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鞠九江 《党史文苑》2005,(10):35-39
200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在纪念日来临之际,家住江苏省如皋市如城镇的日本老兵伊藤郁子,通过电话向远在大洋彼岸的日本家人捎去问候.  相似文献   

2.
2010年9月2日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5周年纪念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这场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和损失是空前的。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3500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30万人以上。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4L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4L美元。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对日本战犯的审理,是抗日战争胜利后轰动世界的一件大事。中国政府把审理与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侦察、核准日本战犯犯罪事实的同时,启迪了日本战犯的思想认识,促使他们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为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审理日本战犯的过程中,中国政府贯穿了公正、严肃和法制的精神,宽大处理日本战犯,使新中国对日本战犯的审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审理,既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伤天害理的滔天罪行,伸张了人类正义;又把一些战争罪犯改造成为坚决反对战争、力主中日友好的骨干力量;同时把新中国竭诚和平和革命人道主义的精神传播到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4.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第二天,日军进攻香港,仅仅过了18天后,香港陷落,港督杨慕琦举出白旗投降.从此,香港落入日本手中长达4年之久.抗战胜利后,香港理应回到中国的怀抱来,那么,蒋介石为什么放弃收复香港的主权呢?  相似文献   

5.
吕春 《党史文汇》2006,(4):34-36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同祖国宝岛台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四次访问或过境日本霸占下的台湾岛,在台胞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胜利,曾激发起台湾民众一系列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在他不幸逝世时,期盼中国革命成功从而摆脱殖民统治的台湾同胞,对他们十分崇敬的一代伟人孙中山,表达了深深的哀悼.  相似文献   

6.
陈坚 《党员文摘》2023,(16):F0002-F0002
该作品真实再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军国主义向我国军民投降的场面.  相似文献   

7.
吴继金 《党史博览》2012,(11):44-45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为了蒙蔽和奴化中国人民,分化、腐蚀、麻醉中国军民的抗日斗志,破坏中国的抗日活动,实现其长期占领中国的野心,十分重视包括美术在内的宣传手段。他们宣称:宣传是实行各种战争的手段之一,尤其在思想战上,宣传是最重要的手段。"忽视宣传工作,就难以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美术宣传在日本侵华战争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为其侵略政策服务的艺术工具。在这方面,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日本侵略者向中国民众散发了大量的宣传画。  相似文献   

8.
硬币,既是货币,也是历史见证物和特殊工艺品.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的战略决战阶段,并最终取得胜利.这是一场伟大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是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为了纪念它,每逢大的周年纪念日,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发行硬币,以生动的形象、精美的画面,真实地展现了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战争全面胜利和赢得和平民主的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9.
明代中国商品在海外最大的市场是日本,但由于进贡体制及倭寇问题,明朝最终下决心对日本进行制裁,全面封锁对日本贸易.明朝的制裁使中国对日本贸易的优势延续数百年,并获得巨额利润.迄至清朝开放对日本的自由贸易,中国商品如潮水一般涌入日本,很快导致中国商品价格的下降,利润的流失.反而引致日本对中国商品的限制和对中国商人的制裁.可见,在国际贸易中,如何控制输出总量,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历经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下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大肆侵略中国和其他亚州各国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和卖国求荣的中国大汉奸们,最终受到了历史的惩罚和唾弃.远东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叛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后,对日交战各国就立即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着手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准备工作.著名的中国法官、法学专家梅汝敖是军事法庭的中国法官,中国检察官则是  相似文献   

11.
正9月3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开创,万众一心实现民族复兴伟业。习近平指出,69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将永载中华民族史册,永载人类和平史册。习近平指出,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  相似文献   

12.
1961年10月7日,毛泽东会见了日中友协代表团,他对日本友人说:尽管斗争是曲折的,但是日本人民的前途是光明的.中国革命经过无数次的曲折,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最后的胜利属于人民.  相似文献   

13.
许国荣 《党史博采》2008,(12):11-12
中国的抗战,是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携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上的全民族的抗战。中国抗战胜利的历史证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这场反侵略战争中,最终迫使日本侵略者投降。因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和发展,是争取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吕春 《共产党人》2006,(14):49-50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同祖国宝岛台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四次访问或过境日本霸占下的台湾岛,在台胞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胜利,曾激发起台湾民众一系列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在他不幸逝世时,期盼中国革命成功从而摆脱殖民统治的台湾同胞,对他们十分崇敬的一代伟人孙中山,表达了深深的哀悼。  相似文献   

15.
稼祥 《廉政瞭望》2003,(4):51-52
钓鱼岛的敏感,不在于其他,就在于它纯粹的政治和情感象征。伴随两国历史荣辱的钓鱼岛,好像是国家的幸运岛和光荣岛,日本没有完全失去,便没有安全战败;中国没有完全收回,便没有完全胜利,历史的创伤便没有痊愈。  相似文献   

16.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在华日军128万人向中国投降,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但当时仍有一小撮顽固不化的侵华日本军人,不甘心在战场上被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所打败,而换上国民党军队的服装继续参加中国的内战,原日本少将旅团长元泉馨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这个原本可以逃过惩罚回日本安享太平的战争狂人,最终落得个千年受唾骂、孤魂难东归的可悲下场。改装易名,出任太原绥靖公署中将顾问,成为“山西王”阎锡山的座上宾元泉馨原是日军驻山西长治的独立第十四…  相似文献   

17.
1932年4月,毛泽东率领红军东路军入漳,攻占了漳州城。这次战役在中共党史和军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今年是红军东路军入漳80周年,重温这段光辉的历史,将给予我们历史的启迪。一、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中央苏区发展的有利机遇1931年9月,中央苏区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就在这时,爆发了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对日妥协退让,把制止日本侵略的希望寄托在国际联盟的调停上.日本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到1932年2月,短短4个月时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沦为日本的占领地。  相似文献   

18.
80年前,日本发动了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终于胜利结束。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19.
潘洵 《红岩春秋》2011,(4):43-47
从对西北的初步筹划,到迁都川渝、西南抗日根据地的策定,西南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最终确立,又随战争胜利的到来而逐渐角色尽失。这其中,日本侵华造成的民族危机,蒋介石及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和中国抗战实力的判断和认识,与之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日本军国主义思维抬头.日本借口应对所谓朝核危机、恐怖主义、领土主权纷争、中国军事实力增长等一系列"威胁",不断紧修武备,调整军事战略,其结果是日本自身恶化了亚太局势,形成了对亚洲各国乃至全球的军事威胁.对世界人民而言,进行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的努力将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