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埔》2020,(3):10-10
吴春祥,南昌县人,1918年生。参加过南京保卫战、桂南会战、昆仑关战役、湘西反攻战等几十场大小不等的对日战役。吴春祥自幼读书。1937年抗战爆发前,19岁的吴春祥在南昌电报局工作。抗战爆发后,他到南京加入了黄埔军校教导总队军士营第2连。不巧的是,吴春祥刚刚穿上教导总队的毛呢制服没几天,就遇上日军攻击南京。吴春祥的军士营营长吴曙青率领他们驻守过紫金山、光华门阵地。  相似文献   

2.
一册特殊的黄埔同学录我收藏有一册《军校第十五期一总队同学录》,它是在1954年编印的。这本同学录是台湾版本,收录有去台的300余位同学照片。当时我还没有本总队的资料,便随手买了下来。我翻读前言,里面写道:我总队同学毕业于国步维艰之时,对于足以维系我同学精神上团结之纪念物——同学录,竟告难产,而成为我同学十余年来亘亘难忘之憾事。此其间,唯一足资联系之通讯录……尚能保存者,亦已寥寥无几,于是重印同学录之期望,愈益迫切。  相似文献   

3.
夏世铎 《黄埔》2012,(1):31-32
我参加空校的笔试、体检合格后,还通过口试。记得主持口试的负责人是黄埔一期毕业的王叔铭,他当时任空军军官学校教育处处长。我那时还不满20岁,面带稚气,他操着浓重的北方口音问我:“你很年轻来考空军,你父母赞成吗?”我毫不犹豫地刨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抗日救国,不分男女老幼,我有志抗日.父母就是不赞成,也阻止不了我。”王叔铭听了微笑着点点头,似乎表露出满意的样子。  相似文献   

4.
闻莲 《黄埔》2009,(1):62-62
陈予欢著的《风云际会——黄埔军校第三期生研究》一书已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史学家的视角对黄埔军校第三期生进行了记述与总结。黄埔军校第三期生延续了前两期生的军事优势,继续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军队建设乃至战争进程,在国家军事历史上曾发挥重要作用和影响。第三期生所处国共合作、北伐风云、抗战烽火、革命与反革命交织一体的历史时期,成为引领现代军事历史潮头的“精英群体”。一部分第三期生在国共两党担当重任,成为风云际会的一代将领。  相似文献   

5.
谭玠生 《黄埔》2013,(1):78-79
"纪念周"和星期天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那时,全国各级单位每周都要举行一次"总理纪念周"活动。我们军校规定每周星期天的上午8时举行。这天,早晨六点钟就要提前开饭,六点半在大操场上徒手集合。全校军官、学生人人服装整齐,一律白手套、  相似文献   

6.
陈宇 《黄埔》2012,(1):25-27
侯又生,祖籍广东梅县,从小时,他就喜欢看《三国演义》,崇拜诸葛亮,萌发了从军当军师的想法。1922年底,他经一位堂兄介绍,到广州市驻军机关枪营营部当上了上士文书。1923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成立大元帅府,侯又生便报名去了孙中山卫士队,在那里当卫士,负责保卫警戒大元帅府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邓文伟 《黄埔》2009,(5):35-35
我是黄埔军校第十九期第一总队步科生,毕业于成都北较场。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退役军士就业促进工作,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不断探索退役军士职业培训的新方法,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当前退役军士职业培训仍存在部分退役军士就业观念与时代发展脱钩、二次职业转换成本高昂、个性化培训需求无法满足、军地双方各事务部门密切配合落实不力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分析了原因并提出军地联动优化军士退役咨询服务、整合资源建强退役军士职业培训机构、军地联手建立职业培训衔接机制、“互联网+培训”等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行政策中退役军士职业培训后的就业难问题,进而提高退役军士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陈予欢 《黄埔》2012,(6):61-63
蒋介石是中国国民党总裁及国民革命军统帅,陆军特级上将。其军事生涯起源于粤军,纵横天下之军事武力崛起于黄埔军校,被称誉为“军中骄子”之黄埔一期生更系其赖以统军行武的主干力量和看家门将。本文拟以史料为依据,着重整理其与黄埔一期生渊源与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陈予欢 《黄埔》2007,(2):36-38
黄埔军校作为孙中山创办的第一所具有现代革命意义的军事学校,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和影响。而黄埔军校的第一期生,最早并最直接受到孙中山先生的教诲和熏陶,成为孙中山先生推动与促进军校发展乃至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雍玲玲 《黄埔》2007,(3):39-41
无论是鲁迅先生的传记还是黄埔军校的文史材料,关于“鲁迅与黄埔军校”的记载比较少,只有鲁迅在广州时被邀请去黄埔军校进行演讲,记录比较详细。笔者认为,鲁迅和黄埔军校最有渊源的联系也就这次“鲁迅造访黄埔军校”之事。  相似文献   

12.
关于李友邦入黄埔军校的问题,学术界有不同说法。根据档案记载细加考证,李友邦于1924年6月入广东警卫军讲武堂学习,同年11月转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并于年底因革命工作需要提前离校。李友邦在广州学习期间,由自发的抗日青年成长为自觉的革命战士。军校的学习经历,影响了李友邦的一生。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0,(10):80-81
在人类军事史上,几乎没有一所军校像黄埔军校那样,极大地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历史。从东征北伐到十年内战,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黄埔军校的师生无不成为历史的主角。  相似文献   

14.
黄哲嗣 《黄埔》2011,(6):52-53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的烽火迅速燃遍祖国大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不少知识青年积极报考黄埔军校第十四、十五、十六期,在这个有着光荣历史的军校里接受正规化的军事训练。一、抗战之需要黄埔军校在三十年代曾是世界著名军校之一。因此,她的学制规定的学习年限在一般情况下为三年或三年半。但为了适应抗  相似文献   

15.
何一成  刘来 《湖湘论坛》2010,23(6):98-102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汇集了大批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青年,经过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军事政治人材。黄埔学子大都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在思想信仰上求同存异,精诚团结,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黄埔军校的信仰教育的经验是:在三民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教育并存中以共产主义教育引领三民主义教育,采取生动多样的教育形式使两种信仰教育融为一体,通过革命实践巩固信仰教育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谭玠生 《黄埔》2012,(6):72-73
我已年逾古稀,但几十年前在黄埔军校十二期的生活情景,却时时在脑海里清晰浮现。  相似文献   

17.
杭元祥 《黄埔》2013,(6):54-56
毛泽东为黄埔军校招过生,是不争的史实。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记述毛泽东生平、思想、业绩的《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中,有关毛泽东为黄埔军校招生的记录有三条,均发生在1924年。  相似文献   

18.
《黄埔》2006,(6):48-48
1928年3月,由广州迁到南京的黄埔军校本校正式成立,定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共有9期同学在此受训,即五至十三期。1933年入校的十期同学蔡见吾(炽甫)喜爱摄影,他用镜头纪录了一些当时军校的场景。70多年过去了,蔡见吾将珍藏的照片复制后寄给本刊。南京时期的黄埔军校在校史  相似文献   

19.
陈予欢 《黄埔》2010,(6):20-23
民国时期盛名一时的军政强人何应钦将军,曾在黄埔军校史留下了功名显赫的事迹。他的军事生涯盛名之路,起源于黄埔军校;他在叱咤风云半个世纪的“黄埔系”中,地位与影响仅次于蒋介石,称誉为黄埔军校“慈母”、“黄埔系”首领;他辅助蒋介石渡过开创黄埔建校初期的艰难时期,与蒋有过不同寻常的“学缘”、“盟友”、“同事”关系;他奉蒋为至尊,又时而游离于蒋;其军政生涯始终没离“黄埔系”,  相似文献   

20.
陈侠  欧灿 《福建乡土》2007,(2):17-18
一到广州,最想去参观的是闻名已久的黄埔军校旧址。乘车到达黄埔区的渔珠港码头时,已有不少人等候在那里,其中大多是青年学生和外地游客。黄埔军校旧址,坐落在渔珠港码头对面江心的长洲岛上。长洲岛岛形狭长,面积大约6平方公里,岛上树木葱茏,山峦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