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合同诈骗罪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诈骗罪作为1997年刑法典中的一个新的罪名。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对方当事人的财产权;本罪的犯罪对象不应仅局限于“财物”,还应包括“财产上的不法利益”;由于新《合同法》的公布实施,我们应对本罪的合同的范围作明确的界定;最后,因为本罪是数额犯,因而我们应对本罪数额的起刑点、数额的认定等问题有准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关于贷款诈骗罪的思考及立法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金融业务也日趋国际化、市场化,现有的法律、法规都在规范金融活动中体现出其滞后的一面,一些领域甚至少有规范,存在“真空地带”。一些犯罪分子为了牟取暴利,便纷纷将犯罪目标对准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诈骗贷款的犯罪活动日益猖厥。为此,全国人大常委全在《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中规定了贷款诈骗罪,继之在1997年新修订的《刑法》中加以吸收,对遏制此类犯罪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现行《刑法》对该罪的主观方面限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但使司法实践面临操作上的困难,更使一些…  相似文献   

3.
刑法颁布施行十年来,诈骗犯罪的情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刑法关于诈骗犯罪的立法规定在新形势上已经暴露出它的不足和某些不完善之处,这已经严重影响着我们同诈骗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性。随着我国社会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领域中诈骗犯罪将趋严重。因而很有必要对现行诈骗罪的立法规定进行补充修改,使其更加具体、科学,以适应斗争的需要。 (一)刑法规定诈骗罪的法定最高刑是无期徒刑,没有死刑的规定。这一规定在刑法颁布初期可以说还是有效的。但是近年来,经济领域里的诈骗犯罪十分突出,特别是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重大案件,其发案数量之多,诈骗数额之大,对公私财产及社会经济秩序危害之严重,都是十分惊人的,也是前所未有的,而刑法对诈骗犯罪的惩罚偏轻,已不能有效地预防诈骗犯罪。与诈骗罪处于同一条文的盗窃罪,其量刑幅度原来与诈骗罪相同。1982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对盗窃罪情节特  相似文献   

4.
现行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对保险诈骗罪犯罪主体作了明确规定,即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由此可见,保险诈骗罪采取了特殊主体的立法模式。笔者认为这一立法模式,不但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而且在实践中也暴露出许多弊端,急需完善。  相似文献   

5.
合同诈骗罪是我国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出现的新型诈骗罪。我国司法体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侦查措施,严厉打击合同诈骗犯罪。但合同诈骗犯罪与合同纠纷、合同欺诈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针对此问题展开相关探讨,希望对合同诈骗罪的相关法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佳 《法制与社会》2010,(19):263-263
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对于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认定的困惑,所以本文将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7.
合同诈骗罪从普通诈骗罪中分离,其目的在于对利用合同实施诈骗的犯罪行为从重打击,其原因在于一般诈骗罪所侵犯的是公私财产所有权,而合同诈骗罪不仅侵犯了公司财产所有权,更侵犯了市场经济秩序和合同管理制度。然而,在两罪法定刑量刑幅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授权地方制定的合同诈骗罪"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标准均高于一般诈骗罪的数额标准,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同一个合同诈骗行为依合同诈骗罪条款无罪或罪轻,依诈骗罪条款有罪或罪重的悖论。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合同立法在80年代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从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合同法《经济合同法》的通过,到其后《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的相继诞生,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又不断产生的与之配套的一系列实施条例和细则、适用意见和解答.我国不仅走上了用法律来规范和调整合同的道路,而且逐步建立了一个以《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三足鼎立为主,以各种实施条例、细则、意见为辅的合同立法体系。这一合同立法体系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规范合同行…  相似文献   

9.
1997年修订的《刑法》将合同诈骗罪单列出来,并置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章中,当时的立法者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对合同诈骗行为进行打击。但是对任何事物的评判、对任何政策法规的适用和理解都是要放到一定历史和时代背景中,通过实践进行检验。这也是法律为什么要适时进行修订的原因。在新《刑法》颁布实施十年有余的今天,笔者在审查起诉合同诈骗罪案件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李戬  陈天生 《河北法学》2001,19(4):63-65
运用犯罪构成理论,对本罪进行了深入分析,特别界定了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试论合同诈骗罪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试论合同诈骗罪夏朝晖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是近年来我国诈骗犯罪中的一个显著特点。为了更有效地同合同诈骗犯罪行为作斗争,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增设了“合同诈骗罪”这一新罪名。本文试图对这一新罪名作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以便人们更准确...  相似文献   

12.
合同诈骗罪的合同是指被犯罪行为人利用,以骗取他人财物,而且扰乱市场秩序的合同。它是以财产为内容的、体现了合同当事人之间财产关系的财产合同。合同诈骗罪的合同包括民事合同、劳动合同,其形式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以及其他非书面形式。  相似文献   

13.
单纯的诈骗罪、合同诈骗罪较易认定,然而,实践中有时诈骗行为与合同诈骗行为往往交织在一起,两罪在主观上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客观上都表现为以欺诈的手段骗取他人财物,具有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特点。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和处理,就存在着一定难度,成为办案人员研究的一个课题,现笔者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张青辉 《法制与社会》2011,(25):109-110
刑法分则是以行为所侵犯的同类客体为根据进行分类的,从广义上来讲合同诈骗罪属于诈骗罪的一种,刑法分则却将其归入到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里,主要原因是其扰乱了市场秩序。其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既侵犯了主要客体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又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合同诈骗罪和诈骗罪都属于诈骗型犯罪,从理论上来讲二者是有所区分的,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二者的明确区分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以合同进行诈骗的普通犯罪极易与合同诈骗罪相混淆,本文有感于司法实践中的困惑,从刑法相关基础理论出发,结合司法实践情况,对合同诈骗罪的相关情况加以剖析,以期对理论和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合同诈骗罪是我国1997年通过并颁行的刑法典中的一个新罪名,刑法第224条对之作了明确规定。对于合同诈骗罪的立法、犯罪构成,认定处理等方面在刑法理论界和司法界有不同的见解和做法。笔者不揣冒昧,拟就本罪的主观心态和认定问题略抒管见,以求教于同仁。一、合同诈骗罪的主观心态包括间接故意吗?刑法学界一般认为,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但对于本罪的主观故意是否包括间接故意,却有不同的看法。通说认为,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只限于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欺骗行为会给对方当事人造成财产损…  相似文献   

16.
●新制定的《合同法》使得合同的适用范围急剧膨胀 ,如果合同诈骗罪的合同等同于《合同法》中的合同 ,将使普通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难以区分 ,并出现“特殊法条”架空“普通法条”的混乱现象。因此 ,应将合同诈骗罪的合同界定为书面形式 ,不包括口头形式及其他形式。●合同诈骗发生于签订、履行合同过程 ,但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签订”的概念与《合同法》书面形式的规定产生了错位 ,因此 ,有必要将刑法中的“签订”改为“订立” ,或对“签订”作广义解释。按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司法实践中,对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存在一定的争议,笔者试对此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刑法》有关"贷款诈骗罪"的设计,将"单位"排除在贷款诈骗罪的主体之外,"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要件难以认定,罪状面窄,建议将单位列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分析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然后分析合同诈骗罪中几种常见手法的认定,以期能给办案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程远 《天津检察》2008,(4):46-47
修订后的《刑法》规定了合同诈骗罪,但由于合同诈骗罪的立法存在缺陷,在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存在很多疑问。越来越不能适应司法实践工作的需要。笔者认为应当修改合同诈骗罪,将其规定为商事诈骗罪。具体是将《刑法》第224条修改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商事活动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