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生活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不仅需要维持生存的物质性东西,还需要有一定的精神作为动力。可是目前人们的精神生活却不容乐观,生活中缺少信仰、道德信念等精神性力量的人们总觉得生活没什么意义。精神生活特别是道德精神生活内容的提升和意义的重构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生活,不只是指物质生活,还包括精神生活。君不见,前些时候有些人口袋里鼓鼓的,脑袋里瘪瘪的。过去,人们只讲"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殊不知还有更重要的一条,叫做"无文不高"。没有理论,没有文化,在经济上就没有战略,没有后劲。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化是社会精神生活的反映,由现实生活决定,受低层次的社会心理制约。社会心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不系统、不定型、属于朴素的感性经验层次的社会意识,具体表现为一定的感情、意愿、风尚、习惯等,这些直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常常表现为一种激情自发地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直接支配着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行动,所以离开人的社会心理研究,就难以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本质与作用,也难以有效地促进目前我国精神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众的道德与精神文化也走进了一个大振荡时期,此时…  相似文献   

4.
现代人精神生活质量内涵的理性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是指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伟大历史进程,人们利用其所拥有、选择、追求和创造的精神资源,不断满足与超越自身精神需要所呈现出的文明程度和精神状态。精神生活质量的现代内涵必须反映精神生活的全面性,凸现精神生活的有序性和研究精神生活的不平衡性。这样才有利于打破个体精神生活中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的阻抗,近而克服精神生活的依附性,提升现代人的精神生活质量,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我们正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急剧变革的社会。全球开放化的趋势,令人猝不及防的文化冲击波,一时间使几乎所有的中国人跨进了历史上特有的精神困惑期。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文化思潮、生活形态、审美样式,都在一瞬间扑进了人们的精神视野,并在猛烈地冲击着人们的头脑,需要人们迅速地作出抉择。人们或畏惧而却步。或生吞活剥,或无可奈何地认可,或适应变化而调整自我。总之,不乏迷茫,不乏困扰,不乏面临巨大冲击的一时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6.
文化产品生产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美 《团结》2005,(5):35-36
文化产品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两种形式。前者是非物质性的,直接体现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后者具有一定的物质形态,以某种物质材料为载体,承载文化的内涵,例如,书籍、雕塑、表演艺术、广播影视音像制品、建筑艺术等等。无论哪种形态,文化产品最终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精神存在的一部分,作为人的文化素质得以保存和巩固,这是文化产品不同于其它产品的特殊意义。这里重点谈后一种情况。题一:发展经济与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是传承社会文明,提高公民文化素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文化…  相似文献   

7.
社会意识是和社会存在相对应的哲学范畴.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则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即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思想理论观点和表现在人们的社会感情、习惯、信念等方面的社会心理的总和.  相似文献   

8.
生活质量是近年来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但是精神生活质量的内涵及衡量指标等问题却较少为人关注,因而一直是十分模糊的。文章通过对精神生活和质量概念的分析,提出了精神生活质量的概念,并根据概念选取了精神生活的功能特性、精神生活要求、精神发展程度、精神感受作为衡量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四个主要指标,以全面、和谐、自由作为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9.
理想是一个人,一个民族的奋斗目标。要实现奋斗目标,就必须去实践,在实践中积累实现理想的经验和必备的前提条件;要使理想变为现实,就必须把握好理想与实践的关系。一、理想是精神生活的支柱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的生活可分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两部分,一个人当然需要一定的物质生活,但是更需要有充实而高尚的精神生活;事实上人类活动的历史,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的历史。理想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支柱,是贯穿于全部精神生活之中的核心内容,没有理想,最终将把人的生活降低为动物的生存。正确…  相似文献   

10.
文化消费是人们使用文化产品及服务,满足文化需求的活动。文化消费的内容十分广泛,形式多样,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文化消费其具体特点各不批同,但作为文化消费,它们与社会生活中的其他社会现象相比,则有着共同的特点。一、文化消费的直接目的是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人们的生活消费可分为物质消费与文化消费两类。物质消费是人们使用物质产品满足物质需求的活动。精神文化需求是人们对社会关系,文化生活的渴求。文化消费的质量不仅反映了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而且直接表征了人们的总体文明程度。物质消费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吴新利 《学理论》2010,(9):43-44
由于不同社会制度在相互对峙和交流中演进,各种思想文化在相互激荡中影响,以及社会经济体制的转轨,人们以往恪守的政治信仰、价值理念、生活方式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和冲击,致使一些人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信仰危机、思想迷惘、精神失落、行为失衡的现象,并由此引发了许多与人的精神世界、精神生活有关的社会问题。对此,社会应高度关注,研究和探索社会变革中人们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2.
枝繁叶茂的“文化大家族”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当经济建设取得历史性跨越、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实现温饱直逼小康、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在更高的水平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人们的精神品位、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就成为中华民族面临的一项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3.
<正>何谓"精神"?就字源来讲,"精"是细微之义,"神"是能动的作用之义。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就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定文化创造出来,并成为该文化思想基础的东西。中国文化丰富多彩,思想博大精深,因而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这个体系的要素主要有四点: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其中"天人协调"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和与中"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包括民族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  相似文献   

14.
微信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一方面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对微信的过度依赖也使得人们的精神生活不断物化、异化,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引发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困境,具体表现为:虚拟拓展与现实解构并存;形式丰富与内在贫瘠并存;个性彰显与自我迷失并存;文化认同与价值消解并存。直面这种困境,我们需要理性把握其影响,以批判吸收的态度扬弃其异化的一面,使微信能够真正成为推动现代人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社会生产由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组成。物质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促进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发展,不断提高两种生产的能力,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包括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即文化生产力,简称文化力,是社会生产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就其内容来说,同社会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文化两大系列。马克思认为,科学是生产力;邓小平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姬立玲 《学理论》2010,(27):53-54,68
"和合"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贯穿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各个时期,渗透在各家流派思想文化和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这一思想对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依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与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党政论坛》2013,(14):1-1
观念创新涉及各领域,从总体上说,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创新。 世界观是指人对世界和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议的反思,它是在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反思。生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从事不同社会实践和交往活动的人,其世界观亦差分。世界观往往支配着人与世界关系及其对世界的体认,统摄着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活动及其价值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既为物质生活追求物质消费,又为精神生活追求精神消费。精神消费是指以精神产品为主要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包括受教育、文化娱乐、完善道德修养等等。 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同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一,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可以通过满足精神消费需求的方式让人们自觉接受。以思想政治工作宣传的理论为例,理论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是同人们的精神需求紧密相关的。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第二,人们多样性的精神消费需求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多样性载  相似文献   

19.
王雨 《求知》2013,(10):13-16
当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以后.人们便将注意力转移到精神生活方面来,而精神生活丰富与否则取决于文化。目前.全世界众多国家都在保持原有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优秀的文化元素。在我国。长期以来,传统文化被视为是与“大众文化”相对的“精英文化”.它的特点和内涵与“大众文化”不同。  相似文献   

20.
郭湧 《理论探索》2004,(1):34-35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是国家、民族根之所系、脉之所维。文化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精神。因此 ,必须正确把握和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