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决中长期经济与体制问题需要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这不能为2003年的形势所否认。从当前的财政状况来看,这样做有一定的财政余地;从理论分析来说,也有合理之处。但是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要付出代价:可能会出现财政危机,有染上“财政依赖症”的危险,特别是会形成旧体制的复归。  相似文献   

2.
刚刚落下帷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2005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部署了八项经济工作重点。那么,对于老百姓来说,本次会议传递出了什么信息?有哪几个关键词值得解读?财政政策走向稳健自1998年起,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央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1998年到2004年,七年间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9100亿元。多年来的积极财政政策导致今年经济出现局部过热。如果继续实施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极有可能引发财政风险。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中央提出了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正确主张,突出了宏观调控的稳健特征:财政…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经济全面进入买方市场,新的消费热点短期内尚难形成的时候,由于消费启动和扩展的难度加大,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经贸委、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制定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了以国家财政投资为主体的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本文试就积极财政政策的投入空间、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操作力度、切实提高财政资源使用效率应注意几个问题等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4.
《江淮》2012,(9):50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部署下半年财政工作重点时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谢旭人还指出,下半年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税收政策,加强交易环节和持有环节相关税收征管,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在当日举行的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上,谢旭人表示,下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稳定  相似文献   

5.
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2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于财政货币双政策基调的基本稳定,分析人士认为,政策基调不变之中有变化,2012年财政货币双政策将协同发力,推动中国经济“稳中求进”。  相似文献   

6.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防止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2008年11月4日中央对财政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从稳健的财政政策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08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与1998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扩大内需的组合拳,减税让利给企业与个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财政补助规模;增加收支以及加大投入资金的监督。  相似文献   

7.
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如何理解"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提质增效’涉及的‘质’和‘效’两方面是相互协调、相互支撑的,‘提质’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精准、发力点更加合理,‘增效’指的是在发力点确定以后,有效配置资金,充分落实政策。"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认为,在"大力提质增效"的要求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应着  相似文献   

8.
视野     
《党的建设》2010,(1):62-6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0年主题回顾2000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2001年扩大内需2002年实施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政策2003年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2004年巩固宏观调控成果2005年继续搞好宏观调控2006年继续稳健财政政策2007年实施从紧货币政策2008年保增长促发展2009年调结构促转变(摘自《文摘报》)  相似文献   

9.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旭人 《求是》2012,(3):10-12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做好财政各项工作,要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应对经济形势变化的重大决策201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财政部门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各项措施,加强与货币、产业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国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1月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未来一年我国仍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此前相比,新一年财政政策的根本特点何在?在于财政政策正被赋予更多的战略性职能。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短期性的积极财政政策正在向中长期的战略性财政政策转变。  相似文献   

11.
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及调整税收政策,直接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针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内需不足的矛盾,为确保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1998年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如增发了1000亿元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支持外贸出口,清理涉及企业的政府性基金和收费以减轻企业负担等,这些积极的财政措施对刺激国内需求,调整经济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1999年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初步测算,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持约在2个百分点左右。1.实施积极…  相似文献   

12.
以财政体制创新推动中西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缩小地区差距,促进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近年来,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和一系列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较快,但地区发展差距过大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通过财政体制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是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有效途径。财政是调控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最基本的手段之一。财政具有资源征集的强制性与使用方式的非市场性特点。财政资金的流入流出可以直接改变和调整经济资源在地区、产业间的分配,因而对区…  相似文献   

13.
《党建文汇》2011,(4):2-2
财政部长谢旭人表示,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央财政用于民生的开支,将会占到中央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左右,基层财政一般用于民生的开支要达到70%-75%。  相似文献   

14.
杜娟 《学习论坛》2002,(6):38-40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运用的显著特点 ,是增支与增税和增发国债 (赤字财政 )并举。增支是为了通过增加以公共投资支出为主体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运用 ,扩大国内需求 ,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而增税和增发国债是为了增加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操作空间。政府通过借债搞建设对经济刺激作用的大小 ,要视政府投资的效率和排挤了多少私人投资而定。如果连续几年大量增发国债 ,扩大赤字规模与政府投资 ,仍不能解决需求不足问题 ,就表明需求不足是个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 ,须从解决深层次矛盾入手。财政必须从国民经济的战略高度出发 ,安排好积极财政政策的优先顺序 ,注重发挥财政的稳定和调节分配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理论导报》2010,(3):5-7
<正>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政府工作报告】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处理好保持  相似文献   

1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如何理解“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提质增效’涉及的‘质’和‘效’两方面是相互协调、相互支撑的,‘提质’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精准、发力点更加合理,‘增效’指的是在发力点确定以后,有效配置资金,充分落实政策。”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认为,在“大力提质增效”的要求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应着眼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位,注重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1998年我国财政政策作如此大的动作,在建国以来的几十年间是极其罕见的。除较大幅度提高出口退税率、降低关税率和扩大财政赤字外,还较大规模的增发国债。这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从各方面的情况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1998年以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正在逐步减弱,财政投资的扩大难以弥补非国有经济投资和最终消费增量下降所减少的内需,以及净出口变化所减少的外需。如果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矛盾可能会越来越突出,1998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回升的好势头就有可能难以继续保持下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去年中央作出进一步加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的重大决定。  相似文献   

18.
财政政策与城镇化关系密切,财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城镇化有融资渠道不合理、城市建设不完善、发展方式不科学、社保投入不到位、资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对现行财政体制提出了"五大挑战",因此,必须谨慎应对并制定合理的财政对策,方能保障城镇化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信息之窗     
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定调聚焦一:积极财政政策重点更突出,群众将享受更多财政阳光。政策要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20.
十四年来财政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国家财力不断增强。但是,现行财税体制、财力状况和宏观调控的作用还很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分析问题、统一认识、明确方向、抓住时机,加快推进财税改革,积极调整财政政策,建立新型的财政体制和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