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家暴案中受虐妇女不堪忍受施暴者长期的暴力行为而将施暴者杀死的非对峙型反击行为,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大都是在量刑上给予轻判,在定罪上并没有给此类行为以妥当的刑法评价。"受虐妇女综合症"说、将存续多年的家庭暴力视作整体行为或是正当防卫适用时间条件扩大化,这几种主张都不能成为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依据。强势性位于正当防卫和攻击性紧急避险之间的防御性紧急避险可以被我国现有的紧急权体系接纳,其可以针对危险源实施还击,为非对峙型受虐妇女杀夫的行为提供了一条合法化出路。  相似文献   

2.
家庭暴力的受虐者人数众多、对象广泛,妇女、子女、老人甚至某些男性等都有可能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一些受虐人群在走投无路、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选择了极端的"自救"方式--杀死家中的施暴狂.当前对受虐人群杀人案件的量刑标准极不统一,且存在量刑畸重的现象.由于受虐人群杀人犯罪有其复杂的原因,受虐人群作为长期受害者都不应判处死刑.对此类案件,应严格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通过司法控制死刑的适用,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专门的司法解释明确受虐人群杀人案件的量刑标准.并可以通过发布典型判例对下级法院给予量刑指导.  相似文献   

3.
在防治家庭暴力工作中,如何处理家庭暴力施暴者,成为国内外警界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家庭暴力施暴者之所以实施暴力,是与社会文化中对丈夫惩戒权的认可、社会上和家庭内的权力与控制关系、男性在社会化过程中暴力倾向与行为的养成分不开的。针对施暴者,国内外警察采取了惩处与打击、教育与矫治两种策略。  相似文献   

4.
单纯惩罚家庭暴力的实施者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家庭暴力更加严重。因此,从被害人的角度研究家庭暴力受害妇女的被害性,指出受暴妇女自身存在的阻碍家庭暴力解决的被害性因素,分析施暴人与受暴人相互作用的机制,以此减少施暴人实施暴力行为可资利用的条件,比单纯地惩罚家庭暴力的实施者更具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正在监狱服刑的受虐杀夫女犯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分析总结出她们杀害被害人的原因包括经常遭受被害人的家庭暴力、受虐之后得不到亲人和社会组织的有效支持等外部原因;以及文化水平较低、对家庭暴力的错误认知和不稳定情绪、法制观念淡漠等受虐杀夫妇女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论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公害。作为一种落后、野蛮的社会痼疾,是困扰全球实现男女平等和妇女人权的最大障碍。20世纪70年代以来,家庭暴力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各种调查和研究表明:家庭暴力是一个跨越国界、意识形态、阶级、种族和少数人群体的全球问题,家庭暴力的施暴者主要是男性,妇女、儿童是主要受害者。本文试从家庭暴力的概念、类型、特点入手,分析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及现状,从而尝试提出一些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受虐妇女"以暴制暴"犯罪是指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用暴力对抗暴力并由被害人转化为犯罪人的一种犯罪形态。该类犯罪当事双方既是被害人,又是犯罪人,角色重叠十分明显。从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看,二者皆具有明显的被害性和违法犯罪性。预防"以暴制暴"犯罪,必须首先防控严重家庭暴力犯罪,然后从"去被害性"入手,通过政策倾斜、宣传教育等多种形式,改善"男尊女卑"封建文化传统塑造的刚性、支配趋势的男性气质氛围,提高女性自主、自觉意识和主体意识,并建立一个统一组织、协调的全方位、全覆盖的反家庭暴力社会服务体系,为受虐妇女提供一个畅通的公力救济的维权途径,才能有效预防"以暴制暴"犯罪等家庭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现象 ,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我国 195 0年《婚姻法》和 1980年《婚姻法》均未对家庭暴力问题作出明文规定。近年来 ,家庭暴力造成的危害愈来愈严重 ,为此 ,修改后的《婚姻法》不仅将禁止家庭暴力作为其基本原则的重要内容 ,而且对施暴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措施和法律责任。了解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和对家庭暴力施暴者的法律制裁措施 ,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我国有关研究机构调查夫妻打架动手频率问题,有34.7%的人承认有过家庭暴力的经历。受害者主要是妇女,占家庭暴力受害者的90%以上。在我省,被丈夫施暴受伤引起婚姻家庭纠纷问题的案件占该类案件的30%以上。家庭暴力危害极大。从我省的情况看,家庭暴力危害主要表现为:一是导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以来,家庭暴力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为了应对这一跨越国界、人群的全球性问题,西方许多国家全面展开防治家庭暴力的法律改革,其中警察介入家庭暴力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律规制体系。无论在基础理论领域,还是在刑事立法和司法政策方面均有重大的发展与突破。警察有权主动介入家庭暴力,对家庭暴力的受害者采取特殊保护措施,对施暴者采取限制措施。警察对家庭暴力实施者的逮捕权也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地位不断提高,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女性暴力犯罪也日益突出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研究女性暴力犯罪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文章是对狭义的校园暴力即在校学生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进行的研究与探索.通过对暴力文化的社会学分析及其与校园暴力关系的剖析,重点研究了暴力文化环境对青少年潜移默化的影响,得出暴力文化泛滥是校园暴力愈演愈烈的内在动因,同时以"马加爵案"为例在社会文化环境层面分析了暴力文化的负面作用.最后借鉴国外一些校园暴力的预防理论,提出了我国校园暴力主、客观双向预防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家庭暴力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家庭暴力有其自己的特征.我们可以从功能主义、冲突论、交换/控制论和女性主义社会学视角几方面审视家庭暴力的成因,并对反家庭暴力的对策进行初步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狭义的家庭暴力是亲密伴侣之间存在的暴力行为。广义的家庭暴力的主体范围可以扩展到家庭成员之间。家庭暴力的行为内容包括身体暴力、经济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心理暴力等。由于家庭暴力本身所具有的行为隐秘性以及起诉率低等特点,使得家庭暴力的遏制存在很大的难题。同时,家庭暴力中以暴制暴现象日益突出。因此有必要加强家庭暴力的预防与治理,以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反劫持“以暴制暴”传统处置模式是与法治社会、生命至上理念和现代文明相悖的。反劫持行动应以外交式、绅士式、慈善式、和缓式的模式来进行,以求得稳中有重、控中有效、放中有收、刚中有柔的终极效果。否定“以暴制暴”传统处置模式的实质是用人性化的谈判方式解除劫持危机,并通过法律程序追惩犯罪。  相似文献   

16.
反家庭暴力对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家庭暴力的防治 ,必须建立完善的“配套工程” ,加强反家庭暴力的法治观念教育 ,提高国民对家庭暴力的认识 ,维护正确的家庭观念 ,并将其渗透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国情 ,只有立法、社会救助与普法相结合 ,才能真正做到预防与消除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17.
家庭暴力的核心是权力和控制。在现实生活中,国内外都存在着男性作为家庭暴力受害人的现象。从表象上看,男性作为家庭暴力受害人存在着身体力量较小、社会资源占有量较少、"男性气质"不够突出等特点。但透过表象,这些特质都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是父权制社会的刻板印象,是男女不平等、性别关系不和谐的反映。家庭暴力的代际传递、社会习得及现行法律有效救济机制的缺乏是造成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通过设立专门针对男性的庇护所、家庭暴力防治法的专项立法,并通过在多元、多机构社会干预中对男性作为家庭暴力受害人问题的关注,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性别平等,从而构造男女平权的性别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间的侵害对方身体、性和精神的伤害行为。针对已成为社会问题的家庭暴力 ,我们应采取如下对策 :强化婚姻家庭领域道德与法律的共同调控功能 ;尽快制定有关制止家庭暴力的专门性法律 ;扩大社会支持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19.
家庭暴力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家庭暴力受害者而言,婚内赔偿能给予其切实的保护和救助。本文对家庭暴力婚内赔偿的现实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家庭暴力婚内赔偿的内容,并提出了构建家庭暴力婚内赔偿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警察机关作为公权力机构的一线代表,对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江苏4地10个派出所的调查,结果显示:警察对家庭暴力的整体认知状况、对法律干预的态度、对法定干预职责的理解等都有所改变和进步,但由于培训、立法、机制等方面的原因,警察机关的干预作用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要重视警察防治家庭暴力意识和能力的培训,制定专门的家庭暴力防治法,建立反对家庭暴力的专门委员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