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现阶段,如何进一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继续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当前农民工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的政治参与问题对我国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进一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工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文化素质、提高组织化程度,才能加强和促进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才能切实保障农民工的权益。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民工非物质利益权益保障问题我国应借鉴国际上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对农民工非物质利益权益保障进行法律制度安排,建立公正的社会代价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法治体系和社会信任法律体系,这对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董卫国 《工会论坛》2009,15(5):13-14
山西省共有农民工400万人,其中外省农民工100万人,本省农民工300万人,仅采掘、建筑、制造三大产业使用农民工人数就超过200万人。为切实解决他们面临的突出问题,应从七个方面做起:一是合理提高农民工工资;二是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三是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四是建立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五是依法保障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权益;六是进一步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七是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一直都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他们在社会转型时期处于弱势地位,其合法权益屡遭侵害,影响了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阻碍因素。从法治的角度出发,分析当前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的现状,探究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构农民工权益保障架构体系的设想,给农民工的权益以切实保护,对解决当前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难题,实现社会经济健康协调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问题,对于建设"美丽新泉城"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济南市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存在危机。应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与创新为切入点,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行城乡劳动力统一就业制度,为重塑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提供制度和体制保障;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充分发挥各级政府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主导作用,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为重塑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提供组织保障;以尽快建立健全保护农民工权益的专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为重点,为重塑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提供法律保障;以培植人文关怀的环境、构建人文关怀的体系为生长点,建立完善农民工的精神关怀机制,为重塑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提供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7.
城乡隔离、社会保障体系发育滞后和发展资源缺乏是导致女农民工劳动权益体系滞后的主要原因。建立女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体系需做到以下三点:改革制约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实施的相关制度体系;建立适应女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在性别平等主流化基础上的政策认可和组织化,建立女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体系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8.
徐福顺 《理论前沿》2008,(16):13-13
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队伍中的重要力量,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建设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当前。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涉及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和农民工进城就业相关的权益。包括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工资发放、工时、劳动安全、职业病防治、社会保险等;二是和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之后生活相关的权益。包括吃、住、行、子女入学、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象屡见不鲜,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合法有效的完善,农民工的权益受损现象日趋突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对农民工的保障权、就业权等权益现状的分析,总结农民工权益受损的表现形式以及通过扩大劳动法的调整范围,明确劳动者的相关权益,明确用人主体的法律资格,完善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律制度等法律途径,使得农民工的权益得到合法有效的维护。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现实保护二者在现实中存在差距.调查发现,农民工权益在当前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条件下还没有得到全面的认可,侵犯农民工权益的现象普遍存在.保障农民工权益要在全社会形成价值认同,即政府、社会、资方与农民工之间在农民工权益问题上达到一种价值共识,形成广泛认同的价值理解机制.农民工也要走自我发展(self-development)之路,成为现代社会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11.
弱者利益保护原则是国际私法追求实质正义和人文关怀的体现,它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突破和延伸,保护弱者利益原则已被各国国际私法所接受,并在立法中有所体现。文章从保护弱者利益原则的法理学基础入手,分析在具体的国际私法制度中,公共秩序保留、干涉性规则、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适当限制在弱者利益保护方面发挥的特殊作用,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国际私法对弱者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隐私权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私权是公民重要的权利,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公民隐私权遭到侵害的威胁更加突出,如何加强隐私权的保障也成为各国关注的课题。而本文立足于日本关于隐私权保障的有关判例以及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状况,对日本隐私权保障机制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对我国隐私权保障的问题等作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妇女占我国人口的半数以上,是劳动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其目前我国女性就业问题始终不容乐观,女性就业权的切实保护应值得社会普遍关注。文章就女性劳动就业的现实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所应采取的措施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如何更好的保护女性劳动者的就业权利,文章提出了女性劳动者就业权的保护现状;导致女职工就业权保护不利的影响因素和困难;加强女性就业权利保护的对策等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4.
行政补偿制度的建立具有深厚的法理基础,其法律价值体现在保护公民的宪法权利、实现公权力行使与私利益保障之间的有机平衡等方面。目前,我国在行政补偿制度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应当从明确行政补偿范围和方式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私人财产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起源于自然法学派的人权思想.私人财产权的法律化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而逐步发展、完善.随着法律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强调,私人财产权的保护与限制的冲突日益突出.在保护财产权以保障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的前提下,宪法可以对私人财产权进行一定的限制,主要措施有警察权限制、国家征用权、税收、国有化和没收.  相似文献   

16.
警察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应当享有名誉权,这有充分的法律及理论依据。当前侵害警察名誉权行为频发的原因在于警民关系的不和谐,媒体对警察的片面报道,警察机关内部维权不够到位,个别民警违法乱纪给警察队伍带来负面影响等,要从这几方面入手深化警察名誉权保障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7.
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属于一种特殊的人权保障范畴。就价值而言,人本主义是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逻辑起点,实现社会实质公平是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价值追求。在依法治国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主旋律的今天,法律以其强制性、稳定性、规范性成为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因此,面临着当前紧迫的弱势群体问题,我们同样必须通过完善立法、法律实施以及法律援助体制等途径来推进我国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民事抗诉制度可能影响申诉人或被申诉人的权益,但并非对私权的不当干预。对申诉人或被申诉人权益的影响,可以通过平衡民事抗诉中公权与私权的关系,既要依法适当行使民事抗诉权,追求维护司法公正的价值目标,又要注重维护当事人的权利,努力寻求二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治安检查是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也是发现治安问题,堵塞治安漏洞,消除治安隐患的一种行政管理措施。公安机关在执法中常常将治安检查权等同于刑事搜查权,对公民权利造成严重侵犯。在警察检查权的制度设计中,应将公共领域的检查权与私人领域的检查权作明确的区分;在公共领域进行治安检查应当以保障警察执法效率为主,适用宽松的法律控制,当警察针对私人领域行使检查权时,应当适用严格的法律控制;从尊重和保护公民宪法权利的角度着眼,公安机关应完善场所检查和公民身体检查的规则。  相似文献   

20.
与犯罪组织相比,有组织犯罪中的被害人处于弱势地位,其权利保护现状不容乐观。有组织犯罪的受害者具有众多性与分散性,不少侵害行为的发生与被害人自己的行为也有一定的关联,加上有组织犯罪行为往往具有隐蔽性,且犯罪组织往往自行控制犯罪后的事态,由此增加了被害人权利保护的难度,导致被害人知情权、程序参与权与被害恢复权的保护力度不够。因此有必要建立信息通告制度保障知情权,妥善地运用自首、立功制度并适度地推动合法化进程,解除被害人维权的顾虑,并设立被害人补偿基金,保障被害恢复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