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全民所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主导力量,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存在着个体经济的形式,个体经济是和公有制经济相联系的,它对于发展社会生产,方便人民生活,扩大劳动就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发展城乡个体经济,使之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  相似文献   

2.
3.
近年来,安徽省芜湖市“傻子瓜子”的发迹颇为引人注目,引起了各式各样的议论,不少同志专门对这作了调查研究。在搞活经济的过程中,出现这样一种类型的经济形式,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法律领域的理论与实践上都提出了一些需要回答的问题。宪法在赋予个体经济应有的法律地位的同时,明确规定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必须是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个体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是党的搞活经济政策的一个丰硕成果.在此情况下,讨论个体经济的性质就有了重要的实践意义.目前,议论这方面问题的文章多了起来.其中有些看法值得研究.本文拟就有关问题谈点意见.一、个体经济是否属于社会主义范畴的经济有的同志认为,我国个体经济的特点,"充分表明了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过程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近代西方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这方面的研究课题已深入到包括教育在内的各个社会实践领域,在社会心理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基础上,出现了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教育社会心理学。本文试用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观点,对课堂中人的知觉与几种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6.
(一) 我国新宪法明确规定了个体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的地位,肯定了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服务的积极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国家又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法规,并通过多种方式,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对个体经济的政策,为我国个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个体经济的发展,表现出两个较为明显的动态。一是其发展虽未超出现行政策法律的规定范围,但在政策和法律尚未作出或不便作出具体的阴文规定的许多方面,突破了以往的常规。二是其发展在某些方面突破了政策法律明文规定的界限,甚至突破了现有的“个体经济”概念的某些质的规定性。前者,主要表现为个体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数量上迅速发展,在某些生产、经营方面的比重急剧上升以及在经营范围上的不断扩大。从从业人数上看,其发展速度和绝对数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的水平。解放初期到1956年,全国个体工商户保持在七百万到八百万人之间。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只剩下十六万人。1957年到1964年,曾逐步回升到一百六十万人。1965年到1978年,减少到十四万人。1979年以来,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到1984年,全国个体工商户的人口为一千三百零三万人,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并  相似文献   

7.
由于个体经济实体的经营规模、经营状况和经营方式千差万别,再加上当前的税收法律制度不甚完善,个体经济实体进行纳税申报的积极性不高,设置帐簿的主动性欠缺,发票管理的规范性较差,从而导致个体经济实体税收征管困难,但又由于其涉及的范围广,不对之进行规范,对我国的整个税收征管工作带来了一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市民社会的概念出发,介绍市民社会这一马克思主义法律现得以确立的重要基础的历史演变,探讨了市民社会对于法治的意义以及市民社会促进法治形成的基础作用和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9.
由广东、陕西两省社联和哲学学会联合举办的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问题学术讨论会五月上旬在西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百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我院七名教师参加了会议并提交了五篇论文。哲学教研室刘本炬同志作了大会发言。  相似文献   

10.
11.
社会心理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一个社会如果缺乏广泛认同的价值标准和社会心理,社会发展就失去了根基,其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也就失去了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个人价值目标和社会价值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但只有当它真正内化为整个社会民众普遍认同、接受的社会心理,才能显示其整合多种力量、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刑事检察促进社会治理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能。社会治理贯穿于刑事检察的全领域和全过程,当前对刑事检察工作推动社会治理还存在理念上的偏差,推进社会治理实践中也存在缺乏统筹、不善于推进协同治理、专业性不足等问题。建议通过创新办案机制、类案专项推动等机制构建,探索出完善刑事检察领域社会治理工作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未成年人社会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出问题所在,即:父母期望高,孩子压力犬;情感功能突出,亲情富余;重智轻德,忽视全面发展。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保持适宜的教育期望、理智施爱;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坚持民主平等,理解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  相似文献   

14.
实现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关于这一点,党的十六大报告已有明确论断,我们必须给予特别关注。经济发展固然是第一位的重要任务,但是,如果没有社会和谐相匹配,这种发展是不健康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社会更加和谐”的价值观。而和谐社会又要求公平正义,这又要求构建一个法治社会。本文正是论述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这是一个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下面,我们就这一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最本质的特征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而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区分不同的社会性质,主要看在这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也首先要研究它的生产关系。什么是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6.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也是近年来国内外理论界众说纷纭,歧义较多的问题。 在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理论概括上,有代表性的观点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仍然坚持把人类社会普遍存在和始终存在的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法学界对社会主义条件下产生犯罪的原因是什么,莫衷一是,争议颇大。常常将它的产生归结为两大方面的原因——即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所谓历史原因,主要是提“旧社会的残余”和“十年动乱的影响”;所谓现实原因,主要是指“外来消极文化的影响”和“剥削阶级思想的毒害”。并断然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本身不会产生犯罪。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俊海 《法学论坛》2006,21(6):9-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和谐法治是和谐社会的根基,完善而和谐的立法是构建和谐社会法治的前提,法律制度的不和谐是最大的不和谐,要切实避免部门立法的不和谐。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了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劳动方式的变化,消费方式的变化,交往方式的变化,家庭成员间行为方式的变化,时间支配方式的变化,精神生活方式的变化,等等。要引导人民的生活方式朝着先进、文明、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以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晟泽 《法制与社会》2011,(33):145-146
道义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是难以捉摸和确定的,文章通过肯定道义在国际社会中所起的减少国际纷争和促进国际合作的作用,阐述了其存在界定上不明确性、复杂性和面对强权下的软弱性困境,指出以国际社会中国家间构建共同利益和加强国际法建设采帮助道义这一理想走向未来,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