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察冀边区是我党最早开辟和创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当日寇大军压境、步步进逼时,国民党军队却节节溃退,大片国土落入日寇之手,是八路军浴血奋战,从日寇之手重新夺回了这块土地。 晋察冀边区是华北的抗战堡垒之一,也是人民的希望所在,是一个崭新的社会。这里,孕育着新中国的花蕾,在我党领导的民主政权下,这里地主阶级势力削弱了,人民负担减轻了,人民生活得到初步改善。人民组织起来了,整个边区充满了生机。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晋察冀边  相似文献   

2.
<正>七七卢沟桥事变,是日本自制造九一八事变以来蓄谋已久的企图变华北为第二个"满洲国",进而灭亡中国的严重步骤,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加紧实施《田中奏折》中所谓:"按照明治大帝的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之灭亡满蒙,以便征服全中国尚未完成……因此,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的"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日本侵略军以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被迫奋起抵抗,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共两党进一步调整政策,最终促使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3.
抗战初期的山西,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实施进攻华北、灭亡中国战略的重点地区,也是八路军出师抗敌的首战之地。 在这里,我们挥戈上阵,英勇杀敌,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中华民族不甘灭亡的胆气,接连创造出举世瞩目的辉煌战绩。在这里,我们发动起千千万万的民众,组织起一支支游击武装,建立了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按语     
正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中国大片国土沦丧,从而出现了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国民党政权统治的西南大后方并存的日伪统治的沦陷区。日本在其侵占的中国领土上扶植傀儡政权,对中国民众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沦陷区民众不甘心受日寇的奴役、压迫和掠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反抗斗争。因此,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除了重点关注中共领导的根据地  相似文献   

5.
陈光耀 《世纪桥》2003,(2):30-31
抗日战争时期是党的科技事业的奠基时期。党在坚持抗战的过程中,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活动,并取得重大成就,从物质上保证了抗战的胜利进行。由于当时所处的特殊历史条件,党的科技活动具有许多鲜明的时代特点。 一、立足于抗战建国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当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日本侵略者赶出我国领土。中共中央制定的各种政策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目的。立足于抗战建国,成了当时党支部的科技活动的出发点。在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就明确规定,一切科学研究都应该“服从于发  相似文献   

6.
正1937年8月13日,日军侵略上海,淞沪抗战爆发。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揭露了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种种侵略,揭示了七七卢沟桥事变及上海八一三事变发生的原因及其经过,表明了国民政府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的心路历程,最后郑重声明:"中国绝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相似文献   

7.
保北抗战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日两国政府和最高当局关注的焦点。日本帝国主义的战略目的是,凭借其装备精良的优势,歼灭中国军队主力,实现3个月灭亡中国的痴梦。蒋介石南京政府在内外压力下,表现出积极抗战的姿态。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最终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速胜”的妄想。重温保北抗战这段历史,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一、日本为实施保北战役的准备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施保北战役,从多方面进行了精心准备。1937年7月20日,日本内阁3次召开会议,决定增兵华北。25日,日本第71届议会召开,通过了增加军费预算  相似文献   

8.
正太行山,地势险要,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是共产党八路军敌后抗战的战略支点,是华北抗战的主战场,对赢得山西抗战、华北抗战乃至全国抗战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战红歌《在太行山上》,就是一把以战斗的姿态插入侵略者心脏的钢刀。歌曲中的"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再现了让人心潮澎湃的抗日根据地军民一致抗战的热烈场面,"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这发自内  相似文献   

9.
李鹏  唐静 《党史文汇》2006,(11):38-39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人民浴血抗战的关键时刻,国际社会给予了中国大力援助,很多国际友人和志愿人员来到中国,加入了抗击日寇侵华的行列.在抗战初期,中国的天空中曾出现了一支具有传奇色彩的外国援华航空志愿队,他们比闻名遐迩的美国援华"飞虎队"更早地出现在中国领空,协同中国空军对日作战.他们来自社会主义苏联,这些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被中国军民亲切地称为"斯大林之鹰"和"正义之剑".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国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这种形势下,为了民族的独立,领土的完整,中国共产党逐步调整政策。1935年12月25日,党中央召开的瓦窑堡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指出:"只有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层的与上层的),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与其走狗蒋介石。""我们的任务,是在不但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反日的基本力量而且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反日同盟者,是在使全国人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  相似文献   

11.
1937年11月8目太原失陷,华北全境除晋南之外,均陷于日寇的铁蹄之下。11月13日,毛泽东电示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明确指出:八路军当前的任务是“发挥进一步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华北游击战争,同日寇力争山西全省的大多数乡村,使之化为游击根据地,发动民众,收编溃军,扩大自己,自给自足,多打小胜仗,兴奋士气,用以影响全国”,“克服危机,实现全面抗战之新局面”。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当前的中心任务是:应以山西为主要阵地支撑华北抗战,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创建根据地。为此,八路军…  相似文献   

12.
广西学生军在怀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者决定向华北增派援军.扩大侵略战争。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在中共的大力推动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国性的抗战开始。  相似文献   

13.
正背景介绍一九三三年三月,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华北武装挑衅,三月十二日日寇轰炸围场、板场峪,十三日炮轰青岛,十八日攻击张家口附近的锥子山。日军海陆军集结在秦皇岛附近。河北义勇军连日在喜峰口与日军作战。一九三三年三月二十一日,《红色中华》第六十三期发表《日本帝国主义疯狂的进攻华北》,插入漫画《在日本帝国主义炮火下的华北民众》,揭露日寇在华北对中国民众的血腥屠杀。  相似文献   

14.
抗战前期英、美等列强对日本侵略中国采取"不干涉"、妥协甚至阴谋牺牲中国的绥靖政策,这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鼓浪屿事件"正是这一政策的一个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15.
1938年夏天,正当日本侵略军攻占徐州,加紧对武汉的包围,以实现其灭亡中国罪恶企图的时候,在日寇自认为安全地区的华北,发生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20多万各界民众参加的抗日武装大暴动。这次暴动历时数月,地域范围包括北平以东、以北的遵化、蓟县、丰润、迁...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16,(9)
正91岁的"九三阅兵"受阅老兵滕周权,虽然已白发苍苍,但眼不花、耳不聋。说起抗战,老人话语间满是精气神。他自豪地说:"我是远征军的坦克兵。"滕周权的家在张家界慈利县江垭镇三双村。当年,滕周权从这里走出去,因为这个世界太不安宁——日寇的侵略使这个山沟无法放下一张书桌;他回到这里,因为日寇投降了,一切回归安宁。  相似文献   

17.
坚持华北抗战斗争的号角──《新华日报》(华北版)概述罗一恒,陈清《新华日报》(华北版)是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机关报,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党在敌后区域创办的第一张铅印的大型日报。它以"动员全民族的力量打倒日寇"为己任,英勇地站在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的最...  相似文献   

18.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投降卖国的政策,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妄图灭亡全中国。在“冀东事件”、“华北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的血手更伸到华南,将厦门划为所谓“非武装区”,要厦门的国民党军队和国民党党部撤走。实际上是将厦门置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势力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15,(12)
<正>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在毛泽东的指示下,1937年7月8日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这是8年抗战中毛泽东新闻活动的开始。在以后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毛泽东充分运用新闻宣传的武器,以高超的策略,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广泛发动群众,抗击日寇侵略,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20.
《游击队歌》的作者是贺绿汀。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8日,中国共产党即发出通电,指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8月下旬,在陕北洛川召开了中共政治局扩大会议,明确提出自己的任务是配合友军作战,钳制消灭敌人,保存与扩大自己的武装力量,发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创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以挫败日寇的亡华方针。接着,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首先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