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似乎每到寒冷的冬天,对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气候变暖论断的怀疑声浪就会上升,有些人甚至认为“所谓气候变暖是‘皇帝新装’故事”,是发达国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策划的阴谋。  相似文献   

2.
陕西兴平市要建中国”西部无烟城”。“投资2284.77亿元人民币”.这一投资超过了目前三峡工程2039亿元的预计总投资!相当于兴平市2002年固定资产总投资的571倍。此事如果是真,其成功运作必将震惊中国乃至世界,堪称“天字号工程”;如果此事只是“皇帝的新装”,其也必将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编造神话金额最大的”画饼”。是幻是真,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其中迷雾重重……  相似文献   

3.
明太祖朱元璋被称为“平民皇帝”,他甚至被一些旧式史学家捧为“民族英雄”。这类说法不能说没有一定的根据。元廷灭宋,朱元璋在元末抗元起义中,削平群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不正是“民族英雄”吗!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朱元璋的家庭层次低得不能再低,穷得不能再穷。他当叫化子讨不到饭,当小和尚化不到缘,经常饿得头昏眼花,冷汗淋漓。他的投军,最初不过是混碗饭吃,哪有什么雄心、野心,后来居然打下了江山,这都是给环境逼出来的。这不是“平民皇帝”又是什么!既然是穷人出身的皇帝,对百姓总应该好点。现在让我们揭开史书…  相似文献   

4.
“心匪不仁计则穷,减夫派饷事重重,可怜三百年夭下,断送忧勤惕厉中。”这是清人萧正模咏崇祯皇帝的诗。诗中对崇祯皇帝作了“心匪不仁”而是在“忧勤惕历”中失去了江山的评价。在我国历史上,勤政往往是与致治联系在一起的,而亡国破家则往往与荒政密不可分,崇祯皇帝勤政而亡国,是历史上的一个特例。应当承认,崇祯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在他即位时,明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史书称他“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当机立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勤惕历,殚心治理。”他在位十七年中,既有东…  相似文献   

5.
孩子与“情歌”顺清上个星期,去朋友家串门,朋友有个一岁零八个月的儿子,活泼可人。话题自然很快就围绕着这位“小皇帝”了。“孩子是自己的好!”,在讲述了一系列有关儿子的“奇迹”后,夫妻俩让“小皇帝”站在我们中间,表演一支歌。“小皇帝”一点也不怯场,大大方...  相似文献   

6.
“我们看古代法制,一定要一分为二,看到它在具体历史中的合理性,……皇帝定法、法自君出第一个积极影响就在于它能修正、补充正律规定的不足,填补已有成文法的漏洞。”“皇帝对法第二个积极影响是皇帝给古代法律提供了合法性来源,给予了法权威的终极解释。”“皇帝对法第三个积极影响是圣王贤君的模范守法会带动整个社会守法观念的巩固,从而大大降低犯罪率和社会的不稳定性,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但是专制总是会带来很多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法的产生与存在始终是以皇帝的权力为归依的,这就使得大量的法律资源是为君主而耗费或服务于君主的”。“第二个问题即是存在‘权大于法’的问题,使得立法,尤其是司法断案带有某种随意性。”“再一个问题就是……不可避免地出现守法与毁法交替行进的怪圈”。“这本小册子,关注的视角是皇帝的司法。”“皇帝与法是历史上法制体系最精辟的概括,古代法制在方方面面都体现了这两者的关系。皇帝的断案是皇帝直接走上政法第一线,直接影响了法律的发展,展示了治理国家的‘治道’,它给我们提供了值得记取的历史经验,也留下了发人深省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7.
《今日民族》2012,(3):F0002-F0002,I0001
阳春三月,云岭大地绿意盎然。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春天似乎来得更早一些。灿烂明媚的春光里,茶山换上了“新装”,农田铺上了“绿毯”。  相似文献   

8.
汉武帝是中国两千年前的西汉时代的杰出皇帝,有一天,他要杀哺乳过他的奶妈即乳母。乳母向东方塑告急,请求帮助。东方塑跟乳母说:“皇帝特别残忍又坚持自己的意见,如果找别人去说情,只能死得更快。你临走时,只要老回头看我,我当然要想出奇的办法来刺激皇帝。”’皇帝下令把乳母押出去杀头,这时,乳母屡次回头看东方朔,东方朔在皇帝旁边,大声喊:“你赶快去。巴!皇帝如今长大了,难道记念你哺乳时的恩情吗?”汉武帝一听这话,感到悲怆,就赦免了乳母。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好劝解,要他改变主意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像汉武帝…  相似文献   

9.
批评活动的美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活动是什么?号称“批评的世纪”的19世纪的文学批评家们开始进行了理性思考。英国批评家阿诺德言其应为“超然无执”的“人生的批评”。俄国诗人普希金说“批评是科学”,“批评是揭示文学艺术的美和缺点的科学。”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别林斯基则认为:“批评不停地运动,向前发展,为科学搜集新的材料,新的素材。这是运动着的美学……”这些对文学批评的论断比  相似文献   

10.
漫画与幽默     
让路德国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仅能让一个人通行的小路上和两位批评家相遇了。“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批评家说。“我恰好相反!”歌德说完,笑着退到了路边。请寄标点来台奥多尔·冯达诺是19世纪德国著名作家。她在柏林当编辑时,收到一个青年习作者寄来的几首没有标点的诗。附信中说:“我对标点向来是不在乎的,如用时,请您自己填上。”冯达诺很快将稿退回,并附信说:“我对诗向来是不在乎的,下次请您只寄标点来,诗由我填好了。”漫画与幽默  相似文献   

11.
“危言在国为元气”张玉军安徒生在其空话《皇帝的新装》里说:有人“明明看见皇帝光着屁股.却说是帝的衣服多么好看”。这话意味深长,引发了我对当今国人阿波之风的一点思考。阿谀是一种毫无价值的“伪币”,它虽没有“牙齿”,可是建“忖头”也会被它啃掉。阿波之凤的...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批评学生时的一个误区是:我们往往是在竭力证明学生“不行”,证明学生错了。而我校有一个叫张正齐的老教师却认为,承认学生“行”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老教师的策略就是:他不是说“我行你不行”,因为这是学生最讨厌的了,而是说“你行”。  历史证明,当简单地批评某人“不行”时,其必然难以接受。像魏征那样的“直谏”,仅有少数贤明的皇帝才能虚心纳谏。我们难道要指望一个尚在求学的少年能像古代贤君那样从善如流吗?而如果像邹忌那样建议齐威王花钱买批评,这时的批评体现的是皇帝的贤明豁达,是皇帝的“行”。那么,“而…  相似文献   

13.
为岳飞平反     
岳飞短促而悲壮的一生事迹,800多年来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不管什么时代,只要国家有难,大家就会想起岳飞来。记得七七事变、抗日军兴后,我所认识的亲友,几乎家家都模仿岳飞所写的“还我河山”四个字,写来挂在墙上。在当时的抗日歌曲中,古诗词唯有岳飞的《满江红》响彻云霄。然而,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于这样一位英雄人物却产生了不少误解。岳飞被当成封建社会“愚忠”的典型,只知道有皇帝,不知道有国家,一举一动唯皇帝要他退兵,他就退兵;要收他的兵权,他就交出兵权;皇帝要他死,则“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于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评论界对于满族女作家叶广芩的“家族小说”《采桑子》相当一致的观点是,其创作中具有较浓厚的“贵族化”倾向,或者说其有“贵族心态”、“贵族意识”等等。之所以如此,当与作家本人的出身及家世有关。叶广芩本人系清代贵族叶赫那拉氏后裔,“叶赫那拉是一个庞大而辉煌的姓氏,以出皇后而著名,从高皇帝努尔哈赤的孝慈高皇后到景皇帝光绪的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中先后有五位姑奶奶入主过中宫,至于嫔、妃之类就更不在话下了。辛亥革命后,这个家族才简姓‘叶’”。(叶广芩:《采桑子》,第433页,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相似文献   

15.
讳癞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当过和尚,剃过光头,也曾偷过人家东西。当了皇帝以后,他对“秃”、“贼”一类字眼极为忌讳。据《剪胜野闻》记载,他还因此杀过一些无辜。杭州教授徐一夔,作贺表用“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赞语。朱元璋看了却勃然大怒,说“生”是骂他作“僧”、“光”是骂他光头,“作则”是骂他“作贼”。  相似文献   

16.
刘旭东 《求索》2013,(8):137-139
苏雪林的新文学批评把众多批评家的特点熔于一炉。其中,既有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知人论世”的特点,即把人格标准置入对作家的整体评价之中;同时,受茅盾的影响,重视对作家创作时代背景的分析;也遵循梁实秋对批评家的要求,在批评中敢于下判断;又不忘面对作品的感性体悟.认同李健吾式的“同情”,与所论者多处于同一处境,寻求心灵的呼应。  相似文献   

17.
靳友成 《中国人大》2009,(15):50-50
“告老还乡”,又称“告老还家”,“告”是请求,“老还乡”是年老回到家乡,“告老还乡”是指古代官吏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是古代官吏提前退休的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18.
各大媒体纷纷登载了歼-10表演机换上“新装”后的图片,庄重、美观、大气,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的涂装形象赢得社会各界盛赞。这一“盛装”亮相的背后,是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人员辛勤付出的智慧与心血。从歼-10飞机焕然一新的形象中,我们感悟到共和国六十年中国航空武器装备的沧桑巨变,感受到中国空军在这六十年征程中不断向前迈进的铿锵步履。  相似文献   

19.
作家刘心武在一篇文章中讲过“皇帝补裤子”的故事,说的是道光皇帝平常喜欢穿湖绉制的裤子,有一回裤腿上破了一块,他不肯再在做,便命内务府拿去补上破处再穿。后来裤子补好送回来了,做工精细,看上去天衣无缝,道光皇帝甚为欣悦,顺便问到费银几何,答曰:三千两白银。道光皇帝听了大怒,严责穷究。怒是可以理解的,就算湖绉御裤非同一般,每条新裤的成本铆劲算去,值三十两银子吧,而这补裤费却相当于一百条新裤所费。但内务府官员却不慌不忙地解释道:“皇上所穿裤腿,系属有花湖绉,剪过几百匹,鲜有花头恰合者,是以如是其贵。”道…  相似文献   

20.
有关我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史上的皇权主义,涉及的问题不少。但反映在农民战争中的皇权主义思想,它的含义究竟何属?还值得探索。斯大林在评论俄国农民起义的皇权主义说:“他们反对地主,可是拥护‘好皇帝’”。我国史学界对于“反对地主,拥护‘好皇帝’”这一含义,有不同理解。一般的认为,其含义是“反对地主,反对坏皇帝,拥护好皇帝”,或说“反对坏皇帝,拥护好皇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