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春天,李岚清从国务院副总理的岗位上退了下来:早在退下来之前,他就给自己的退休生活做了规划,目的就是不让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  相似文献   

2.
时下,有些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同志,总爱叹息人情淡薄,“人走茶凉”。这固然有社会方面的因素,但不妨也反躬自省,从自身找找原因。有的虽然为官多年政绩平平,却天天酒醉饭饱。如今退下来,一日三餐吃自家的饭菜,嘴里没味,肚里没油之余,怎不叹息“人走茶凉”?有的在位时行则有专车侍候,动则以警车开道,前呼后拥,威风凛凛,如今行则只有以步代车,动则只有影子相随,难免要叹息“人走茶凉”。还有一种人,虽然任职时身在其位,却不谋其政,心中根本没有群众,他们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要人民为他服务,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以权…  相似文献   

3.
去年3月份,因为年龄的原因,上级党组织安排我从厂党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改任巡视员。自己想,党委书记的工作担子是卸下来了,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不能卸,还要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手段,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寻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去年,厂内建立了局域网,我就萌生了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想法,并得到有关部门和同志的支持。我们在厂局域网上开辟了《政工之窗》栏目,有“政策阅览”、“法规剪辑”、“知识卡片”、“信息园地”、“名人名言”、“一事一议”、“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说“退”     
“精神不错嘛,看起来正是年富力强呀,再干二十年都没问题。”“哪里哪里,身体还行,但还有600多天就要退了。”“您说现在怎么就兴一刀切呢?”“不过,‘退下来,不用怕,不进政协进人大’。”类似的对话,现在是容易  相似文献   

5.
有种现象也算是个老毛病 了,这就是“上下一般 粗”:上面一个政策下来,他既不“消化”,也不“加工”,就直筒筒地往下“贯彻”。而从传媒的报道中不难看出,时至今日,这种毛病在一些地方好像并无改观。 比如“退耕还林”。这是改善生态环境的紧迫任务,也是功在当代、利在长远的大好事,但有的地区却将试点平均分配到各乡各村及农户,致使该退的坡耕地退不下来,不该退的基本农田却退了回去;有的地方则将有灌溉条件的耕地和土壤条件较好的缓坡耕地也纳入试点一次退耕,形成了不少“全退户”,致使有的农民失去了基本口粮。如此不讲计…  相似文献   

6.
下岗职工的“自我再造”,是指从国有企业岗位上退下来的职工,为谋出路重新自我奋起,为实现人生价值去努力适应社会需要的一种重塑自我的行为.这里,笔者就如何对待下岗职工“自我再造”现象浅谈几点看法.一、企业应互视下岗职工“自我再造”在企业深化改革的今天,绝大多数职工下岗是企业为深化改革作出的有计划安排,他们中间很多是生产能手,甚至是先进工作(生产)者、科技工作者,而且在数量上也占有相当的比例.应看到,他们下岗不仅是大局的需要,更是对深化改革的理解,对国家困难的体谅和自我牺牲精神的体现,下岗后他们积极“…  相似文献   

7.
凌亢 《瞭望》1992,(36)
陈元方同志从省委负责岗位上退下来后,又主持省新编地方志工作若干年,两年多以前离休了。最近突然寄给我该省地方志刊物一份,内有他所写《新编地方志不记述“文化大革命”是对我国现代史的歪曲》一文。标题引人注目,内容更发人深思。不准许新编县(市)志记述“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作  相似文献   

8.
曾志 《瞭望》1986,(52)
“我们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工作几十年,现在从繁忙的岗位上退下来了,感到很不习惯。”这是我听到的许多离退休老同志的共同反映。是啊!我们过去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这个发展的社会里,“发展”的意识似乎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仿佛都能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君不见,现如今找对象要选择“有发展”的人,学生填报志愿要选择“有发展”的专业,毕业求职要选择“有发展”的岗位,就连几岁的娃娃,父母在培养其兴趣爱好之时也要考虑选择“有发展”的特长。发展是硬道理。求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没有发展就不会有进步,况且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从此意义上看,求发展并无任何不要。然而,现在社会上有些人虽然讲的是“求发展”,但想的却是“求发财”。在他们眼里、。C…  相似文献   

10.
“能者上,庸者下”是近来一个很时兴的说法.庸人、庸才当然是有的,这种人占据了重要岗位,误国、误民、害己,让他们下来当然无可非议.但若不加分析地把“庸”与“下”等同起来,以为凡“下”者必“庸”,那就大谬不然了.“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是用人的一个原则.陆赞说得好:“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  相似文献   

11.
一年前,在贵刊看到一则征文启事:说说“我与政工”,信笔感慨了几句,却未曾寄与编辑部。如今,一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呼声,偶尔翻出旧日感慨,还想说上几句。 不到四十,我早已是老政工了。因为我从二十岁参加工作就一直在政工岗位,并且在单位负责政工部门的工作已有十多年了。 我早想退出,并不是我不爱政工。我是在老同志相继退休、青黄不接时走上政工岗位的。二十多岁,我便担任了一个部属研究所的党办主任,说是党办,其实囊括了党委办事部门包括文秘、组织、宣传、统战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等各项职能。许多人都认为我将来是当…  相似文献   

12.
蒋萌 《民主》2011,(6):49-49
公开披露的央企年报显示.许多央企的独立董事都是由退休高官或是其他央企的退休领导担任,这些人的年薪高达数十万元。由此想到,有“铁娘子”之称的国务院前副总理吴仪在退休前曾明确表态,在退休之后,无论是官方的、半官方的、还是群众性团体,她都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希望你们完全把我忘记”!吴仪的“裸退”赢得了一片掌声.掌声的背后.是公众对于某些滥用“余热”、借机自肥者的不满。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一生中要改行,这是常有的事。改了行不懂业务怎么办?“边干边学,干就是学”,这是我们经常的说法。这当然也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在西德。一个人想改行必须先进学校,而且确有那么一所“改行学校”——埃森职业促进中心。这倒是前所未闻的。于是我们来到这里访问。 汽车在一座“王”字形的大型建筑的门前停了下来。翻译加赖斯夫人带我们走进宽阔的休息大厅,这里一些中年人正围坐在桌边吸烟,喝咖啡、啤酒。他们有的穿着西装,更多的则身披工装,大约都是四十  相似文献   

14.
袁浩 《党政论坛》2011,(15):64-64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年轻干部走上新的岗位,都想大显身手,这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只想“放大火”,而忽视了“备足柴”,就有可能火放了一把又一把,但不是方向“烧”偏了,就是对象“烧”错了,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15.
眼下,干部工作中十分流行“能者上,庸者下”的提法,从字面上看似乎只要把有能力的人推上去,把平庸的人拉下来,就算完事。以“能”、“庸”作为取用干部的标准,相对论资排辈的传统来说,固然是一种进步。但择能舍庸的工作过程,若是只把眼睛盯在孰能孰庸的识别上,而不是造成“庸者”居位的机制上,显然有本末倒置之嫌。产生“庸者”在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领导者识人用人不当造成,主要表现在:一是小器大用,即领导者对干部拔高使用。譬如有的领导把小单位、小部门的优秀负责人,提拔到更高一级的领导岗位上,拔苗助长,造…  相似文献   

16.
我退休了     
今年6月,我告别了从事30多年的政工岗位,退休了。当我拿着两大包属于我自己的东西回到家时,儿子奇怪了:“爸爸,还以为您拿回什么好东西,原来都是些旧报纸旧杂志呀!”我说:“你仔细看看,这两百来份报纸杂志里都有你爸爸的文章哩。”老伴也在一旁说:“这可是你爸爸的宝贝疙瘩,不退休还舍不得拿回来呢。”是呀,这些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记叙着我在政工岗位上走过的路,每个字都凝结着我的心血。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有这几十年来我在广大职工心里留下了什么,我只能从他们熟悉的笑脸和亲朋的‘搞师傅”、“高老师”、…  相似文献   

17.
在毛泽东的著作中,虽然直接谈到“抓落实”的内容不多,但是,作为辩证法大师,他的很多文章和讲活中,问接地、非常深刻和精辟地部涉及到了“抓落实”的问题。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毛泽东对这个问题作了较为明确的阐述:“一个人做事只凭动机,不问效果,等于一个医生只顾开药方,  相似文献   

18.
更需“政策公开”辽宁刘发友现在不少农村实行了“村务公开”制度,这是很让人欣喜的,但是“政策”不公开的问题却也相当普遍:有的地方不但不主动宣传国家的农村政策和有关文件精神,甚至农民找上门来也不给看。这就不能不让人忧虑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政策公开”是落...  相似文献   

19.
我校现有离退休教职工1300多人,他们中有经历过战火考验的老革命,有几十年从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学校管理工作的老同志,有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的老教授,他们虽已从教学、行政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但仍关注着青年一代的成长。我校党委组织一些老干部、老教授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委”),对大  相似文献   

20.
“增长”与“发展”,是当今世人使用频率特别高的两个词汇。之所以如此,是与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迅猛推进的现代化历程分不开的。发达国家在完成了第一次现代化之后,已经开始了第二次现代化的进程;广大发展中国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如今纷纷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奋起直追。既然现代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那么“增长”与“发展”作为现代化的主题,必然受到人们的热切关注。“增长”与“发展”的实际内涵是什么?两者有何异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并没有真正搞清楚。在20世纪50年代,随着发展经济学的兴起,美国经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