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整村赶平均”工程是山东省临沂市2009年开始实施的一项惠及当地几十万残疾人的工程,即采取综合性帮扶措施,使残疾人家庭赶上所在村的平均水平。地处沂河西岸的龙家圈村是个大村子,全村共有791户、2756口人,其中有59名残疾人。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2360元,而残疾人平均收入仅为6560元,差距明显。  相似文献   

2.
我叫李玉森,是沂水县龙家圈乡龙家圈村残疾人专职委员。 由于我村人口多,面积大,为了让全村残疾人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服务,我们在8个村民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残疾人工作小组,将残疾人组织延伸到了最基层,实现了与残疾人的“无缝隙”对接和“零距离”接触。我村残疾人有什么困难和问题,总是能及时反映到村残协,村残协真正成了残疾人的“家”。  相似文献   

3.
唐山市丰润区沙流河镇沙流河村地处丰、玉、遵三县(市)交界处,102国道横贯全村,是方圆百里闻名的集镇村,又是全区9个民族村之一,有汉、满、回、朝鲜四个民族,全村4600人口中少数民族有82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8.1%。该村两委班子重视做好民  相似文献   

4.
南岭村是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的一个行政 村,全村面积4.12平方公里,村民800人,外来 务工人员3.5万人。改革开放前,这是一个出了名 的穷村。因为脏和穷,被称为“鸭屎围”。改革 开放以来,村党组织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抓机遇、谋 发展,两个文明建设突飞猛进,全村发生了翻天地  相似文献   

5.
《时代潮》2001,(13)
走进沂蒙老区,便听说刘团村是山东省第一个农村电气化村;沂蒙山区第一个住房全部别墅化的村;沂蒙山区第一个普及直拨电话、有线电视的村;农田水利实现了现代化的村;孩子免费上学、老人实行退休制、村民免费全国旅游并享受免费医疗的村;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每年人均收入2万元的村。一切令人惊叹,但一切并不偶然。解放初期,刘团村不足20户人家,共300口人,全村总面积不足50亩地。全村当时只有3名党员,一位名叫孟宪法的抗美援朝归来的军人,担当了村第一任支书。从此,历届村支部作为上承国家政策、下达村民意志的组织,领导着全村老老少少  相似文献   

6.
正杞栽村位于楚雄州禄丰县一平浪镇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37公里,有农户248户946人,是一个彝、汉、苗三个民族杂居村。全村有耕地1366亩,林地17503亩,辖区内有10个村民小组,群众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种植养殖、采集野生食用菌和外出务工。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153人,占全村总户数的16.66%,占总人口的14.69%,是全镇唯一的贫困行政村。自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以来,杞栽村紧紧围绕"双推进、双带动、双提升",开辟了一条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脱贫致富之路。2017年杞栽村顺利脱贫出列,2019年,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人均纯收入8150元。  相似文献   

7.
天津西青区上辛口乡第六埠村是个位置优越、气候宜人、农业资源丰富、人民勤劳的村庄。东临天津大港、塘沽经济开发区、保税区,津浦铁路擦村而过,津静公路纵贯全村,著名的子牙河、独流减河、大清河交叉汇集,环绕全村,十几万株杨柳茂密成荫。全村总面积16553亩。人口4286人。这样一个风景如画的村庄,80年代初期竟是一个远近  相似文献   

8.
《今日浙江》2009,(14):63-63
陈岙村位于瑞安市塘下镇场桥办事处东北端,毗邻龙湾区,是规划中的温州生态园人居区和主要入口,村民以水暖业、汽摩配业为主导产业。全村254户,村民1054人。2008年全村生产总值26672亿元,农村人均收入15510元,村集体收入300余万元。过去的陈岙村是一个交通闭塞、环境脏乱、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负债的村。  相似文献   

9.
《天津人大》2011,(12):2+1+49-50
刘房子村地处北辰区津霸公路两侧,全村有870多户人家。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全村有土地3000余亩,是天穆镇人均占有土地较多的村,村民世代以农为生。八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10.
大咸服村是莒县青峰岭水库的库区村。全村426户,1370口人,1276亩耕地,如果除去500亩荒岭、荒沟,人均可有效利用的耕地不足0.6亩。每逢汛期,青峰水库的水便淹到村心。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造就了大咸服村曾经的贫穷与落后。过去,全村年吃救济粮35万斤以上、“菜金“3万多元。生产靠扶持,吃饭靠供应,花钱靠救济,是个名闻遐迩的“三靠村“。到1992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46元。每年青黄不接之时,全村缺粮断顿的户就达70%以上。治安状况极为混乱。为迅速改变该村的落后面貌,县委、县政府责成政府办公室定点帮扶。近三年来,县政府办公室连续选派三名富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副科级干部进村蹲点。经过与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目前,大咸服村在全县库区村中脱颖而出,走出了一条库区村脱贫致富的成功之路。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可从下表看出: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南河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市级重点村。全村420户,1280口人,1595亩耕地。拒马河出山入川一分为二,南河村得地利于先,正处于两河夹界的滩涂之上,给这里留下一笔可观的砂石资源。2001年,村党支部针对北京市日益扩大的城市建设规模和本村难能可贵的砂石资  相似文献   

12.
前瓦屿村地处大溪镇东南面,全村共有510户,1615人,大石一级公路、泽新线贯穿全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2000年被温岭市列入旧村改造试点单位;2004年初,被列入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村行列。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  相似文献   

13.
宁陵县程楼乡郭楼村村民代表积极参与兴建学校一事,在当地传为美谈。郭楼村是个大村,全村2460人,2120亩耕地,条件差,底子薄,199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1100元左右,在全乡处于中等水平。1995年,郭志学同志接任村党支部书记后,面对全村3万元集体外债、无村室、学校危房多的困境,心中久久不能平静。1996年春节刚过,郭楼村学校校长郭德启找到郭支书说:"咱村学校有13间教室已被上级划为危房,要求学校立即停课,你说咋办?""我说咋办?扒掉危房重盖,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孩子在危房里上课。"话说得轻  相似文献   

14.
侯贵宝 《前进》2013,(12):54-55
根据省委“干部下乡‘六个一’活动”的要求和市委、县委的统一安排,在泽州县干部下乡住村活动中,我的联系点是李寨乡土岭村。土岭村位于泽州县西南部山区,距市区40公里,是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一个革命老区村。全村77户,196口人,614亩耕地,森林面积60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0%,原生态保持完好,旅游业、养殖业和种植业为村主导产业,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人为6720元。  相似文献   

15.
任丘市新华路办事处二街村有回族群众384人,占全村人口总数的25%。近年来,这个村党支部积极帮助回族群众致富,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1994年回族群众人均收入1920元,超出全村人均收入的12%。  相似文献   

16.
海潮村地处丽水市莲都区中东中两侧全村380户、698人。几年来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群众勤劳致富,走上了富裕之路也使海潮村的各项工作一跃成为紫金街道的“领头羊”。2001年村级集体资产8800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 广大群众的福利待遇有了  相似文献   

17.
《当代广西》2004,(10):11-11
渭归村位于西林县者夯乡西南部.是个典型的山区小村。全村215户910人,党员37人。近年来.村党支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狠抓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有力地推进了全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立秋时节,到处依然是一片酷热,然而一脚踏进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米山顶村,却仿佛来到了一个清凉的世界:清澈的泉水绕村流,33个荷花盛开的藕池首尾相连……村支书米志银高兴地告诉我们:“米山顶村连续多年大搞荒山开发,全村3200亩荒山,已经绿化3000多亩,森林覆盖率95%以上,村民也靠此富裕起来,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800多元。”用绿网锁山川米山顶村位于山亭区东北部的深山中,全村101人,是个纯回民村。村子北临平邑,东傍费县,是一个“一脚踢三县”的地方。村子长期以来干旱多灾,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是山亭区典型的贫困山村。…  相似文献   

19.
樊岙村纪事     
周江勇 《今日浙江》2009,(23):50-50
象山县鹤浦镇樊岙村座落在美丽的南田岛上,是宁波市最大的枇杷特色村,村域面积约12平方公里,全村共有986户,2878人,分布在7个自然村。  相似文献   

20.
宜人四平村     
正田东县有这样一首山歌:"田东哪村最出名,得山得水又宜人,不说人家也知道,右江河畔数四平。"田东县平马镇四平村,位于右江河南岸、县城的西南面,因拥有兴平、隆平、永平、高平4个自然屯而得名。全村有768户3213人,预计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逾4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1200元。走进四平村,只见小洋楼林立,宽敞洁净的村道两旁安装着漂亮的景观灯,崭新的篮球场四周绿树葱茏,村内小广场花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