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你刊1980年第5期发表计浩同志的《弓形体在细胞核内外无性繁殖的研究》一文,报告了他“在弓形体细胞培养活体观察中有了新的发现:虫体除在细胞浆内繁殖之外,在细胞核内也能繁殖”。以后,《中国农业科学》1980年第4期也登载了这篇文章。同年7月17日《光明日报》刊登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关于“揭开弓形体原虫在细胞核内寄生繁殖的秘密”的通讯报道,更明确提出:“查阅国际兽医公报(六十至七十年代)上提及的有关文献均未见到类似报道,经有关专家、教授鉴定,确认是一项新的发现”,从而“解决了国际上十多年来有关弓形体原虫是否在核内寄生这个未定的问题,为弓形体病理机制和生活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弓形体(Toxoplasma gondii)的组织培养及其在组织内的分裂繁殖与传代培养,曾做了较为详细的观察(兽医科技杂志,1980年第1期)。现在报告弓形体的快速原虫(Tachy-zoites)用不同剂量的Co~(60)γ-射线辐射后对细胞的活力关系,目的是观察辐射虫体侵入细胞的能力与繁殖的抑制作用,从而探讨获得弱毒抗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自从Hutchison于1965年首次报告在弓形体感染猫的粪便中排出很强抵抗型的弓形体以后,引起了对弓形体生活史及卵囊感染性的广泛研究,并认为猫是弓形体的终末宿主。逐步认识了猫作为弓形体病传染源的重要性。在我国,1977年夏季以来,先后在一些省、市发现暴发性和散发性的猪弓形体病。但是,对其传染来源和感染途径尚不十分清楚。而了解弓形体卵囊的感染性,探索弓形体病的感染途径,对于认识弓形体卵囊作为自然界弓形体病的传染源,对于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都具有现实的意义。我们以含有弓形体卵囊的猫粪感染猪及小白鼠获得成功,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以供参考并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1979年12月在我县良种繁殖种猪场进行过猪瘟、猪丹毒、猪肺疫预防接种的猪群中发生一种以高热、喘气、皮肤红斑为主症的疾病,引起猪只急性死亡。从二头猪的脑、肺、肠系膜淋巴结中查到弓形体,又经用小白鼠作虫株分离,从死亡小白鼠的脏器及继代小白鼠的腹液中查到了大量弓形体,从而确诊为猪弓形体病。  相似文献   

5.
泰氏焦虫(Theileria spp·)的生活史,已经Theiler(1902),Koch(1923)和Gonder(1910)等人详细研究过。进一步的研究仍在进行中[Cowdry和Danks(1932)(1933);Neitz(1957);Reichenow(1940)]。但是,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从蜱叮咬牛只起,到淋巴结内出现考赫氏体,有十余天的间隔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既不清楚虫体的繁殖部位,也不明了繁殖的方式。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认识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  相似文献   

6.
当前,组织培养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手段已应用于家畜寄生虫病的研究领域,尤其在原虫病的研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自Gavribov等(1938)报道了乌疟原虫(plasmodium capisfrauni)红外期体外培养以来,Tsur(1945)进行了牛环形泰勒焦虫(Theileria annulata)裂殖体在离体组织中生长繁殖的研究。Hulliger等(1964)用分散细胞单层来大量繁殖Tannulata裂殖体。patton(1965)在初代牛肾细胞上观察了脆弱艾美尔球虫(Eimeria tenella)无性期的发育。Dorna(1970)在细胞培养中观察到了鸡球虫完整的生活史。然而组织培养中原虫的培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兔抗猪IgG 荧光抗体(IgGFA),对弓形体虫体涂片进行IFA染色,检查了人工接种弓形体猪、现场自然感染弓形体猪和屠宰猪的血清样品共444头份。在这些样品中,检出弓形体阳性血清样品的抗体滴度在1:16~1:1024之间。 本文叙述了兔抗猪IgGFA的制备和弓形体IFA染色的操作方法,并对试验检出弓形体抗体的滴度结果和IFA诊断猪弓形体病的实用价值,做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弓形体病是由弓形体原虫感染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的疾病。过去由于对本病缺乏认识,而将猪弓形体病统归于猪“无名高热”病群中,又因猪弓形体病所表现的症状与猪瘟难以区分,往往误认为猪瘟。我省在六十年代就出现猪无名高热病,直至现在尚未查清。为此进行了猪弓形体病的调查研究。 (一)血清学检查 1982年7月至1983年12月对贵州省八个地、州、市的23个县(区)的52个单位饲养的猪、耕牛、奶牛、绵羊、山羊、奶山羊、鸡、兔、狗、猫、豚鼠等动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有关家畜弓形体病以及家畜弓形体抗体调查的研究报道甚多,但多涉及猪、牛和羊,有关马属动物的感染情况则未见报道。我们应用间接红细胞凝集反应(IHA)检查了四川省18个县(市)马、骡血清中的弓形体抗体,现将情况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0.
弓形体病是由一种龚地弓形体(Toxoplarma gondii)所引起的寄生虫病。这种虫体可以寄生于多种家畜、禽类及一些野生的温血脊椎动物和冷血动物,人也可以感染。在美国和德国于1952年首先报告了猪弓形体病。1956年后许多国家亦相继有本病的报告。在我国,最早在福建曾于猫、兔、猪及豚鼠体内发现了弓形体。1977年8月,上海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及上海市乳肉管理所病畜化制站由病猪体内分离到弓形体,并诊断为猪弓形体病。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于1955年由于恩庶等人首次发现弓形体之后,相继从猫、兔、猪、豚鼠、罗赛鼠等五种动物体内分离出弓形体。关于羊的弓形体国外虽有资料记载,但国内未见报道。现将我们发现的羊弓形体病报告如下。 (一)发病与流行情况 铁岭种畜场三台分场饲养的美利奴细毛羊,全群营养状况良好,饲养管理正常,可是1978年1月上旬在妊娠母羊中发生了流产。  相似文献   

12.
自1908年法国学者Nicolle和Manceaux首次在非洲分离出弓形体(Toxoplasma gondii)以来,不少作者陆续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多种动物及人体发现了弓形体。1952年Farrel等在美国俄亥俄州报告了猪弓形体病。1957年我国于恩庶首先在猫和家兔体内分离出弓形体。1977年以来我国兽医部门先后在上海、江苏、北京、辽宁、湖北等地的无名高热猪体内分  相似文献   

13.
甘肃某农场人、畜弓形体病的调查和病原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和动物的弓形体病在甘肃虽尚无记载,但省内多年来一直存在着猪的“无名高热病”。1981年8月,我们对从该省某农场购回的30头25公斤左右的架子猪作弓形体人工感染时,发现有些猪即使给予非常大的接种剂量(每头猪腹腔接种1亿弓形体滋养体)也未能使之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发生死亡现象。故怀疑接种猪体内存在着弓形体抗体,并进行了调查和病原分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使用荧光标记的SPA检测弓形体病患猪血清并与间接血凝试验进行了对比。 (一)材料和方法 1.SPA免疫荧光试验: (1)冻干荧光葡萄球菌A蛋白(FITC—Protein A)系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临用时测定效价,稀释作为染色单位。 (2)抗原:使用我室保存的弓形体2号株,感染小白鼠,3~4天取腹水,注入消毒平皿内,大部分白细胞能附于平皿上,轻轻倒出悬液,加胰蛋白酶消化提纯,涂片吹干,丙酮固定,保存于低温冰箱内备用。  相似文献   

15.
弓形体是一种负于细胞内的寄生虫,除了无核细胞外,它有广泛宿主细胞的易感性。为了研究动物弓形体病的需要,我们于1978年用PTPM和RTPM两个虫株对BHK_(-21)、PK_(-15)、IB-RS-2和Vero四种传代细胞做了适应性及其增殖性的观察,并对病原性进行了探讨,回顾了弓形体体外培养的历史资料,以资共同工作着的参考和评价其结果为:弓形体进入细胞3小时后就已开始进行二分裂,6小时钻入细胞的能力基本结束;两个虫株都能适应上述四种传代细胞,在72小时内可增殖大量的虫体,收集抗原;实验证明这两个虫株都是强毒株,细胞培养66天19代不失其病原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把在实验兔弓形体病诊断上取得较好结果的滤纸干血滴供检的间接血凝试验法用于猪弓形体病的诊断。首先对实验感染猪弓形体抗体的出现情况进行了观察,进而对流行地区猪弓形体抗体作了检测,前后采自流行地区的753份样品中,阳性200份,阳性率26.56%。从而肯定了滤纸干血滴供检的间接血凝试验法在猪弓形体病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上的实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摸清藏系牦牛、绵羊肝片吸虫的生活史,给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我们于1984~1986年对藏系牦牛、绵羊肝片吸虫的生活史进行了调查、研究和试验工作。 (一)虫卵发育的观察 1.取虫卵(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牦牛胆汁,经反复沉淀)若干,分装在盛有清水的若干个烧杯中,分别置于4℃以下、10℃、15℃、20℃、25℃和29℃的恒温条件下进行避光孵化,每天取样品观察孵化情况。 2.虫卵在10℃条件下停止发育,15℃条件下需54~76天才能孵出毛蚴;20℃条件下需  相似文献   

18.
高热病和小新虫 猪遭遇小新虫感染,可发作高热病,或小新虫肠炎。这种疫病流行于我国广阔地区已有多年,但尚未见有人阐发和报道。很早以前有人描述的猪的火症很可能就是此病,而病原一直是个谜。对此,近年来盛行两种论点,一说是猪瘟(慢性猪瘟、温和性猪瘟、兔毒回归猪瘟),另说是弓形体病,均难令人信服。弓形体发现至今已有七十二年的历史,近十年在我国有人遇到青链霉素无效的高烧病猪,只要一发现弓形,即定为弓形体病,此中很可能有错判之例。据我们两年来在猪高热病疫区调查,弓形体销声匿迹,却无例外地在所有病猪身上  相似文献   

19.
弓形体病的实验室诊断有染色试验(DT)、间接血凝试验(HA)、荧光抗体法(FAT)、免疫酶标记等十余种方法,这些方法皆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大多操作过程繁琐,技术性强,设备苛求,反应出现缓慢,观察比较困难。根据我国当前实际情况,作者等谋求寻找一种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容易观察结果、便于基层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的诊断方法。鉴于此,在实验条件下,探讨了炭凝集试验在诊断弓形体病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弓形体病的病原是龚地弓形体,它是寄生于家猫和猫科的其他某些动物的一种球虫在发育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引起人和哺乳动物、鸟类的疾病。在很多教科书和文献中,把猫称作“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