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部印发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实施方案》,这标志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开始进入组织实施阶段。农业部31个新农村建没示范行动对口指导与服务单位已陆续派出工作组,奔赴全国35个示范村(农场)和65个联系村,组织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作为农业部今年推进新农村建设"九大行动"之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将通过100个村的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按照"因村制宜、规划先行"的方针和"一村一品","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的思路,强化"主导产业强村、工商企业富村、科技人才兴村、生态家园建村、支部组织带村"五大支撑,重点从五个方面扎实开展工作,即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2.
韩芬 《传承》2012,(4):42-4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论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涌现了一批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其基本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在哪里;二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大勇 《新重庆》2006,(3):31-32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是巫山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要保持和体  相似文献   

4.
罗俊芳 《传承》2008,(18):42-4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足点在"村"、重点在"农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的素质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具备有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市场风险素质、民主法制素质、卫生健康素质等素质。  相似文献   

5.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全国各地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涌现出许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进典型.其中后石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对于我们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大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充分显示, 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 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它体现出五个"新":一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加快建  相似文献   

7.
白毅 《传承》2013,(9):58-5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科学发展观理论等基本理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依据。随着党和政府对农村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我国初步具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力,但"三农"问题依旧长期困扰,我们要抓好理论和现实迎难而上。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将其列为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宏伟目标的主要内容之一。有幸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训班,通过学习胡锦涛、温家宝、回良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论述、听取专家的精彩授课,以及与先进市县区领导的研讨交流,受益匪浅。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的理论研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湖北社会科学杂志社与湖北省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今年3月联合举办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座谈会。现将部分专家的发言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最近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专门研究了"十一五"期间推进新农村建设问题,并且发出了中央一号文件,人民日报刊登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论,党和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决心正在逐步变为实际行动。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多予少取放活以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等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政策的拓展和深化,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略的集中体  相似文献   

11.
切实解决农民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三农"处在基础的地位,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今年中央发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1号文件,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拉开了在新的历史进程中扎实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序幕。毕节是农业大区。农业人口众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在全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刊编辑部从本期起开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栏目,欢迎有志于"三农"问题研究的读者积极投稿。  相似文献   

12.
褚宝良  臧小桃 《人民论坛》2012,(36):236-237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村官"能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服务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应采取多种措施,创新机制,促进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后留村任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勿庸置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我国政府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重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它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 2006年2月14日-20日,中共中央又专门举办省部级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并在研讨班结束的当天公布了2006年的"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份高含金量的纲领性文件密集出台32条重大举措,破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诸多深层  相似文献   

14.
沈宣 《今日浙江》2007,(13):60-61
浙江省从去年冬季开始,着眼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围绕"培育新农民、弘扬新风尚、建设和谐新农村"主题,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把教育、活动、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足点在"村"、重点在"农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的素质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具备有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市场风险素质、民主法制素质、卫生健康素质等素质.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出台,破解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许多深层次问题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如何按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方针"要求,联系实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不断从理论上探讨,在实践中总结。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体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在农村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立足本地,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甘肃新农村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十一五"期间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在分析了甘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甘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心.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二十字方针。村级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极特殊的地位,担负着极其沉重的责任,探索有效服务的途径,是保证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中“两委”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之一是"管理民主";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