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杭生 《党政论坛》2009,(10):26-26
胡乔木长期担任毛泽东的秘书,和毛泽东在诗词方面有交往。毛泽东的不少作品都曾反复向诗家,包括胡乔木征求修改意见。对于胡乔木写的诗词,毛泽东给予热情指导、精心修改。胡乔木曾感言:凡经毛泽东修改过的诗词“实有点铁成金、出奇制胜之妙”。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知识渊博,文学功底深厚,胸有诗词无数。他经常在讲话时针对实际,把诗词和一些经典文学名句改动一些字词,使效果出神入化,幽默深刻。活用诗词,析事说理,是毛泽东讲话的一大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3.
黄金旺 《党政论坛》2008,(16):26-26
毛泽东知识渊博,文学功底深厚,胸有诗词无数。他经常在讲话时针对实际,把诗词和一些经典文学名句改动一些字词,使效果出神入化,幽默深刻。活用诗词,析事说理,是毛泽东讲话的一大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4.
龙云 《理论导刊》2001,(10):49-52
毛泽东是一位革命家、政治家。毛泽东又是一位诗人。作为一个职业革命家,一生戎马,日理万机,为何还能创造出从内容到形式雄浑卓拔的诗词呢很多人震惊于这一现象,以致研究毛泽东诗词成为一门显学。据粗略统计,“从1957年至今,我国公开和内部出版的毛泽东诗词研究专著已有300多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有2200余篇,不仅如此,近几年出版的部分毛泽东诗词研究著作的印数都相当可观,多数在万册左右,甚至达到10万册,以至更多,在出版界竞争相当激烈的90年代,毛泽东诗词研究专著的印数如此之高,委实令人欢欣鼓舞,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诗词中的斗争精神主要体现为坚决斗争、敢于斗争、乐于斗争和善于斗争,其原因有个人经历和地域文化的影响,但究其根本是在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党的领袖之后,在思想上发生的深刻变化。毛泽东诗词中的斗争精神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善于把毛泽东诗词信手拈来,出神入化地妥帖引用,引导人们坚守和共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其中引用频率最高的毛泽东诗句,主要集中在坚持"人间正道"的初心使命、"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和"拒腐蚀、永不沾"的浩然正气等内容。在新时代,以毛泽东独特的诗化语言和精神力量引领我们深刻感悟毛泽东诗词的文化意象和精神意境,有利于坚守和共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强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多次引用毛泽东诗词,贴切顺畅,生动形象,增强了讲话和文章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增强了作品的历史厚重感、哲理性,升华了诗词的意境,给人以深刻的教育和启迪。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表达青年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鸿鹄之志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在古典文学欣赏和诗词创作方面也有着精深的造诣。在与同志、朋友和亲人交流思想的时候,他往往能够恰到好处地引用前人佳句或自己创作诗词,以诗通心声,入情入理。而毛泽东赠诗的对象,大都是在古典文学方面有根底、有兴趣的人。这样,诗通心声就愈发显得亲切婉转、简约有力,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一些名望很高的文人学者,毛泽东通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文献》2014年第2期刊登吴正裕的文章指出,美国斯图尔特·施拉姆教授和日本学者武田泰淳、竹内实分别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到,1946年,诗人佩恩在延安访问期间曾听说编印过一本收录有70首毛泽东诗词的诗词集。这一信息受到了毛泽东诗词研究者的高度关注,追根求源之后,终于在《林伯渠同志诗选》中发现了《读〈风尘集〉有赠》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诗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 ,毛泽东诗词对传统文化并不是简单的沿袭、借用、复归 ,而是有选择的吸取 ,吸取中有创新 ,是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的整合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补充 ,故而是一种继往开来的延伸性、创造性的继承。文章从毛泽东诗词的内容、艺术风格、艺术表达方面具体论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意象是构成诗的审美意境的重要元素,极具审美感染力.毛泽东诗词中创造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意象,特别是在"红旗"这一物象上他倾注了大量的笔墨和情感,使之具有了独特的意象美.统观毛泽东诗词中的"红旗"意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审美特征:象征美、动态美、情感美、色彩美.这些审美特征使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水平和审美意境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词《清平乐·六盘山》早已家喻户晓,是毛泽东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诗词之一。几十年来,《清平乐·六盘山》一直为人们所传颂,并把这首词作为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特别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这首词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指挥红军翻越六盘山时写的。其实,《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的最初形式,并不是现在人们诵读的样式,而是以自由体歌谣——《长征谣》的形式出现的。  相似文献   

13.
李喆 《党政论坛》2011,(18):54-54
毛泽东的词《清平乐·六盘山》早已家喻户晓,是毛泽东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诗词之一。几十年来,《清平乐·六盘山》一直为人们所传颂,并把这首词作为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特别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这首词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指挥红军翻越六盘山时写的。其实,《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的最初形式,并不是现在人们诵读的样式,而是以自由体歌谣一一《长征谣》的形式出现的。  相似文献   

14.
受近代启蒙思潮和一师求学经历的熏陶,毛泽东在主、客关系方面注重主体意识的张扬;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将张扬的主体意识淋漓尽致地渲染在其不同时期的诗词作品中。对主体意识的适度张扬则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对主体意识的片面张扬则是唯意志论。毛泽东诗词彰显的主体意识带来了双重意蕴: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而唯意志论则滞缓了社会主义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5.
纪念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毛泽东诗词”全国书画大赛,经有关部门批准,由湖南省长沙市文联组办,2月底在书画媒体公布,截稿为4月20日,共收到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日本、菲律宾、印尼、香港、澳门、台湾等不同国度和地区的9800多人的各类稿件16000多件,充分反映了国内外各阶层对毛泽东同志的爱戴和缅怀之情。大赛组委会邀请国内著名书画艺术家、评论家奉行“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隐名编号对来稿进行评审,评出特等奖5名,金奖10名,银奖50名,铜奖200名,优秀奖、佳作奖若干名。所有获奖作品均结集出版《毛泽东诗词全国书画…  相似文献   

16.
益岩 《瞭望》1991,(43)
《瞭望》第38期所载《不废婉约》一文,介绍了毛泽东主席对古典诗词的广泛爱好和锐敏的鉴赏能力,有不少珍贵的史料。但其中说到,毛泽东曾和柳亚子泛舟昆明湖上,“临别,毛泽东书写谢灵运和苏轼的名词赠给柳亚子:‘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叙述  相似文献   

17.
, 《侨园》2013,(1):52-53
初识陈玉和,还是在2012年7月的一次辽宁省级书画展的颁奖活动现场,此次书画展是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而举办的.陈玉和的书法作品毛泽东诗词《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在全省200余幅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  相似文献   

18.
钱玺仰 《学理论》2010,(17):153-154
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到内容,形式等多方面的限制。很多学者持诗歌不可译的观点,其弊端在于他们将原有诗歌作为最高标准,将翻译看作是文本之间的转化而忽视了语言外的因素。将意识形态论为基础,来分析毛泽东诗词的英译,探寻意识形态对诗词翻译策略的影响,试图证明诗歌在翻译中得到了新生,艺术价值在新时代得以延长。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蕴涵于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美更是丰厚无比,令人心动神摇,激情洋溢.  相似文献   

20.
丁毅 《党政论坛》2013,(22):10-11
《三国演义》是一部充满政治、军事智慧的长篇历史小说,毛泽东早年到韶山井湾里私塾读书时就喜读此书,三国故事从此“在毛泽东生命中扎下了根”。后来,毛泽东在一些论著、讲演、谈话中屡屡提及此书,可以看出他从中汲取到不少有益的养分。这部小说是否影响到他的诗词创作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