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与执政,是建国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党的主要任务和责任,应该属于老课题。但在前面冠以“科学”二字,就极具针对性,富有时代感。有的同志认为,科学发展观和科学执政,从语法上讲是偏正结构、重点在后,所以还是要紧盯着发展与执政。这样解读和把握,当然有道理。但细细想来,我们在领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科学执政时,包括在全部工作中,恐怕得在科学上更多地下些功夫。其实,我们的老祖宗与科学早有不解之缘。他们推崇一切科学进步,探究多项科学领域;他们创立了伟大的科学成果,并把科学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马克思始终…  相似文献   

2.
正王斐弘教授在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西哲思之源文丛",由独立而有内在关联的六卷本著作组成,已出版前四卷,分别是《文明的源起——以"双宇宙"为主线》《儒宗正源》《治法与治道》和《治术与权谋——韩非子典正》。后两卷待出。"文丛"以原典深入研究了中国先秦诸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及其传承,此乃中国哲思之源;同  相似文献   

3.
<正>"五四"要什么?稍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五四"要的是民主、科学啊!"五四"要什么?稍有点幽默感的人都会记得住,"五四"要的是"德先生"、"赛先生"啊!在人类进步的道路上,民主与科学携手并肩,横扫一切专制与愚昧,给人们带来知  相似文献   

4.
"历史科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来的,具有科学和价值双重维度,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存在着过度科学化或过度人道主义化的倾向,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往往只抓住其中的一个维度而不及其他,从而造成了科学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对立,从历史辩证法视阈重新审视"历史科学"的科学维度和价值维度及相互关系,对于克服"历史科学"研究中存在的科学维度和价值维度的分离和对立,保持科学和价值之间必要的张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谈起科学精神,各家有各家的说法。有人认为科学精神是探索精神,有人认为科学精神是实证精神,有人认为科学精神是怀疑精神,有人认为科学精神是创新精神……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6.
郑言 《同舟共进》2010,(3):20-21
预测应该是科学的,应符合科学的规范,有充分的科学论据,达到一定的科学标准,否则,就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猜测、预估、评论、判断。如果因种种原冈,把随便的猜测都捧为“预测”,甚至是“准确的、科学的预测”,那就有夸饰、吹嘘之嫌;如果以此去评论他人,就有可能变成夸大和伪饰,甚至是庸俗的吹捧。  相似文献   

7.
“将科学精神注入我们的文化”是很重要的话题,与此相应,“将人文精神注入我们的科学”也是很重要的话题。因为目前我们的文化中确实需要更多的科学精神,而目前我们的科学中也确实需要更多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徐小雪 《前沿》2011,(18):63-65
本文抓住"科学"这一关键概念,先从历史的维度,即自然科学的孕育、起源、发展来揭示"科学"的"人文"背景及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然后从现实的维度分析"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人文主义"思想在新时期的应用与发展,从而深入领悟"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9.
发展位为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新视角。随着发展理论的革新,发展理念从可持续发展转向科学发展。科学发展位是构成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科学发展因子的集合,内含质序度三个要义。科学发展位具有差异性、动态性、社会性、系统性等基本特性,遵循人本、整体、生态、竞争四个基本原则,追求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主要包括科学发展基本位、科学发展理想位、科学发展优势位和科学发展关键位。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同志近日指出,要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把那些坚持科学发展有韧劲、谋划科学发展有思路、推动科学发展有激情、实现科学发展有贡献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努力造就推动科学发展的骨干队伍。  相似文献   

11.
民主是需要用民主的态度来加以提倡的,科学是需要用科学的思维来加以提倡的。但是,《新青年》时代的陈独秀、钱玄同等人,偏偏采用了并不十分民主也并不十分科学的态度来自相矛盾地提倡所谓的民主与科学。被陈独秀、钱玄同等人所“悍”化的胡适,虽然已经开始提倡“健全的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也就是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全面认识科学发展观中"科学"的内涵,是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性问题。一般地说,科学既是一种知识体系,也是一种认识方法,更是一种探索精神。相应地,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即具有三重意蕴:一是作为关于发展的科学知识体系,蕴含发展观正确而合理的价值取向;二是作为关于发展的科学认识方法,表现发展观正确而合理的实践原则;三是作为关于发展的科学探索精神,彰显发展观正确而合理的历史逻辑。三者有机统一,构成科学发展观之"科学"的完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五四”提出了民主与科学,这两点确实抓住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命脉,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确实没有民主和科学的传统,“五四”把这两个口号提出来,是非常恰到好处的。直到今天,我们的民主和科学仍然任重道远。而且,民主和科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但二者在中国的发展不相对称。科学是得到了比较长足的发展,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些落后,但民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4.
“严打”政策的反思与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打"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严打"包含有国家优位理念、法的工具性价值观念和犯罪可消灭论等价值理念.在不健康的法制环境中"严打"政策执行缺乏科学的规范依据,而法律素养的欠缺又使执法者难以准确把握"严打"政策所蕴含的公正价值.必须把握"严打"政策所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必须坚持的理念精神,"严打"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必须遵循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严打"政策要取得成效必须有必要的配套资源和有效组织、监控做保障.  相似文献   

15.
屈婷婷 《求索》2013,(8):95-97
在工具主义科学价值观中有一种“宗教主义形态”,即为了证明宗教教义的真理性而把科学研究作为工具的价值观。虽然没有人对此进行专门的研究.但在西方很长一段历史中.科学价值观的“宗教主义形态”对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却不容忽视。在它的指引下。基督徒一科学家将宗教信仰看成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最大动力与精神寄托,激励着他们不懈地探索自然。基督徒们也在宗教活动中培养起了科学精神与科学素质,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做好了准备。在该价值观的引导下,科学在一定程度内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支持,并逐步向一种社会建制迈进。但是.每当科学发现威胁到教义的真理性.即认识上帝的手段与证明上帝的目的发生矛盾时,人们在该价值观的影响下,往往会将宗教信仰放在首位.抛弃科学这个证明上帝的工具,对产生威胁的理论进行压制,即使是科学家本身也会如此。因此,科学价值观的“宗教主义形态”对科学的影响是辨证的:一方面。它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它也会对科学发展造成阻滞。可见,对科学价值观的“宗教主义形态”的考察是审视科学与宗教关系的一个新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6.
今年第四期的《上海文学》刊登了老舍的儿子舒乙纪念冰心的文章《真人——冰心辞世十年祭》,他专门写道,有一年,纪念五四运动,冰心先生在电视节目中听了纪念大会的发言,很郑重地说:“五四者,科学、民主也”,又补充说:“科学、民主对‘五四’而言,就像月饼对中秋节,粽子对端午节,而不是爱国主义;说五四运动只是爱国主义是不对的,是避重就轻。”  相似文献   

17.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科学认识一方水土,因地制宜发展有潜力有市场的产业,是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者楼模式”给我们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科学的目的"、"科学的任务"和"科学家"三则词语的分析,认为"科学"从实质上说不是理论体系,而是活动,理论体系只是科学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邵夏 《求索》2007,(12):139-141
科学划界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理性活动,而是一种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存在,但这并不表明科学划界标准不存在。在社会生活中的确存在着关于“科学是什么与科学不是什么”的具体标准。科学哲学是对科学划界问题关注最多并且研究也最深入的学科,而科学哲学家是最有资格进行科学划界的主体。他们在教育公众、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抵制伪科学等方面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科学划界的研究不应过分追求划界标准的逻辑严密性和普适性而远离了公众对科学的理解,远离了反对伪科学的社会实践。不管学者们愿意与否,学术最终是要为政治服务的。  相似文献   

20.
吴国盛 《人民论坛》2012,(2):126-129
今天中国人的科学概念中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把"科学"作为任何领域里正面价值评判的标准,这是20世纪科学主义意识形态长期起作用的结果;二是倾向于从实用、应用的角度理解"科学",对"科学"本身缺乏理解,这与中国近代接受西方文化特定的历史遭遇和中国实用主义的文化传统有关。要真正理解"科学",我们需要进入西方的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