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我国适应WTO的要求,是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要把我国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变全能政府为有限政府,做好宏观调控,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论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地方政府职能,是指一个国家的地方行政机关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是指以行政权力为基础的地方政府职责、功能的变化、转换与发展,它意味着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变化,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以及政府行政能力和行政效率的提高。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是地方机构改革的重点,这种职能的转变主要是政府社会、经济职能的转变,其宗旨是使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职能从过去的无所不管,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政资不分,真正转变到制订和执行本地区宏观调控政策,进行本地区社会管理和…  相似文献   

3.
李森 《发展论坛》2003,(11):37-39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实质就是政府把那些本来属于市场的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权力”交还给市场,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因此,深化市场化改革,关键是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合理界定政府的经济职能,使政府在制度转型、体制创新和促进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从一些经济领域中逐步退出来,而集中履行其核心职能。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定位…  相似文献   

4.
从一定意义上说,WTO协议是对成员方政府全方位约束的国际协议。在如何应对WTO冲击的问题上,我国政府不仅需要加强政府职能的转变。还要用法律手段强化政府宏观调控中的监督与救济机制。我国宏观调控监督机制在监督范围、监督途径、程序监督、监督程度方面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应依照WTO规则以及蕴含的理念,尝试对宏观调控救济机制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5.
我国宏观调控的纵向考察张明龙转变政府职能,形成以间接方式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是“九五”期间和今后15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要保持经济总量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衰退,政府就得经常进行宏观调控。我国已经历多...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利益关系主要是由市场机制来调节的。但市场调节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还需要有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节。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改革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7.
政府职能是国家职能的具体化。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要转化政府行政理念和方式,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市场监管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使行政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互促进。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尤其要加快建立社会应急机制和公共卫生长效机制,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政府职能的转变,而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在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强和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问题,是当前实践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9.
市场与宏观调控是对资源进行配置的两种手段。现在一般认为政府宏观调控应该是市场的一种辅助手段。但在我国的经济活动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绝对不是一个配角,更像是主角,更多的是在指挥着市场。这就是政府角色的错位。政府干了市场的活,那市场干什么?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要转变政府职能改变政府角色,把该属于市场的工作还给市场,不能越俎代庖。  相似文献   

10.
在贵州这样一个欠发达省份,要跟上全国发展的步伐,必须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实现政府管理创新,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能力建设和政风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管理服务经济社会职能作用,确保科学发展观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为实现我省发展上的历史性跨越营造环境、提供动力。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提高行政能力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构成了我们发展中需要把握好的几个大的关系,是对政府行政能力基本要求,要求政府在管理和服务经济和社会事务、在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执行发展措施中,要做到总揽全…  相似文献   

11.
不求“其纯”只求“其佳”——谈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点段景来政府职能转变重点是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而如何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又是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前提和重点。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和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前提下,如何谋求企业效益的最优化,从...  相似文献   

12.
政府机构改革要以转变职能为中心林海平济体制改革要在更深层次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同时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本文拟就政府机构改革中的政府职能转变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一、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的主要原因转变政府职能,实行两权分离...  相似文献   

13.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的中心环节.政府行政不及与行政超越不当行为,必然会大大增加经济运行的社会交易成本,对政府的效能产生很大的危害.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推进政府行政创新,切实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准确定位政府角色,严格规范政府职能和政府行为,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学习问答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把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作为今后15年的主要任务之一。那么怎样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呢?主要有两点: 一、转变政府职能必须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在本世纪末,也就是“九五”计划完成时建立。按照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也就是政府不断转变其职能的过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直接管理企业,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原材料哪里来、产品哪里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这种转变,离不开政府的作用。然而,传统计划体制下的政府职能安排和目前的政府职能结构现状无法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阻碍了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因此,转变政府职能已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政府职能转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企业和市场等方面的改革。只有形成了政府、企业和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机制,政府职能转变才能逐步到位。 二、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轨迹与现状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政府几乎垄断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全  相似文献   

16.
1、始终把握好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主要是弥补市场缺陷或市场失灵,提供市场无法提供或由市场提供效率不高的公共产品。充分认识这一点,是真正实现政府职能转换的基础。 2、应对经济全球化对政府职能的新挑战。在参与全球化进程中,民族国家经济主  相似文献   

17.
所谓地方政府职能,是指一个国家的地方行政机关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是指以行政权力为基础的地方政府职责、功能的变化、转换与发展,它意味着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变化,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以及政府行政能力和行政效率的提高。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是地方  相似文献   

18.
有限政府何以能够提供无限服务是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因此要借鉴国外经验,建立有限政府.也就是说,要借鉴西方"政府-社区"的合作项目和社区的优势,把有限政府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以满足公民对"无限服务"的需求,因而社区建设就应该成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坚实依托,而政府职能转变则是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转变政府职能。笔者认为,实现政府职能转变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理顺职能职责,建立有限政府。现代行政管理学认为,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实践证明,政府只有成为有限政府,才能“轻装上阵”,管好该管的事。政府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平、安定的社会秩序,以及不断加强社会福利保障与社会公益事业上,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政府不宜管也管不了的事情,要充分发挥各种团体、协会等群团组织的职能管理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信息库     
《新视野》1994,(1)
政府职能转变速度加快,宏观调控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化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提出的机构改革方案,将原来的四十二个部委撤并为四十一个,国务院直属局(办局)机关人员减少百分之二十,地方各级政府机关人员精简百分之二十五。各级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的转变取得一定进展,减少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直接干预,为企业服务的功能大大增强。宏观调控领域的改革也开始逐步深化,宏观调控体制改革出台了一些新措施,调控手段和调控方式有了明显改进。在工业产值中,国家指令性计划已下降到百分之五左右。财政税收体制方面,主要在全国九个地区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