判施加影响的路径方式、过程与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欧盟利益集团对TTIP架构态度的日趋分化,致使欧盟决策层围绕TTIP谈判的重要问题进行反复磋商、不断调整立场,由此不可避免拖延了整个谈判进程。  相似文献   

9.
波兰的欧盟政策与入盟谈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欧剧变后 ,波兰的欧洲政策经历了从回归欧洲的模糊的政治口号到加入欧盟的明确的欧洲战略的演变。波兰与欧盟的入盟谈判过程 ,不仅是欧盟以自身共同体的制度和方式塑造和规制波兰的过程 ,同时也是波兰为自身利益讨价还价的过程。波兰的经验表明 ,在入盟谈判中 ,候选国的谈判战略在谈判过程中也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鉴于欧盟在国际气候谈判及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重要影响和"领导"作用,对欧盟气候变化政策及其国际气候谈判立场的研究受到西方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当代西方学术界关于欧盟国际气候谈判立场及相关研究进行综合概括和评述:首先,从总体上介绍当代西方学术界对影响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国际气候谈判立场的理论研究;其次,关于欧盟与成员国及其他欧洲国家国际气候谈判立场的研究。通过上述分析,本文总结了六类分析欧盟国际气候谈判立场的理论视角:一是环境外交政策分析法;二是经济利益决定论;三是国内政治分析法;四是双层博弈分析法;五是制度主义分析法;六是观念建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