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董永生活在汉代,至今已有2000余年。 1987年4月,由山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等单位数十名专家教授组成的董永论证委员会,经过缜密论证,确认汉孝子董永故里在山东博兴。  相似文献   

2.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以石为纸、以刀代笔的石刻艺术品,用以装饰神道、宗祠、地宫。汉画像石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汉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石上史诗”、“敦煌前的敦煌”。2009年10月,山东沂南“曹嵩冢”画像石被从砖埠镇大汪家庄运至沂南博物馆收藏,引起各级领导、专家学者、观光游客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从武汉乘车,顺汉孝高速公路北上,约40分钟,就能来到董永与七仙女相逢之地的孝感,这是一座新兴而古老的城市。"邑自孝子出,而地以人传,美之曰孝昌,更之曰孝感"。(《孝感县志》)孝感市名即因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动天,天仙相配的传说而得名。  相似文献   

4.
孝感,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它东邻武汉,北连河南信阳,南靠江汉平原,西接古城襄樊、荆州,车城十堰。孝感市是湖北省管辖的地级市之一  相似文献   

5.
陈洁 《北京观察》2013,(4):76-79
从汉画像中的宴饮,到民初北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宴饮,鲁迅据此观察和思考中国的社会现实,并在文章中以饮食和宴饮为喻,写下力作。1913年9月11日的北京,在教育部任职的鲁迅,收到了同事胡孟乐赠送的山东画像石刻拓本十枚。这一时期,鲁迅开始了对汉画像的收藏。  相似文献   

6.
牡丹花鲜艳富丽,气味芬芳,有超逸万卉的“天香国色”之誉。提到牡丹,人们不仅会马上想到种植面积很大的洛阳牡丹、山东菏泽牡丹,而且会说到柏乡县仅有的七株汉牡丹。区区七株汉牡丹,何以闻名华夏,且代代传颂不息?追寻汉牡丹的踪迹,它确有许多不同凡响之处。汉牡丹的历史最悠久。牡丹作为“天香国色”的一种落叶小灌木,在我国虽然种植年代久远,但多是用于药物,如秦汉时人托名“神农”所作的《神农本草经》中提到的中药“丹皮”,即指牡丹的根皮。一直到隋、唐时代,牡丹才成为供人们观赏的植物花卉。而柏乡汉牡丹,最晚在汉代已作为观赏植物来栽…  相似文献   

7.
《春秋》2017,(5)
正在金石界及汉画像爱好者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全国汉画看山东,山东汉画看嘉祥。"位于嘉祥县境内的武氏墓群石刻,是东汉末年武氏家族墓地上的一组石构装饰建筑,形成于公元147~189年之间。自宋代金石学兴起,武氏墓群石刻就著录于欧阳修的《集古录》、赵明诚的《金石录》和洪适的《隶释》《隶续》中。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钱塘人黄易重新发掘出土后,震动了整个金石学界。金石家翁方纲惊叹道:"古今著录家鉴赏家所  相似文献   

8.
《政策》2009,(6):F0003-F0003
孝感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因东汉孝子董永行孝感天而得名。现辖1区3市3县,总人口525万,国土面积8910平方公里。该市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公路密度居全省之冠。矿产资源丰富,素有“膏都”、“盐海”、“磷山”之称。刁莲、焦湖藕、吉阳大蒜等名特优农副产品在国外享有盛誉。汽车机电、盐磷化工等产业具有较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杨洪彬 《春秋》2009,(4):47-48
闵损,字子骞,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七十二贤人中名列第一位的颜回之下,是古代“二十四孝”中最受尊崇的大孝子之一,广而流传的《鞭打芦花》故事就发生在他身上。闵姓之考 闵姓源于姬姓,据《左传·闵公》、《闵子世家》和《闵氏家乘》载:闵姓源自于辅佐周武王伐纣建周的姬姓周公,  相似文献   

10.
石刻“唐书”千唐志斋姚振平,游丰伟自洛阳西行45华里,便来到素有“洛阳西大门”之称的千年古镇──铁门镇。誉满海内外的“石刻唐书”──千唐志斋便珍藏于此。千唐志斋是已故的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国民党爱国将领、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张钫先生的花园“蛰庐’”的一部...  相似文献   

11.
陈灿 《前沿》2013,(20):177-179
在中国汉代的艺术宝库中,汉画像石是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山东滕州地区的汉画像石更是以雕刻手法多变、题材内容丰富、图案装饰设计精美而闻名遐迩.这些极具典型的汉画像石全面承载了当时儒家礼乐传世的珍贵思想资源,充分表达了当时人们趋善求安的生活愿景,全面描绘了当时社会和美的生活氛围,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和人文溯源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千唐志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45公里的新安县铁门镇,是我国唐代墓志石刻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原系国民党起义将军、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新安铁门人张钫先生所建造,珍藏了自西晋、北魏以来,特别是唐代墓志石刻。我国近代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曾为其题额“千唐志斋”, 并于尾部附有短跋:“新安张伯英, 得唐人墓志千片,因以名斋,属章炳麟书之。”故名“千唐志斋”。铁门,古称“阙门”,是张钫先生的故乡。其地两山对峙,涧水东流,旧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与南阳汉画曹宪波南阳汉代画像石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被南阳籍著名学者王作宾、张中孚、孙文青等人发现搜拓并公诸于世后,鲁迅先生立即认识到南阳汉画的重要价值,并开始着手收集南阳汉画拓片,以便印刷成册,更好地研究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更好地为新文化运动服...  相似文献   

14.
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崔金钊,董天备范筑先,字夺魁,山东馆陶县南彦寺村人。1881年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九岁在本村义学读书,13岁其父因饥饿病逝,只靠寡母一人抚养。15岁就拉小车,18岁给别人运贩粮,为母亲挣钱,被夸力“孝子”。1904年大旱,颗粒未收,...  相似文献   

15.
1927年,鲁迅先生三次去过香港。元月离开厦门赴广州,于门日首次抵港;2月18日,在许广平等人陪同下,鲁迅由广州再次赴港,在香港青年会发表(无声的中国)、(老调子已经唱完)两次演讲,20日回到广州中山大学;是年秋天,鲁迅和许广平同乘“山东”轮离开广州经上海途中,于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洛阳市西五十公里的新安县铁门镇的“千唐志斋”,收藏有一千四百多件自西晋(二六五——三一七年)、北魏(三八六——五三四年)以来历代墓志石刻,其中以唐志最多,达一千一百八十五件,故被视为“唐志博物馆”,是史学家研究古代尤其是唐代(六一八——九○七年)历史的重要史料。收集这些墓志的张钫称这处院落为“千唐志斋”。  相似文献   

17.
何志勤 《当代广西》2004,(17):18-18
桂海碑林,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屹立在秀丽的桂林山水之中。直接把文字镌刻在天然的山崖石壁上称之为“摩崖石刻”。自隋代高僧海昙迁于开皇十年(590年)在七星岩洞口北侧最早题刻“栖霞洞”三字以来,桂林的摩崖石刻已多达2000余件,与西安并列全国第一。桂林摩崖石刻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是吟咏山水名胜的诗词歌赋、记载游踪的题名题记。  相似文献   

18.
桂文志 《当代广西》2005,(22):61-61
山清水秀的马山县居住着壮、汉、瑶等民族,这里无歌不成寨,无歌不成圩, 被称为“歌海”。马山民歌源远流长,据《岭南录异》记载,早在汉代,土民们在劳作之余,便三五成群唱欢为乐。“欢”者“歌”也,这说明马山人唱山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9.
千唐志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50公里的新安县铁门镇,是已故国民党起义将领张钫先生所建园林"蛰庐"的一部分.为我国现存墓志石刻的集中地之一,以珍藏自西晋、北魏以来历代墓志石刻1400余件而闻名.其中尤以唐志为最丰,多达1125件,故有千唐志之称,并被誉为"一部石刻唐书"、"唐志博物馆".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省长李春亭在卢泰愚担任总统期间曾率团访问韩国,卢泰愚总统突然对李春亭省长说:“我应是中国人,我的祖籍在山东,先祖是太公姜子牙。”并殷切地期望能帮他寻根、拜祭卢氏族先祖。李省长听罢大感惊讶,如果不是出自一位总统之口,真以为是听讹了或幽默话语呢!去年底,旅居韩国的新东和汉医院院长、韩华天地杂志社会长韩晟昊先生应邀来山东去泰山观赏世纪之交的日出,在笔者看望他时,他也突然说:“韩国前总统卢泰愚祖籍是山东,距济南不远,他将于2000年6月访华,并来山东寻根祭祖。”笔者听后亦颇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