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性别”(gender)是相对于我们常说的“性别”或“性”(sex)而言的。虽然社会性别与性别都是关于性别的概念,但是二者含义却大为不同。性别一词主要是从生理方面来界定一个人是男性还是女性,它意味着与生俱来,很难变化;它所界定的男性与女性是分离的,往往只是在“  相似文献   

2.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人是有性别的,人的性别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社会建构的.女性的角色、地位是社会历史文化的结果,是可以改变的.社会性别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历史唯物主义关怀"人",社会性别理论关怀"女人",二者都关怀的是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人.此外两者有着几近共同的旨趣,历史唯物主义关怀包括女人在内的所有人的解放和发展,而社会性别理论关怀女人、以及与女人相关的男人的解放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俗与社会性别认同--以传统汉人社会为对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春 《思想战线》2005,31(2):19-23
传统汉人社会中,女性生活在男权制度控制下的边缘地带,她们的日常生活行为、精神世界等领域与民俗及社会性别认同有着密切的关系,习俗惯例是一种潜移默化地规范女性社会性别身份的话语,它无所不在,贯穿于女性的整个生命历程中,甚至潜入女性隐秘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性别意义上的分层是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一个重要表现。性别分层一方面是指男女两性社会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状态,另一方面是指女性群体内部的阶层分化问题。当代中国女性NGO组织发展与性别分层有密切相关性,一是女性NGO内部的差异化性别利益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利益分化与差别的结果;二是女性NGO由于受到了性别的影响而降低了其本身的职业声望;三是女性NGO所从事的工作作为一个女性隔离职业,造成职业的性别歧视。而女性NGO发展推动社会分层的合理建构与有效转变,主要在于其能促进建立一个利益均衡的制度结构,重新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资源分配机制,建立一个开放、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以及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整合、形成性别平等的政治压力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通过对武汉市新洲区的实证调查,对农民的组织化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指出:农民不仅组织化程度低,而且其组织化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这种男女有别的组织化是传统社会组织的家庭性与男性家长制相叠加、性别社会化所导致的女性组织能力不足以及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重视组织化中的性别差异,才能更好的推进农民组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通过对武汉市新洲区的实证调查,对农民的组织化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指出:农民不仅组织化程度低,而且其组织化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这种男女有别的组织化是传统社会组织的家庭性与男性家长制相叠加、性别社会化所导致的女性组织能力不足以及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重视组织化中的性别差异,才能更好的推进农民组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谢莉 《人民论坛》2012,(35):58-5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但需要社会性别的和谐,也需要社会与国家、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共同治理。文章在分析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性别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作用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女性社会组织能促使男女性别的平等和社会大众的公平意识,在鼓励女性更好地提升自我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关于印度纳萨尔运动的研究缺乏女性视角,也未能质疑纳萨尔主义的男性中心观。纳萨尔运动中存在大量女性盲视和性别分割现象,它视女性为男性的辅助者,认为她们没有能力直接参与前线重要的革命活动。纳萨尔性别政治问题主要包括纳萨尔意识形态对性别问题的遮蔽、纳萨尔暴力与父权制的相互强化、极端左翼政治的性别规训、男权中心主义的社会传统以及女性主体能动性的缺失与自我边缘化等。关于女性参与纳萨尔运动的研究包含两个维度:一是革命运动史中的女性,二是运动实践中的女性,其目的是重塑集体记忆和实践场域里女性的主体性、能动性。由于纳萨尔运动内部残留着各种传统意识形态和实践,父权制又与种姓、阶级和宗教等因素相互交叉影响,因此,妇女解放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随着西方社会性别论尤其是约翰.斯科特(Joan Scott)"历史与社会性别"概念的传入和影响,日本女性史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这时期学界最令人注目的领域之一。其研究成果构建了"性.身体.生殖论""、近代以前家族史"、"近代家族论"等研究领域。这些研究几乎都是在社会性别维度和视角下展开的。  相似文献   

10.
女性广泛参与慈善公益活动以及公民社会组织,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要现象。对于公民社会的参与,是妇女参与公共事务的一个重要的渠道。已有的跨文化案例表明:女性参与公民组织,既为女性提供了赋权的机会,又复制了不平等性别关系,可谓一把"双刃剑";女性公民社会组织并非同质的,而是多元的,其内部具有不同的层级,不同组织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和动态的。此外,性别与社会结构的交互分析,构成了性别与公民社会的交叉研究这一新兴领域的理论框架。性别研究当中的性别与社会空间、性别文化符号理论,以及公民社会研究当中的批判视角,都可以为这一新兴研究领域提供可借鉴的理论资源、问题意识,指明未来研究可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