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实行"村民自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新,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治条件。本文指出深入研究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深层原因,探索适合各地实际的基层民主建设之路,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不均衡条件下的民主政治建设曾峻吴必煌一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如何将理念上的民主转化为可操作性的民主,在现实中却有不同的争论。第一种观点,主张中国应在短时间内全面照搬西方政治生活制度、规则和作法,我们称之为“民主政治激进建...  相似文献   

3.
白杨 《法制与社会》2010,(5):181-182
民主政治是当前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然而民主传统的匮乏以及低水平的公民认知和公民参与能力使得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困难重重。要克服阻碍,增强公民民主意识,提高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能力,就需要正确的公民教育。发展我国公民教育,在借鉴国外公民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完善教育理念和体系,把我国公民教育水平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最终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把它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基本目标,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  相似文献   

5.
浅析民主     
民主,是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政治建设的重心工作.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模式与西方国家所走的民主发展之路截然不同.总的来说,在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民主是利大于弊的.  相似文献   

6.
胡冰清  成锴 《法制与社会》2011,(14):244-244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需要,然而在认识上的误区影响着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本文主要从强化公民在民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国家权力合理配置和重视全社会的监督力量三个方面浅析怎样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  相似文献   

7.
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是国家民主政治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基层民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程度.借鉴于西方代议民主的补充——协商民主,结合在我国已得到长期实践,取得丰富宝贵经验的政治协商制度,是基层民主建设的主要实现方式.当前我国基层社会已初步具备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运行条件,政治文明建设应首先从基层民主做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实现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广泛、多层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8.
协商民主是西方民主思想发展的最新成果,标志着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西方协商民主与中国政治协商在基本概念、实践基础、协商主体、协商内容以及形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别,但二者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契合之处,我们在充分认识二者的区别及相同之处的基础上,要积极借鉴西方协商民主,不断加强、完善我国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温岭民主恳谈是台州人民首创的一种基层民主政治形式,是对我国现行民主制度的创新,是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合理拓展,它与当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最新发展——协商民主理论殊途同归,分别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补正、完善和超越了代议民主,开启了协商民主的新时代。全面总结温岭“民主恳谈’,十年经验中的民主宪政新元素,挖掘整理温岭民主恳谈的制度化成果,形成普遍范式,用以构建我国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并纳入法治轨道,为我国宪政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探索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郝云玲 《法制与社会》2011,(10):140-141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政治纲领,也是中国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宏伟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中国需要"法治"。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分析了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内涵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陈建平 《现代法学》2011,33(3):15-22
民主所具有的普世价值,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并进而成为整个人类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理想的民主政治,不但需要民主的"民"具有"众"的属性,而且需要民众具有丰富的民主政治经验和较高的民主政治素养。然而"民"的范围是随着民众的逐渐觉醒而不断增大的,民众的民主政治经验和素养也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民众在社会政治实践中不断地参与,持续地积累和提高。民主是理想与经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生民主与法制观现状及健全措施研究课题组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方面的问题一直是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中出现过"民主墙"等事件;形成过"竞选热"、"西方文化热"、"民主、自由、人权热"等热点,对民主与法制问题的关注既有狂热的参与,...  相似文献   

13.
近期,一些国家通过街头政治的方式迅速地实现了民主转型。但是,这种"转型"是不稳定的,存在许多隐患。民主转型的实质是民主的信念和价值的最终确立。处在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其以往的政治价值必然同民主的价值发生激烈的冲突。在不断的相互碰撞中,双方互相吸取彼此的思想要素,最终形成一种具有本国特色的主流政治价值。但价值不是空洞的口号,一定的制度体现着价值的内涵,同时制度也形塑着价值。政治价值重构的结果最终会带来政治体制的改变。本文认为,在政治价值重构的问题上,需要形成被民众接受的权威,政府与社会之间形成互相纠错机制,尤其是要协调民主价值与学习西方具体制度这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方向,并且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同志,特别是青年朋友,总感到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进程太慢了。他们天真地认为,只要制定几部法律,放开选举,高度的民主就会实现。然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建设必须要有领导、有秩序、有步骤、稳妥地进行。一、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陈建军 《法制与经济》2008,(20):136-137
现阶段中国社会行政集权体制的存续,以及传统的官本位文化、小农意识在公民中的普遍存在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障碍,也是当前民主政治脆弱性的重要原因。这就需要我们在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注意对其进行分阶段,有步骤的改革,用民主政治的制度、体制、原则、思想意识等统领中国政治领域变革,同时注重政治主体自身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西方民主制度本身存在缺陷,所以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道路并不必然要走西方式的自由主义民主道路,中国完全可以借鉴结合杜威式的社群主义民主,从自己的文化里发展出自己的民主化道路,开拓第三条民主化道路,儒家社群主义民主便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①"这是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规律的科学总结,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8.
宪政既指一种静态的民主政治形态,也指一种动态的政治实践过程,它以立宪为起点,以民主、法治、人权为实质内容和目标。任何有助于推进民主,完善法治,保障人权的政治制度都将成为宪政建设不可缺少的环节。人民政协作为中国特殊历史背景下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正是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保障社会主义人权,因而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国宪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感于此,本文拟以世纪之交特殊的时代需要为背景,就人民政协的改革、发展、完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的重要意义及…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从根本上保证了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国情,也是中国的基本法治国情。这个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民主政治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政治与法治的统一,坚持民主与集中、民主与法治的统一。这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关系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20.
从政权与治权的视角对民主政治进行考察时,可以发现民主政权的正统性存在着重大缺陷,需要法治进行补充;同时民主治权的运行存在许多悖论,需要用法治进行平衡和补救.因此,当代中国所要建设和发展的民主政治只能是一种法治化的人民民主政治.这种民主政治应当在宪政民主中找到自己的法治化定位,并同时在政权与治权两方面进行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