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贵州的民族语文试验推行于一九八一年秋正式恢复以来,截至目前为止,已遍及全省三十八个县(市),有近七百个试点约三万三千多人学习并初步掌握了民族文字。今后将成倍增长。据《贵州日报》消息,仅黔东南一州今冬明春就要达到三万人左右,一年的人数就相当于过去几年全省的总和。其势发展迅猛喜人。在这总的形势推动下,民族语文在学校的教学实验也有了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有七百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六点一。他们有自己的语言,除个别民族外,大都没有自己的文字。解放后,党和国家急少数民族人民之所需,五十年代,为我省的苗、布依、侗各民族创造了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文字,并在一些民族聚居地区进行了试验推行。五八年以后,民族语文工作受到“左”的干扰而被砍掉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了党的民族政策,纠正了过去在民族语文工作上“左”的  相似文献   

3.
黔东苗文经过近四十年的试验推行,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深受广大苗族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根据国务院国发(1991)32号文件“对五十年代创制和改进的民族文字,试行效果好,受多数群众欢迎的,按规定程序上报批准推行”的精神,国家民委和中国社科院将于今年秋季对其进行验收。为此,我们对该种文字的试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总结。现报告如下:一、黔东苗文试行的社会背景苗族有万。多万人口,主要分而在贵州、云南、湖南、广西、四川、海南等省区。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苗语分湘西、黔东、川黔滇等三个方言。黔东方言…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贵州又是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字的山区内陆省份,少数民族人口1200多万,仅次于广西和云南,居全国第三位,占全省总人口的34.7%二全国55个少数民族,我省就有48个;其中世居的16个少数民族,除回族和土家族已部汉语外,其他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语言,并以母语为主安交际工具,苗、布依、侗、彝等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少数民族地区面积占总面积的55.5%。因此,做好贵州民族语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为促进我省民族文字的总结验收和全面推行使用工作谈点意见。一、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语…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民族语文工作会议,经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批准,由贵州省民委主持,于1982年五月二十四日至三十日在贵阳召开。会议内容是传达第三次全国民族语文科学讨论会精神,交流和总结去冬以来各民族文字试点推行的经验,部署下一步的工作。参加会议的有省委统战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贵州民族语文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五十年代民族语言的调查和文字的创制及民族文字的试行工作的蓬勃开展,二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族语文工作的恢复和发展。由于各个历史阶段的限制,贵州民族语文研究取了优异的成绩,但也有许多不足,今后应该加强民族语文工作的法制建设,加强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加强对外联系与合作,走一条有地方特色的学科建设与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7.
第三次全国民族语文科学讨论会以来,贵州省有关各级领导把贯彻党的民族语文政策当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五十年代创制的苗文(四种)、布依文、侗文于81年冬恢复试验推行,在试验推行取得一定成效后,经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民委干82年5月召开了“全省民族语文工作会议”,会议认为:民族文字深受本民族群众的欢迎,必须采取积极稳进的方针,扎扎实实地继续推行。会议结束后,为了适应继续试验推行和扩大推行的需要,省民委组织专业人员集中在贵阳,编写了苗文(湘  相似文献   

8.
编后记     
正当我们编辑这期刊物的时候,六届人大和六届政协会议开幕了,这是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是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大会。我们编出这期民族语文专辑,作为对大会的一个小小的献礼。 由于中央的关怀和重视,解放后,各有关高等院校为我省培养了一大批民族语文科学工作者。这中间有汉族,但更多的是少数民族。这支专业队伍从五十年代起,就参加了贵州民族语文的各项具体工作。在专家的指导下,从语言调查、文字方案设计、词典语法书的编纂、民族文字的推行到民族识别以及有关语言科学的研究等方向,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期间积累了不少语言材料,并在工作中提高和锻炼了自己。这些年来,不少同志在民族语文科研工作中,在民族文字的试验推行工作中,以及在语言调查工作中都有不同的体会和心得。他们从各自工作的角度,写了一些学术性的文章。为了宣传党的民族语文政策,为了鼓励大家在科研工作上能出更多的成果,我们编辑了本期专刊。这对我省民族语文工作者,既是一个督促,也是一个鞭策。  相似文献   

9.
正当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地为实施“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第一春而努力奋斗之际,恰逢我省恢复推行民族文字和开展双语文教学十周年。十年来,我省的民族语文工程,在省委、省府及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正向纵深方向发展,为我省普及初等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加速民族教育改革的步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深受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和民族地区学校的欢迎和好评。双语文教学在贵州经过十年的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但本文不想再多从理论上进行赘述,也不想再罗列事例加以说明,仅就我省恢复推行民族文字、开展双语文教学与民族教育的发展作一简析。  相似文献   

10.
一、省情的民族性与贵州民族工作的特点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保民族共同开发,世代生息在这块17.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现在全省共有49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17个。全省少数民族人口达1165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4.71%,比重仅次于西藏、新疆、青海、广西、居全国第5位;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2.40%,仅次于广西、云南、居全国第3位。人口超过10万人的少数民族有9个,依次为:苗族366.68万人,占全国苗族总数的50%,布依族248.07万人,占全国布依族总人口的97.3%;侗族140万人,占全国侗族总人口的55.8%,土家族1…  相似文献   

11.
关于民族文字试点推行情况一、基本情况第三次全国民族语文科学讨论会以后,为了贯彻落实党的民族语文政策,满足我省苗族、布依族、侗族人民要求学习民族文字的愿望,省委和省人民政府于一九八○年底,配备了民族语文工作干部,拨了恢复民族文字推行的业务经费,指定省民委负责这  相似文献   

12.
贵州是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世居的少数民族有14个。1988年全省少数民族人口938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1.4%。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省总面积55.%。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形势怎样,直接左右着全省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放以来,党和政府为了改变民族地区贫困落后的面貌,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逐步推行民主改革,并在各方面给予关怀和大力扶助。良族地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  相似文献   

13.
《今日民族》2005,(4):i002-i002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是全国惟一的由4种自治民族组成的自治县,县内主要居住着汉、拉枯、佤、布朗、傣、彝6个世居民族.总人口16.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4.4%。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85年成立自治县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县民宗局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在省、市民旅工作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14.
侗文经过文字创制初期的试行和80年代后的恢复试行,到现在已近40年时间。经过近40年的实践,特别是恢复试行以来的实践证明,现行们文方案是成功的,具有系统清晰、表音准确、字形美观、书写方便等特点,深受广大侗族干部群众的欢迎。现已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法制建设、语言研究等各个领域,对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根据我省侗语文工作发展的需要和广大群众干部的要求,我们认为,侗文的试行已经达到国务院国发(1991…  相似文献   

15.
我省民族语文工作,在党的十二大精神指引下,自一九八二年全省民族语文工作会议以后,一年多来,有了令人鼓舞的发展和变化。试验推行的县(区),由开始的14个县发展到38个县(区)增加了近二倍;推行试点由开始的26个,扩大到696个,增加了二十五倍多;学习人数由开始的1765人,发展到26648人,增加了十四倍多,其中: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务院国发(1991)32号文件“关于五十年代创制和改进的民族文字,试行效果好、受多数群众欢迎的,按规定程序上报批准”的精神,我们认为:布依族试行工作是成功的,其现行文字方案做到了系统清晰,表音准确,字形美观,书写方便,深受广大布依族干部群众的欢迎;并已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影视广播、文学艺术、社会扫盲、民间交流、医药卫生、法规建设和语言研究等各个领域;对提高布依族人民的文化素质,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改革开放、繁荣经济发挥了重大作用,已经具备正式推行的条件。现…  相似文献   

17.
赵芳 《今日民族》2006,(6):53-56
玉溪地处滇中腹地,辖一区八县。有彝、哈尼、傣、回、白、蒙古、苗、拉祜等8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7.1万人,占总人口的32.3%。1996年以来,玉溪市民族工作部门在省民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下,结合当地实际和少数民族地区特点,先后开展创建“民族工作试验示范点”、“民族新村示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是党和国家对各民族的极大关怀,是对各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在法律上给予的地位和保障。 为了帮助有语言而尚无文字的少数民族创立文字,建国后,党和政府制定了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如批准了前国务院文教委员会、民族语言文字研究指导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帮助尚无文字的民族创立文字问题的报告》;在中央的领导和关怀下,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中国科学院和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召开了“民族语文科学讨论会”,拟定了调查少数民族语言的全面规划,帮助需要创立和改进文字的民族完成文字方案的设计工作;国务院于一九五六年三月十日发出《关于各少数民族创立和改革文字方案的批准程序和实验推行分工的通知》和国务院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十日《对“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讨论壮文方案和少数民族文字方案中设计字母的几项原则的报告”的批复》等等。这些政策和原则都是民族语文工作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9.
语言文字的发展,标志着一个民族文化和经济发展的程度。我国的民族政策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在创制新文字和改革旧文字时必须结合实际、慎重行事。双语言使用的现象,是许多民族语言发展的自然规律,双语教学是学好民族文字和汉语文的重要手段,民族语文工作的开展,要大力培养本民族的专业人才。建立中央民族学院民语系的实践证明中央决策的正确。论文在许多方面结合了贵州的实际,如新文字问题谈到了布依文和苗文,老字问题谈到了彝文;双语现象联系了伦佬语和土家语等。论文谈到台湾南岛民族母语的现状,呼吁台湾有关科研部门,应大力抢救这些母语的材料,并尽早地解决他们的文字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具有实现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我们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诞生地,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模范自治区”。全区总面积118万多平方公里,有4200多公里边境线,居住着55个民族,总人口2420多万,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21%。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