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大陆女性社会学的发展与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金玲 《思想战线》2002,28(1):94-101
中国女性社会学并不是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 2 0世纪 70年代末至 80年代初中国大陆社会学的复兴中应运而生的 ,相反 ,它是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妇女问题”研究的产物。在近 15年的进程中 ,中国大陆的女性社会学在研究的立场上以价值中立为主转变成价值中立、女性主义共存 ,甚至出现了某种女性主义的倾向 ;在研究的理念上 ,将妇女视作一种角色的“特殊性”逐渐转变成更多地关注妇女的多种角色 ,注意把握妇女作为“人”的整体整合性 ;在研究的方法上 ,对策研究的主倾向被打破 ,形成对策研究、纯学术研究、参与式研究三足鼎立的局面 ,而参与式研究正在成为中国女性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一大特质 ;在研究内容方面 ,2 0世纪 80年代以“问题研究”为主 ,90年代上半叶以对“女人”研究为主 ,而从 90年代下半叶开始 ,“性别人”研究成为重点。这些变化的结果之一是 ,女性社会学由对社会学、妇女研究的依附走向相对独立 ,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女性社会学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2.
赵明 《中国妇运》2009,(4):29-31
“角色”原是戏剧中的名词,指演员所扮演的剧中人物。20世纪20—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将此概念引入社会学研究中。一般认为,“社会角色”是指与社会成员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社会成员的行为期望,构成社会群体组织的基础。只要是社会成员,都会承担并扮演某种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3.
一、社会学问题:研究对象、结构概念和方法论五十年代后期和六十年代初,保加利亚对社会学的对象和内容展开了讨论,反映了社会学与哲学分离的自然过程。在辩论中形成两种基本观点:一派坚持认为社会学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同一  相似文献   

4.
身份认同研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频捷 《前沿》2010,(2):68-70
认同(Identity)已经成为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类别、角色等概念相联系,揭示的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其概念发展脉络的梳理,总结出其在社会学研究中的意义并对当下的研究提出建议。不仅仅要从文化上对不同的身份群体加以区分,更要从社会资源分配机构上寻求其认同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法学     
社会学法学或者法律社会学具有一部连绵不断的发展历史。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初具规模,这时社会学法学的理论命题完全来自于欧洲学者;接下来是针对英美普通法环境的社会学法学逐渐开始发展起来,社会学法学不仅开始反思自己的特点,而且还推出若干非常重要的理论命题,如利益,社会工程,以及社会学法学的历史观等;在法律现实主义运动之后,社会学法学开始扩展到整个世界。20世纪70年代之后,社会学法学中出现了非常重要的、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分枝。这些分枝虽然也还使用社会学、以及社会学法学的术语和概念,但是它们突出了对占据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批判,开辟了新的认识层面。社会学法学的核心问题是法律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其中包括法律如何影响社会,又包括社会如何作用于法律。社会学法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法律发展,贯穿社会学法学的根本精神是重新认识法律,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法学思潮,社会学法学在展示了内部一致性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同的特色,不仅是研究侧重点的不同,而且还有地方化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西方民族国家产生后,国与国之间有了明确的边界,一国境内邻近边界的区域被称为该国的"边疆"。这一概念于近代传入我国。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其不得不经历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民族学、人类学及社会学学者扮演了主力军的角色。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考察时段,初步论述了相关学科的学者实现"边疆"概念中国化的努力与成绩。  相似文献   

7.
经济社会学概念最早于1879年由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创立,后得到马克思、韦伯等社会学大家的关注。经济社会学自初创以来,几经沉浮,在19和20世纪之交曾盛极一时,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复兴,并形成新经济社会学。经济社会学代表着经济学与社会学的交融,试图以一种更广的视角分析经济现象。本文对经济社会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探究,研究经济社会学背后的分析范式,对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学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8.
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创造性提出差序格局来概括中国社会结构的特征。新时期,国内许多学者纷纷围绕这一概念作进一步厘清和阐释,揭示了该概念工具的学术生命力。研究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差序格局对中国社会学发展的理论贡献,即社会学本土化理论建构中理想类型的大胆尝试;类型比较与历史多样性方法的运用;对中国传统方法论精髓的巧妙融会。并由此说明,差序格局概念工具的理论贡献,无论是对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实地调查抑或理论建构均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 社会学常用有关角色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杜会现象。所谓角色,在社会学里是指:与某个人在特定社会和团体中所占的位置相符的一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比如,教师这个角色意味着,他受到社会广泛的尊敬并负有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的责任。社会对于处于特定社会地位的人通常也规定了一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这就是角色期望。为了使个人完满地充当其应担任的角色,清晰、恰当的角色期望是必不可缺的,否则,个人将感到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社会角色理论来分析地方政府领导者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和这些角色之间的冲突,以及由此带来的地方保护问题,试图揭示地方保护的社会学根源,从而从社会学角度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社会角色理论磋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角色是沟通个人和社会的桥梁,社会角色是人的社会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社会化的结果,也就是社会角色的被承担和扮演。本文就社会角色理论作一磋探,以便揭示人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社会成员的内在机制。一、角色和角色丛“角色”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或团体中占有的适当位置和被社会或团体所规定的行为模式。角色丛,则是指同一个人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整体。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社会角色分类如下:其一,根据角色存在形态的不同,可把角色分为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和实践角色。理想角色,亦称期望角色,是…  相似文献   

12.
"共同体"是一个被广泛应用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的重要概念。自从20世纪80年代共同体主义流行以来,该术语越发成为当代政治哲学的关键词之一。但是,当人们沿着这条线索试图进一步理解"共同体"时,往往就会发现,关于它的论证乃至论辩在上述相关学科中其实一直未曾停息。因此,要想在政治哲学领域中精确地把握这个概念,就不能局限于遵循共同体主义者的用法(虽然他们的用法很关键),而必须沿着该词义的语义演化史从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运用方式进行细细梳理。  相似文献   

13.
法制文萃     
法制文萃警察的角色冲突西窗法雨角色,英文为role,带有性质、作用与机能的含义。警察的角色冲突指社会、警察部门与警察个人对警察的期待作用与现实的差异与冲突。警察角色具有社会学定义与心理学定义之分,其社会学定义是指警察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即警察是社...  相似文献   

14.
监狱作为一个微型而又充满张力的社会,有着丰富的社会学意涵和想象力。西方社会学界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将监狱作为社会学的重要议题进行了大量富有洞见的开创性研究,开启监狱研究的黄金时代。国外研究无论是在理论范式、研究视角,还是研究主题、研究方法都已经相当成熟和系统化,围绕监狱秩序的构建从犯人社会和监狱管理两个维度进行诸多研究。反观国内,自从20世纪20年代末严景耀先生开创监狱社会学传统以来,因种种原因这一传统被悬置起来,直到本世纪初一些学者开始重拾监狱社会学的重要传统开展相关研究。总体而言,国内学术界对监狱这一重要的社会学议题仍缺乏足够关注,已有研究也较为碎片化。对当代国内监狱社会学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启示:一是监狱秩序的合法性;二是恢复性监禁哲学与收容式监禁哲学;三是研究方法的多元性。未来监狱研究的发展方向可以从监狱秩序、服刑人员适应性、监狱比较研究、监狱历史社会学研究这四个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15.
对一部分文学作品,特别是一个文学角色,很难用好的坏的这样的形容词来评判;也不能用现实社会规范(即社会学称之为“制度化的文化”)作标准;当然也不可能脱离社会现实用纯理念性文化作标准。必须承认,文学作品中的个体人物在作品的环境是是有特定角色的,即使是文学创作中的文学角色,也不得不与现实社会规范下的角色文化发生关联,或认同,或批判,或超越。因此,是否可以这样假设:当文学角色与角色  相似文献   

16.
犯罪概念是犯罪学研究中的关键概念,社会学、刑法学等学科虽然就什么是犯罪都有 各自的表述,但囿于学科性质和研究目的,不能满足犯罪学的研究需要。犯罪学需要有自己的犯罪概念。 而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概念应当以犯罪的社会学概念和刑法学概念为基础,既要兼顾行为的性质和社会文 化内容,也要兼顾本学科功能和任务的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这个概念,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在一些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们的著作中零星地出现了,但是作为一种被学术界通用的概念,还是在这个世纪60年代的社会学领域里才最后得到公认的。今天,它已成为一个世界性概念了,一个世界历史中的关键性概念了,因为它表达和描述了一场巨大的有关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变动的一次性进程,一场无以伦比的、具有横扫世界之规模的、也是不断加速发展的进程。所谓“一次性”,就是指自它启动以来就具有的那种滚滚向前的不可阻挡性。人类现代化进程最先的起点,无疑可以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直至宗教改革…  相似文献   

18.
曹昭 《前沿》2010,(10):66-69
儒家的角色伦理指出了人们社会交往的一些必要条件,即使在今天,这种理论仍然给我们许多社会学上的启示,仔细分析儒家的角色伦理和哈贝马斯的理论,我们会发觉这两种理论在某些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有我们对传统文化加以扬弃,并不断借鉴、反思西方文化的理论精神,我们才能对社会交往、对人性等一系列社会学的重大问题有更清醒的认识、有更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正>把中华民族未来与青海自身发展、生态建设与社会发展、政府意志与人民积极性等有机结合起来,为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社会空间和舞台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对工业主义和资本主义所造成的环境灾难和社会危机的反思和批判中,社会学形成了新的研究范式——新生态范式,促生和象征环境社会学的诞生。环境社会学强调人类虽然具有其他生物无法比拟的突出特征,但他们仍然是全球生态系统中互相  相似文献   

20.
"本真性"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旅游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近年来这个概念被广泛地运用到了旅游研究中。研究从旅游者感知的角度,选择了新平大沐浴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态村为案例地,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旅游者对民俗旅游产品的真实性感知,讨论旅游者对民俗旅游产品"本真性"的在乎程度、方式、期望、要求、追求等方面的认识,并假设旅游者对民俗旅游产品的"定制化的本真性"的感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