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冷战后美国的干涉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克林顿政府凭借美国的实力和地位,广泛实行干涉主义。美国通过政治干涉、经济制裁和军事干预等各种途径,力图把自己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模式、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推向全世界,以实现美国的国际战略,赢得最大的国家利益。克林顿称,为了建立一个在美国治下的“和平与安全的新时代”,“美国必须抵制极端民族主义有害的诱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以往的历史教训、事变和一些经常浮现的重大理念进行再思考以辨析未来趋势.这是战略问题及国际政治研究的常见方法。在20世纪后半叶美国军事战略史上,人们咸认为,对其现实发展最具有影响力的事件乃是在越南进行的战争,在决策阶层和学者中对越战的思考形成了美国现实对外军事政策与战略一个不可或缺的理论资源。 在美国人关于越南战争的书籍中,前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拉马拉的《回顾》可算是最为重要的有关著作之一,因为  相似文献   

3.
雷墨 《南风窗》2014,(11):72-74
<正>美国对俄祭出的金融制裁,被称为"聪明制裁"中的杀手锏。但从经济制裁成功的历史和逻辑来看,造成经济损失与制裁成功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5月13日,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表示,俄方将停止向美国出口发射军事卫星所需的火箭发动机。这是4月28日美国宣布对俄实施新一轮经济制裁后,俄官方首次采取反制行动。美欧对俄制裁会否再升级,端视俄会否"扰乱"乌克兰5月25日的总统选举。在后冷战时期,阵营分明且涉及世界性大国的制裁较量仅此一例。自从一战后经济制裁正式登上国际外交舞台以来,美国逐步成长为"制  相似文献   

4.
伊朗曾是美国在海湾地区的重要盟友。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美伊关系迅速交恶。美国视伊朗为“无赖国家”、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邪恶轴心国家,伊朗也同样视美国为最大的敌人和“大恶魔”。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开始对伊朗进行经济制裁。伊朗核问题突显后,美对伊朗政策日趋强硬,不仅扩大了对伊制裁范围,还以武力相威胁。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重压,伊朗在抗争中寻求外交突破。  相似文献   

5.
美国大战略的历史沿革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峰 《当代世界》2008,(11):6-15
就国际关系和国家对外战略而言,关于大战略的思考,和实践构成了人类政治思考和实践中最悠久的传统之一。美国著名军事思想家和战略史家爱德华·米德·厄尔在1943年出版的《现代战略的缔造者——从马基雅维利到希特勒的军事思想》一书首先提出了大战略的概念。英国著名军事思想家和战略史家利德尔·哈特在1954年首版的《战略论》一书中首先对这个概念做出系统描述,  相似文献   

6.
《吕氏春秋》包含着丰富的国家间政治思想,主要包括正义战争论、国家利益论、国家崛起论、战略诚信论、战争根源论等。本文对上述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辨析。笔者发现,《吕氏春秋》中的一些国家间政治思想旨在服务于秦国的统一战略,因而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尽管如此,《吕氏春秋》中的国家间政治思想仍有助于我们思考大国崛起的规律以及中国和平超越世界其他大国的前景,有助于我们思考战略诚信在中国对外政策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国际政治研究》2020,(1):F0003-F0003
本书基于美国军事、外交解密档案,梳理杜鲁门政府的对外政策决策过程、决策依据和主要考量因素,分析美国与苏联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军事和地缘思想四个战略领域中的角逐与竞争过程,以及美国在冷战爆发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论国际制度的本质特征及其与美国霸权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当今国际制度运行的内在动力、主体理念和多边主义协商与决策机制等国际制度本质特征的三个层面作为分析国际制度与美国霸权互动关系的框架 ,从理论上探讨了当今国际制度与美国霸权既协调又矛盾的互动关系。文章指出 ,在当前形势下 ,如何帮助美国从对外战略角度认识到“霸权的局限”和“霸权自我战略约束”的意义是管理国际制度与美国霸权矛盾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的发展使传统的国际政治深受影响,也促使各国制定相应的对外战略和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战略的不断调整体现了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过程。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对外战略体系宜从几个方面进行完善:更明确和具体地认识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利益;对自身进行更加清晰明确的国际定位;进一步拓展对外战略的范畴和领域;积极建设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为对外战略的谋划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外交:从多极化到多边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多极化战略也需与时俱进。本文认为,我国应在坚持多极化战略的同时,弘扬多极化战略所蕴涵的多边主义理念,大力开展多边主义外交,拓展21世纪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一、多极化战略开拓了冷战后外交新局面 苏东剧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政治孤立、经济制裁、外交封锁等手段对华实施全面遏制政策,企图实现“和平演变”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为了抵制美国的遏制政策,分化反华力量,中国在邓小平  相似文献   

11.
所谓国际政治资源,简单地说,就是指国际政治主体用来影响国际政治的手段与财富.它是随着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逐步提出来的.它的分类,可以从不同视角进行,可以分为硬性的和软性的国际政治资源,也可以分为长期性的和瞬时性的国际政治资源,还可以分为体制性和规范性、功能性和非功能性、结构性和非结构性国际政治资源等.开发和利用国际政治资源的形式主要有战争、军事威慑、经济制裁、政治动员、政治谈判、政治结盟、文化传播、政治协调、政治妥协、政治游说、利用高科技等.开发与利用国际政治资源是参与国际竞争、确立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高度重视这一课题.因此,要制订好行之有效的战略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地缘政治想象是特定民族和国家对不同地理区域政治—战略重要性的总体判断,在特定国家对外政策和国家战略的制定、实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自20世纪初以来,美国对西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想象在多位地缘政治学家的阐发下逐渐成形,并迅速构成美国亚太政策的主要精神线索。二战结束后,美国对西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想象虽经历不同阶段,但呈现出连贯一致的逻辑,即"美国是太平洋国家",在西太平洋天然拥有"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西太平洋的边缘海尤其是离岸岛屿(岛链)具有异乎寻常的战略价值,对美国控制西太平洋至关重要;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安全秩序中的"主导地位"是其全球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绝不允许亚洲大陆强国挑战其控制权,但对亚洲大陆的介入尤其是军事介入因形势不同而需慎重考虑。目前,随着"印太"战略的推出,美国对西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想象正处于一个延续与变形交融的关键阶段,这对美国区域政策乃至全球战略缔造的影响愈发突出。  相似文献   

13.
冷战期间,对外援助在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冷战的结束,对外援助的战略地位下降。“9·11”事件后,恐怖主义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威胁,布什政府提出了一套以反恐为核心的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开始重新强调对外援助的战略重要性。为了适应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实现对外援助战略效能的最大化,布什政府在对外援助的目标、机构和重点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调整,形成了与布什政府的新保守主义国家安全战略相适应的对外援助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的崛起,根本上是思想的崛起,特别是理论的发展完善程度,对于一个国家能否真正实现崛起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美国的崛起过程中,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最初,美国对崛起的理论准备,是紧紧围绕美国面临的现实政策问题而展开的。围绕“如何处理美国与世界的关系”问题,美国提出了与国内政治哲学相一致的国际政治哲学,确立了推动建立以自由民主原则为基础的新美利坚帝国外交大战略,形成了一个内部充满竞争又有机统一的美国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尤其是美国战略界关于国际管制模式的现实主义理论设计,以摩根索、凯南、基辛格、布热津斯基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国际战略家敢于直面美国国际政治现实,从美国大战略的高度为美国规划未来,为美国崛起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同时,美国将理论研究纳入制度化轨道,先后建立了公共智库制度、情报制度和政策顾问制度,为美国理论的战略与政策转化提供了可靠的支点。因此,美国的经验在于一个大国崛起,必须在国内和国际问题上确立一个内在价值和外在制度相一致的大战略理论及其制度体系,使之成为世界强国的理论支柱。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东亚安全战略及其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在美国对外安全战略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凭借超级大国的地位及在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绝对优势,美国不断调整其东亚安全战略,力图主导地区安全事务,在东亚扮演霸权国家的角色,为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服务.  相似文献   

16.
作为政策思想和行为的"大战略"或者"国家战略"反映现代世界的总体战和"总体冷战"的特性和要求,具有内在的扩张性、综合性和政治性。大战略的关键意义既在于协调和统御军事和非军事因素,也在于平衡和整合政策和制度的对内和对外的方面。在冷战时期的美国,"国家安全"理念不仅是对外政策和战略的统御性理念,也连带着国内政府组织改造、国家扩张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重建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突显以往受到忽略的美国冷战大战略与国家建构的历史进程之间的关系,也提示美国冷战战略和政策的历史根源、国家风格和复杂多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推进"民主"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目标。冷战结束后,美国大大提升了推进民主的地位,特别是布什在第二任期内,更是将推进民主作为全球战略的最重要目标之一。美国推进民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所以推进民主要服从于美国总体的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这就使得美国在推进民主时经常采用双重标准并且将推进民主作为贯彻总体对外政策的一张牌。美国推进民主战略客观上有助于民主政治在世界的扩展,但是却会对世界和平、地区稳定与安全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袁征 《当代世界》2014,(5):22-26
<正>在考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外关系时,人们会发现美国时不时会推出新的外交战略。奥巴马政府也不例外,推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鉴于美国超级大国的国际地位,其对外战略调整往往会引发全球和地区内一系列联动效应,因而引发人们的高度关注。二战后美国对外战略:调整与变化对外战略是指主权国家在对外关系中较长时期内带有全局性的谋划。所有具体的外交政策举措则是围绕对  相似文献   

19.
预防性外交最早由联合国秘书长提出,在冷战后的国际形势下得到不少国家的响应。但是,迄今为止,预防性外交的基本涵义及其构成要素还在争论中。笔者认为,事实上预防性外交作为全球治理的新手段,在现实的国际政治生活中,对于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涵义。我们需要根据国际政治的不同主体的利益、立场、地位和实力,来认识不同国际政治主体对于预防性外交要素的不同取舍。文章以联合国、美国与东盟在预防性外交问题上的立场为例,比较证明了这一论点。在此基础上,文章就中国预防性外交的战略和策略展开了初步探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关于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政治格局,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极为重要的现实问题。正确判断国际政治格局,是正确认识和研究国际问题的前提与基础。当前,国内外学者均十分重视国际政治格局的研究,并普遍作为一种基本方法,探索国际政治的演变规律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并为各自国家的对外战略出谋划策。提供建议。但是,当前的国际政治格局是一种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