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低保申请三年无果,“带了一些礼物送给村干部,今年才第一次领到低保金”;村里“真正的穷人”拿不到低保,村干部自己倒是吃上了低保……据媒体报道,某地村民申请低保要向村干部送礼,不够条件的村干部或亲属反能享受低保。  相似文献   

2.
我国听证程序的特点及其立法完善吕中亚王韧听证程序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由听证程序参加人就有关问题互相进行质问、辩论和反驳,从而查明听证事项、事实的过程。听证程序在我国法律体制中的设立,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的...  相似文献   

3.
时事点击     
《江淮法治》2011,(3):7-7
我国春节前向8600多万困难人员发现金补贴 据中国政府网报道,1月1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2011年春节前,按照城市低保对象每人150元.农村低保和“五保”对象每人100元.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和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  相似文献   

4.
信访听证是指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针对一部分重大疑难的信访事项,以召开公开听证会的形式,由信访部门和信访人就信访事项向相关听证人表达意见、提供证据、陈述申辩、质证,以及听证人听取意见、核实证据并据此作出听证决定的一种制度。实行信访听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公开、公正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从2002年第一次全国性、大规模的铁路春运价格听证以来,价格听证会如雨后春笋,数量越来越多,频率越来越高。但听证之后,价格往往是上涨,这似乎成了一种“潜规则”。价格听证会也由此变了味儿,由过去的“该不该涨价”变成了“不是不该涨价”,而是该涨多少。听证的制度“盲区”“有线电视又要涨价了!”2005年6月初,北京有限电视惟一的运营商(即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对外透露,北京数字电视付费  相似文献   

6.
民事申诉案件审查过程中的听证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民事申诉案件过程中,由主办检察官主持,当事人和其他参与人在指定场所对涉案证据进行质证、认证、质辩、查清事实所进行的公开审查活动。民事申诉案件审查过程中的听证包含以下内容:其一,听证是检察机关在审查民事申诉案件过程中进行的公开审查活动;其二,听证的内容是对涉案证据进行质证、认证;其三,听证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查清案件事实,为案件作出最终的审查决定奠定基础;其四,听证应当有案件所有的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其五,听证应当由主办检察官主持,并在指定场…  相似文献   

7.
行政主体内部的管理体制,使得听证者和决定者在形式上必然是分离的。由决定者必须听证发展到听证者必须决定,再发展到案卷排他,才使得听证者和决定者达到完美的统一。而且案卷排他,通过案卷这个"隔音空间",使得机关决定和行政首长的个人决定也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最后,案卷排他,通过政策、经验和专业考量等裁量因素的入卷,使得行政首长最后的决定程序也变成了看得见的程序。  相似文献   

8.
行政处罚法的颁行,创立了一项全新的制度——听证。听证是指在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由行政机关指派专人主持听取案件调查人和当事人就案件事实及其证据进行陈述、质证和辩论的法定程序。确立听证制度,对提高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增强行政执法的公正性,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由于当事人不清法律,或者因身体或工作原因而不能亲自参加听证,法律特别规定允许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以协助当事人听证,使听证更有效。本文拟就听证代理的有关问题加以阐述,希为听证实践提供借鉴。一、对行政处罚法第42条关…  相似文献   

9.
听证程序,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和质证,并由听证程序参加人就有关问题进行质证、辩论和反驳,从而查明事实的过程。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案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可能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  相似文献   

10.
邓华  朱轩 《行政法制》2006,(2):34-37
一、听证效力的法律内涵 听证制度是一种正式的、法定的、特别适合于行政立法、行政执法的事前行政程序制度。行政听证程序是指在直接影响行政相对人利益的行政决定作出前,给予当事人就重要事实陈述申辩的机会,它要求行政机关遵循严格的程序听取行政相对人意见,旨在避免行政机关恣意专断,从而有效地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所谓效力,是约束力和效果的意思。因此我们对听证的效力问题进行探讨就是要研究听证制度所产生的约束力以及其所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日,平山县两河乡刘某一家四口人顺利领到了每人每月35元的低保补助金。刘某高兴地说:“没想到我们农民也能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低保,没想到低保手续办得这么快,这多亏了县人大常委会的关注啊!”  相似文献   

12.
听证制度是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而听证笔录及其在行政决定中的意义又是听证制度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得出了听证笔录是行政决定唯一依据的结论,并对我国目前有关听证笔录的规定进行了检讨。我国的听证制度应在听证笔录是行政决定唯一依据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13.
行政裁量权对于实现公共利益以及保证个案的正义具有积极意义。法治的发展趋势决定了既要认可行政裁量又要将其纳入到一定的控制轨道内。行政听证作为一种程序控制机制,对于行政裁量权的合理运作具有重要价值。我国行政听证程序必须在听证范围、听证公开、听证代表、听证笔录等方面进行完善以发挥其有效控制、规范行政裁量权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相对人权利的决定之前,要听取相对人的陈述或申辩。以广州市水价听证会为例,分析我国目前听证制度的一些不足,同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合理制度来不断完善我国的听证制度,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我国公民在听证上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王莹 《江淮法治》2011,(17):1-1
价格听证的本意是听取各利益群体的意见,它是一种表达机制而非表决机制.无权按照“多数决”规则决定最终定价。然而在现实中,价格听证会却常常被误读成价格“表决会”,听证参加人则被误解成拥有定价表决权,“民意”将由多数意见天然代表,并最终定夺定价方案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听证程序──行政处罚合法性、民主性的保障上海市行政法制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杨惠基在行政处罚过程中运用的"听证"是指,在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由行政机关指派专人主持听取案件调查人员和被处罚人就案件事实及其证据进行陈述、辩论和补充证据的法定程序...  相似文献   

17.
杨涛 《检察风云》2008,(18):4-7
行政听证充当急先锋   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公民习惯了由政府做主,一切决定、政策和法规的出台,都是由政府说了算,"听证"是闻所未闻.……  相似文献   

18.
王瑾 《法制与经济》2008,(12):120-122
听证制度是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在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引入和运用行政听证制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具体实践中,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重大决策的形成以及对学生的奖惩等事项都要经过听证程序的检验,同时要注意听证主持人和参加人的选定以及听证结果的效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薛晨  吴星 《江淮法治》2011,(15):17-17
城乡低保工作对于经济困难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事关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巢湖市人大常委会去年底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城乡低保工作情况的报告,监督和支持市政府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救助体系,让困难家庭更好地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汪代华 《江淮法治》2009,(18):17-17
本溪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道德贷款”由小范围试点,扩散到大面积推开。享受贷款的“八星级”以上文明户由百余家增加到了9950家,贷款额由1000多万元增加到了1.2亿元。(9月7日《辽宁日报》)“道德信贷”正成为辽宁省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给新农村营造出“讲文明得利,讲诚信受益,当好人占便宜”的社会氛围。看到左邻右舍靠文明户换来了“真金白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