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McEwen和Stamp氏等曾用感染羊流产衣原体的胎衣或羊流产衣原体接种卵黄囊繁殖后制成的灭活苗,接种羊只后可产生高滴度的补体结合抗体,如制成矿物油佐剂苗,1次皮下注射所产生的免疫力可持续3年。近年来,英、法以及苏联等国,预防羊衣原体性流产,仍使用卵黄囊灭活苗。 1981年起,我们在羊衣原体流产病原研究的基础上,用从甘肃和青海省分得的绵羊和山羊流产衣原体,试制成羊流产衣原体卵黄囊甲醛灭活油佐剂苗(以下简称灭活苗)。经过一系列的免疫试验证明,这种灭活苗,注射怀孕绵羊和山羊,均很安全,最小有效免疫量为1ml;免疫持续期和有效保存期,均在2年以上,按《羊流产衣原体卵黄囊甲醛灭活油佐剂苗制造及检验试行规程》(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应用免疫电镜技术(IEM)吸附法、装饰法、吸附和装饰结合法以及沉淀法检测羊流产衣原体,并以直接法做对照。实验结果表明,这4种方法适用于检测羊流产衣原体,处理的样品在电镜下均较直接法处理的样品清晰,对于观察羊流产衣原体的形态以及对本病的诊断都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羊流产衣原体(黄株)鸡胚卵黄囊培养物磨碎稀释经差速离心提纯,制成衣原体悬液。羊衣原体阳性血清批号8806,补体结合效价为1:256。阴性血清。上述材料均由我所羊衣原体研究课题组提供。  相似文献   

3.
动物衣原体病是由鹦鹉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病原可通过病畜禽的排泄物、分泌物及流产胎儿胎衣在动物之间和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播,有的动物还可经呼吸道、交配等而传染。 (一)羊的感染 鹦鹉衣原体的羊衣原体株可引起羊的以流产为主的多种疾病。1981年在西苏格兰一群绵羊中有156只母羊发生流产,约占11.4%,Brodie等(1983)认为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的,流产期间和流产后的血样分析,大多数流产羊有高滴度的鹦鹉衣原体抗体。Martinov(1883)报道,在保加利亚15个地区的3808只绵羊中有1263只发生流产,补体结合试验(CF)所检流产羊中有653只是衣原体引起的,占52%,其抗体滴度为1:32~1:2048。Andreani(1983)对意大利部分省的绵、山羊流产作了流行病学调查,在7个省27群的440只绵羊中,衣原体阳性105只,占23.86%,群患病为23/27;并证明从法国进口的21只绵羊和3只山羊也患有衣原体病。Purohit等(1983)在对印度的绵、山羊衣原体性肺炎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从母猪流产胎儿病料中分离到3株衣原体,将分离株鸡胚卵黄囊膜悬液接种7日龄鸡胚能致鸡胚规律性死亡;碘染色阴性;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对鸡胚致死毒价为10-9ELD50/0.4 mL;该毒株能使小白鼠在3 d内全部死亡.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鹦鹉热衣原体;采用该场分离毒株制备的灭活苗免疫注射,母猪流产率由免疫前的37.21%下降到4.42%,降低了32.7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1989、1990年我们对西安市部分奶牛场所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布氏杆菌病、牛白血病、牛蓝舌病均为阴性,而衣原体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率高达28.31%,在这些牛场中常有流产、犊牛关节炎、犊牛肠炎等病例发生。采集流产病料,接种鸡胚卵黄囊培养,分离出2株衣原体(CCS_(10)株和CCS_(15)株),未分离出相关致病菌。分离株接种鸡胚卵黄囊能致鸡胚规律死亡,剖检死亡鸡胚可见明显病变,卵黄囊膜涂片镜检能观察到大量原生小体。代表株CCS_(15)  相似文献   

6.
免疫酶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免疫化学测定技术。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于人和畜禽的衣原体抗体的检测,只是近几年来才开展研究。自Lewis(1977年)报道了用ELISA法检测衣原体抗体以来。Evans(1982年)和Nancy J.(1983年)又分别报道了用ELISA检测人血清中衣原体抗体的试验,之后Evans(1983年)又发表了用ELISA法检测鸭血清中衣原体抗体的试验报告。他们通过ELISA与CF(补体结合反应)和MIF微量荧光试验)比较,认为ELISA是一种简单、方便、敏感的试验方法。用ELISA法检测羊衣原体抗体,在国内还未见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ELISA法检测羊衣原体抗体的试验。其结果:免疫及强毒感染山羊95%表现ELISA阳性;健康对照山羊均表现为阴性反应;从送检的流产山羊血清样品中,有61%查出了衣原体抗体。  相似文献   

7.
1981~1990年,我们用从甘肃、青海省的绵羊、山羊和猪分离到的流产衣原体制造羊流产衣原体灭活苗28批(以下简称羊灭活苗),350多万ml,免疫羊近100万只;试制猪流产衣原体灭活苗6批(以下简称猪灭活苗),30000多ml,免疫猪2000余头,室内外试验证明,对羊、猪衣原体性流产的预防效果显著。按《试行规程》要求,灭活苗的免疫效力要用本动物进行检验,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这种检验方法比较繁杂费时,而且对试验动物的要求条件也比较苛刻。为了寻找简便方法,我们作了用小白鼠代替本动物检验羊、猪灭活苗免疫效力试验。  相似文献   

8.
1950年Stamp首次报道了羊衣原体性流产之后,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羊流产衣原体的发育形态。本文作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及血清学检查等项研究,于1980年认定在我国甘肃、内蒙古和青海等省(区)的一些主要养羊地区,存在着羊衣原体性流产。由感染衣原体的FL细胞培养物制片和鸡胚卵黄囊膜涂片,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农场,于1980年家畜布氏杆菌病得到控制以来,在猪群中仍不断发生流产。该一中队生产母猪流产率高达56.1%,三中队流产场率为31.3%。为了查清其流产原因,于1986年对流产母猪群进行了衣原体病血清学调查。采集被检血清333份,经补体结合试验检验,阳性101份,阳性率为33.3%。所采病料,经鸡胚卵黄囊培养,分离到鹦鹉衣原体。人工接种怀孕母猪可引起流产。为控制本病流行,按《羊流产衣原体甲醛灭活油佐剂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从患有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腹膜炎和脾肿大的病死鸡中分离到3株衣原体(JLC-3、JLC-5和JLC-6株)。该分离物接种7日龄鸡胚卵黄囊能致鸟胚在96~120小时内规律性死亡。剖检死亡鸡胚可见明显的病变,卵黄囊膜涂片镜检能观察到大量原生小体;交叉补体结合试验证明,该分离物能与标准衣原体补体结合试验抗原和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反应,具有抗原相关性;对磺胺嘧啶的具有抵抗力;碘染不着色;对鸡胚的致死毒价为10~(11)ELD50/0.4ml;静脉途径接种小鼠后产生毒素,在24~48小时内致死小鼠; 经提纯后在电镜下能观察到衣原体的原生小体和始体。以上结果表明所分离到的衣原体为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将该分离物分别以腹腔、滴鼻、口腔途径接种7日龄雏鸡,并接种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结果腹腔和滴鼻途径接种能复制出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病例。  相似文献   

11.
针对红河州山羊妊娠期流产严重的现象 ,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学检查、实验室诊断、人工感染试验和治疗试验。结果发现 ,妊娠母山羊流产现象覆盖全州 ,且流产率以每年 11.5 0 %的速度递增 ,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 30 .82 % (12 10 / 392 5 ) ,衣原体抗体阳性率为32 .31% (12 6 8/ 392 5 ) ,其中弓形虫和衣原体双重感染阳性羊占 9.35 % (36 7/ 392 5 ) ,未检出布鲁氏菌抗体阳性羊 ;自流产胎儿肺抹片中发现弓形虫滋养体包囊 ,7份流产胎儿中有 6份分离到衣原体 ;用土霉素及复方新诺明治疗有明显效果 ;人工感染试验能复制出与自然病例相同的病例模型。调查结果表明 ,红河州广泛流行的山羊妊娠期流产的病原是弓形虫、衣原体 ,2种病原单一感染或混合感染是造成流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山羊流产对华池县养羊业的发展危害十分严重,据调查,1981~1986年全县山羊流产105614只,平均每年流产17602只,流产率高达20%~40%。特别是1984年,全县山羊流产32404只,流产率高达44.6%,给畜牧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经流行病学调查证明本县山羊流产的主要病原是鹦鹉衣原体,还从少量病例检出了布氏杆菌病抗体(《中国兽医科技》,1990年第3期)。为了尽快预防羊流产,在基本确定病原的基础上,我们用山羊流产衣原体灭活苗和布氏杆菌弱毒苗进行了免疫试验。结果表明用衣原体灭活苗免疫的羊群流产现象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3.
羊衣原体病在我国部分地区流行严重,羊的流产率为10~20%,羊群感染率高达60%。为预防和控制本病的流行,我们开展了羊衣原体性流产卵黄囊甲醛灭活油佐剂苗的研究。经室内外免疫试验均收到了良好效果。该苗又经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其结果与免疫试验结果作了比较,认为此法可以作为羊衣原体性流产灭活苗免疫效果的辅助检测方法,也证实该苗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我县蓄集公社近几年来羊只流产甚为严重,为了找到流产的主要原因,我们先后搜集流产胎儿病料559份进行病原鉴定工作,只检出布氏杆菌、沙门氏菌等病原菌7份,检出率为0.91%~3.9%。虽然对本公社所有羊群连续数年进行了布氏杆菌苗的气雾免疫,但对降低流产率的作用并不明显,因此认为布氏杆菌不是该公社流产的主要病原。自1980年起我们用直接补体结合试验诊断衣原体,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1985年青海海西州德令哈农场猪群发生流产和死胎率高达30%,为了查清流产病因,同年在该场采集猪流产胎儿10份,进行病原分离,从8份病料涂片中见到了衣原体原生小体,并分纯2株猪流产衣原体(CPD_8,CPD_(13))。另外,又从流产过的母猪群采集血清333份,用衣原体补体结合试验法检查,检出阳性101份,阳性率为33.3%。为了预防衣原体性流产的危害,笔者应用在农场分离的猪流产衣原体,试制成灭活苗,进行免疫预防试验,取得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用羊衣原体灭活苗经后海穴注射免疫山羊,第15大有2/4检出血清抗体,且滴度较低,至第75天血清抗体达到高峰,一直维持到113天;皮下注射免疫的山羊血清抗体虽出现较早,但在后期的抗休滴度和持续时间略低于后海穴注射免疫组。对初产怀孕绵羊和山羊用灭活苗后海穴注射免疫后,在怀孕后期用羊衣原体强毒攻击,均获完全保护。田间试验中后海穴注射免疫羊13020只,皮下注射免疫羊4078只,另设对照羊3151只,经一个产羔季节观察,后海穴注射免疫羊的流产率为1.64%,皮下注射免疫羊的流产率为1.96%,对照羊的流产率为5.21%。后海穴免疫剂量仅为皮下免疫剂量的1/3,采用后海穴免疫途径可节省疫苗用量,降低免疫费用。  相似文献   

17.
我们曾用常规平板凝集反应(SPT)、常规试管凝集反应(SAT)、酸化平板凝集反应(CT)、半胱氨酸凝集反应(CY)、补体结合反应(CF)、缓冲试管凝集反应(BTT)六种血清学方法对用布氏羊五号苗气雾免疫的47只健康绵羊多次检验。初步证明在免疫后1年检疫,还有少数羊只的抗体仍不能消失。这给运输检疫和市场检疫工作带来较大困难,易将菌苗免疫与自然感染相混淆,是一个值得动检部门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羊的衣原体性流产是由鹦鹉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发现存在有此种病,它不仅对畜牧业的发展造成巨大危害,同时也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例如在英国,每年由于此病原引起羊衣原体性流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2000万英镑左右;在我国,许多省区都证实有此病的存在,特别是在牧区流行范围更大,有的牧区羊只由衣原体引起的流产率高达  相似文献   

19.
应用目前国内的布氏菌猪二号苗和羊五号苗接种山羊后,机体虽能产生抗感染免疫,但同时也产生常规血清学诊断抗体,特别是多次用苗后其血清抗体长期不消失,使得常规血清学诊断方法不能区分畜群中的自然感染病羊与菌苗接种羊,由此给布病的检疫、淘汰病畜造成困难。中国兽药监察所等单位于1982年开始研制布鲁氏菌无凝集原性菌苗,所筛选的制苗菌羊布鲁氏菌粗糙型M-111菌株具有免疫原性好、遗传性稳定、毒力稳定等特性;接种绵羊后保护率达到83.85%~100%(包括口服和肌肉注射免疫);接种动物不产生常规血清学诊断抗体(包括SAT、RBPT,CFT抗体);稳定性和血清学特性明显优于国外的  相似文献   

20.
在控制羊衣原体性流产中,由于死疫苗无效,而在鸡胚卵黄囊和细胞培养中传代减毒制备活疫苗没有成功,因此作者试图分离温度敏感突变株(Ts株)以制备活疫苗。 用鹦鹉热衣原体AB_7株作为亲本株。该株是从流产羊羔分离的,然后在鸡胚传至第二代,它对小鼠也有致病力。用AB_7株感染McC_0y细胞单层,孵育24小时后移去培养液,加入含有10微克/毫升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asoguanidine, NTG)的PBS,35℃孵育0.5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