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辜制度是我国古代刑法中的一项创举,是旨在保护人身伤害案件中的受害人、追究加害人的法律责任,进而整合社会关系的一种法律制度.由于保辜制度中的因果关系理论与现代理念存在冲突,且没有在现代性法体系中得到解决,保辜制度被以现代刑法理念为基础的刑法典否弃.保辜制度的消亡虽然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但其本身蕴含的“被害救助”功能亦被不合理抛弃.通过分析制约现代迁移保辜制度的因果关系因素所在,尝试着在现代刑法理论基础上,重构保辜制度中的因果关系构造.  相似文献   

2.
保险代位求偿权是保险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的法律虽已初步确立了商业保险中的代位求偿权制度,但其规定过于简单,对许多理论和实务问题,并未给出完整的答案,因而应从转变保险代位隶偿权制度的立法理念、适当放宽保险代位求偿权的适用范围、完善法律规定中的不足之处、加强保险代位求偿权实现的保障机制等几个方面对该制度予以完善,以期增强保险代位隶偿的法律意识,更好地行使保险代位求偿权,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构筑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欧洲联盟可以说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制度典范”,众多超国家和政府间制度构筑了欧洲联盟内的制度框架.新制度主义以其强大的学科背景和众多流派在解释欧盟内超国家机构的权力扩展和欧洲一体化的深化过程中,具有独特的理论优势.然而,新制度主义分析制度在欧盟中的作用时,存在其自身的局限,需要综合内部不同的流派来解释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制度建构.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社会连带理论为视角,探讨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制度中四个重要的理论基础:社会保险权、立法的价值取向、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制度的本质和目的,以及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制度中的国家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5.
制度变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其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制度变迁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方法论,以生产力理论和阶级理论为基础.在社会分析上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把阶级作为制度变迁的主要推动力量,坚持生产力是经济增长第一要素的观点,把揭示基本制度的演变规律作为研究的主要目的,从而科学地回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问题,并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从刑法的个人本位转向、被害人学及恢复性正义的理论支撑视域论证了刑事和解制度与我国"权威"规范刑事法理论存有内在的"悖而不离",并从我国"和为贵"道德观念、公众的社会心理及经济学绩效等视角对该制度进行了理论纠偏与价值辨正,为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学术话语中的转向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的制度型塑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作为西方最新的政治学理论流派之一,历史制度主义越来越成为政治学研究尤其是宏大的政治变革和制度变迁问题研究的主要流派.该理论属于新制度主义的三大流派之一,主要特点是运用中观理论方法将研究视角对准了制度在历史过程中的变化,以及环境和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历史时间的要素成为历史制度主义的关键,从这一要素出发,形成了特殊的历史制度分析,这些方法包括时间序列和过程追踪分析、关键节点、偶然性和事件的时间分析以及世界时间的研究.这种方法解构了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动态路线和景观.为我们提供了更丰富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8.
"亲亲相隐"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这一制度的长期存在表明,其存在既有合理性,又有深厚的社会根基.它是解决"情法冲突"的方法或手段之一.西方法制中的"期待可能性"理论与其有相同之处.我国刑事法改革应建构在本国法制土壤之上,对"亲亲相隐"的合理之处予以采纳.  相似文献   

9.
卢曼的社会系统论是对现代社会进行分析的理论产物,其理论根源是自然科学系统论。而作为卢曼社会系统理论核心的自我生产与自我参照概念,在合同制度中有着明显的体现。从系统的开放性与封闭性两个方面,以系统论的角度分析合同制度系统中的两个制度。  相似文献   

10.
制度法学容纳了社会学的实证方法,超越了传统的分析实证法学,同时又在吸收自然法理论的合理性的基础之上,实现了对自然法理论的超越。正是在吸收和批判以往法学流派和法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制度法学通过严密论证,实现了法学理论的创新,提出了法律是一种制度事实的命题,这一基本命题不仅具有理论的开创性意义,也具有相当的理论启发性,为我们理解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制度变迁提供了广阔的思路,特别是对作为制度事实的法律在哲学和社会学两个层面加以理解之时,制度变迁的理论情境和实践情境显得更为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