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速城市化:政府该做些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目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运行的矛盾焦点,成为影响内需市场扩大的主要障碍。内需不足、外向度大,对于一个大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不利影响已引起国人严重的忧虑。而要加速城市化进程,选准切入点,采取扎扎实实的推进措施,扫除城市化的一切人为的障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不利于城乡要素流通的相关政策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1998年中央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为主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方针政策,对抵御亚洲金融危机以及世界经济增速减慢的不利影响,确保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严重制约着内需稳定较快的增长,影响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云南“十一五”期间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坚持扩大内需,进一步挖掘内需增长潜力,发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和促进作用,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云南扩大内需不能得到有效启动的具体表现(一)云南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农民收入保持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3.
杜润生说:发展城市化,才能既拉动投资、基本建设,又拉动内需,并搞好文化建设。1999年有危机,但危机本身是个好机会,促进技术和制度上的进一步创新。 对于现实经济生活,有一件事,既能拉动投资、扩大基础建设,又能拉动内需,并搞好文化建设,这就是城市化。 把城市化提到45%—50%的水平,这便  相似文献   

4.
《上海人大月刊》2010,(2):49-49
展望10年代,房地产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我国的城市化比率和国外相差甚远,“居者有其屋”的目标远没有实现,房地产仍然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然而,当前问题的重点,是高房价的风险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隐患。首先,高房价带来的资产泡沫一旦破灭,将影响房地产相关的产业链,严重影响经济增长和金融安全;其次,高房价不利于房地产的进一步发展和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过高的价格将阻碍正常需求,不利于我国城市化推进;再次,高房价剥夺了居民的收入,不利于启动内需和消费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叶泽林 《世纪行》2012,(1):31-31
(一)强力推进县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将一批县城打造成现代中等城市 1、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思路,选择城市化的合理路径。建议县域经济发展方针调整为: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走依靠内需拉动和内涵增长的道路,促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城镇化。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一个地方两个文明建设的缩影。国内外城市发展史充分说明,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城市化的过程。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高收入国家城市化水平达到78%,中等收入国家达到62%,低收入国家则为27%,而我区城市化水平只有21%,比全省低4.1个百分点,比全国低9个百分点。由于我区城市化水平偏低,不但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将影响我区现代化的进程。因此,以撤地设市为契机,狠抓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拉动内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动力,也是全区人…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加速、传统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城市之间的竞争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的宏观背景,城市经营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拉动中西部地区内需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城市经营是中西部城市发展的现实选择,而城市建设的市场化运作就自然成为城市经营的主要内容,同时要注意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完善城市经营战略。  相似文献   

8.
"病态城镇化"问题更加凸显中国未来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挖掘潜力,释放能量,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和经济增长最大潜力所在。但城镇化发展面临着诸多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需要进一步通过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突破,释放红利。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和经济增长潜力李克强同志多次在讲话中强调,城镇化是我国释放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董庚 《前沿》2013,(13):90-92
2012年4月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求是》上撰文指出:“调整经济结构最重要的是扩大内需”,“扩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城镇化”.7月,在湖北考察时他又强调,城镇化是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要研究制订全国城镇化发展规划,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使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这些观点表明了在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背景下国家对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探索,主要思路就是在中央统筹规划下立足于区域经济整合基础上注重内涵和质量的新型城市化.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后前20年国家在“规模论”思想争议下的外延式城市化发展模式以及其产生的区域分隔弊端,认为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我国正走上注重区域整合的城市化新道路.  相似文献   

10.
曹小衡 《两岸关系》2009,(11):35-37
后金融危机时期,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内需市场不断扩大,大陆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并成为世界最为重要的“新兴市场”。两岸若能抓住机遇,顺应两岸经济发展和经济合作中可能出现的新趋势和新牦点,完成两岸经济由正常化向制度化的过渡,并促进两岸经济进一步整合、使两岸经济关系更为密切,将能化危机为机遇,开辟新的经济合作疆域,推动两岸经济关系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1.
本期导读     
唐茂华在《城市化演进的多元型式及其借鉴:基于历史和跨国视角》一文中认为,比较英、法、韩三个代表性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可以发现,城市化的演进由市场的需求扩张起决定性作用,但各国在生产型城市空间的发端、农业经济转型、城乡关系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不是遵循某一固定不变的范式。中国具有赶超型城市化的一般特征,小农经济的困局仍是中国城市化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大国经济的特性要求其通过挖掘内需来增加  相似文献   

12.
在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的今天,城市轨道交通对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将更为突出,并将成为带动绿色GDP增长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3.
在改革前一阶段,中国形成了政府主导的空间城市化与市场自发的人口城市化并行的城市化模式。以基础设施与房地产投资为主要内容的空间城市化,以农民工进城务工为主线的人口城市化,都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是,地方政府主导的空间城市化与农民工自发进城的人口城市化模式不仅自身存在很大缺陷,而且相互之间严重脱节,导致城市化的收益递减,成本不能有效分摊,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与房地产市场难以持续良性运行,人口城市化速度减缓,严重妨碍经济持续增长。通过改变地方政府的激励与行为模式,确立空间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相统一的新型城市化模式,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4.
“城乡二元结构”已成为当下我国城市化经济和社会转型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因为“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不解决,不但会造成一个城乡断裂的社会,甚至连城市本身的发展也会失去应有的支撑和依托。支配了我国社会几十年的“城乡二元结构”是以户籍制度为基础构建起来的。正因为如此,在社会各界千呼万唤之下,户籍制度的改革终于开  相似文献   

15.
孟辉 《理论月刊》2004,(11):165-167
近两年,中国经济保持了8%以上的高增长率,经济由“冷”转“热”。然而内需还没有真正扩大,特别是农民有效需求严重不足,这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均衡发展的障碍。为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农民有效需求的特点,重视农民有效需求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为真正解决农民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16.
“双学双比”与农村城市化上海市妇联马克思曾经说过:“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广大农村走向城市化已成为历史的必然。而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上海地区,率先实现农村城市化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但是,农村城市化...  相似文献   

17.
鄂璠 《小康》2013,(6):47-49
657个城市要涵盖7.1亿城镇人口,中国的城市数量太少了。在国外的许多国家,一般两三千人或者三四千人,就可以成为一个城市,而我们国家的城镇算是一个行政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乡镇改革就是个特别重要的探索从过去到现在,再看未来,中国推进城镇化最大的难点在哪里?在城市化问题专家、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看来,最大的难点在于制度障碍,只有通过改革,才能破除传统体制对城乡和城镇间要素的约束和限制,城镇化带动内需增长的  相似文献   

18.
观点     
《时事报告》2012,(12):4
我国城市化率超50%将带来"五大转折"中国科学院10月31日发布的《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显示,我国内地城市化率突破50%,达到51.3%。报告指出,我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是一个重大的指标性信号,将带来发展进程中的五个重大转折:发展结构将出现重大转折,内需拉动将成为主导动力;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市化是扩大最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是实现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浙江必须把推进新型城市化摆在更为重要的战略位置,把握方向、明确重点、落实抓手,以新型城市化引领浙江走在科学发展前列。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制度影响良好的制度安排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经济行为中的交易成本,形成更高的经济增长率,还可以保证公民分享发展所带来的福祉,减少不平等和歧视。一般来看,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进程是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产业革命化、市场国际化、社会现代化和人口城市化的"六化"同步过程[1]。现实中,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一般并无制度障碍,政府既无"城市偏好"也无"乡村歧视",人口、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大多依靠市场力量自发完成。而在由一个权力中心决定制度安排的基本框架并遵循自上而下制度变迁原则的国家来说,制度供给在更大程度上受制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