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学强 《唯实》2004,(10):55-58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期,人才的重要性十分突出.我们国家能否抓住机遇,把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能否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管人才"的出发点是尊重和满足人才个体的合理利益需求;"党管人才"的着力点是发挥利益杠杆的调控功能;"党管人才"的落脚点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2.
满足公众需求是社会管理的核心价值理念。社会管理的过程也就是公众需求的发现、维护、满足的过程。满足公众需求就是满足群众合理的不断丰富的利益诉求。总起来说,满足公众需求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公众需求分析,二是满足公众合理需求,三是避免公众需求伤害。把这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的公司监事制度,仅以处理公司内部关系人利益为目标,并且片面强调财务监督职能,不能满足我国日益突出的加强公司监管的社会需求。公司监事制度应当充分考虑对公司外部相关人合法权益的保障。监事机构应吸收外部利益人代表,并对公司各项经营活动的合法性进行全面监督。  相似文献   

4.
新社会阶层的利益表达诉求,从总体上分析,是经济利益表达较为充分,基本实现;社会利益表达引起共鸣,逐步落实;政治利益表达跃跃欲试,渐次渗透.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大的政策环境与小的政治生态氛围.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科学的利益表达机制,以满足不同阶层平等博弈的需要和全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它要求我们的一切实践和工作都要以人的利益和需求为着眼点。正确认识和把握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企业的根本。一个企业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应善待员工,关心员工身心健康,注重员工不断成长;应善待客户,满足客户的需求和利益,在服务中增加客户价值;应奉献社会,关爱与企业一起成长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关心社会中需要帮助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6.
利益、法律与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是人的需要的满足,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法律的产生与利益分化密切相关,利益格局的变化促进法律的变化。社会中人们利益的一致性和矛盾性为法律的产生提供了可能,也决定了法律的功能。法律明确各种利益的界限,控制利益冲突,保证人们获取利益而又可以付出最小代价。法律不仅维护统治者的利益,而且要平衡社会各种利益。法律不是利益格局的被动映照,而是通过创设制度与程序能动地影响利益分配。利益是权利的基础、内容和目的,但是权利不同于利益,高于利益。  相似文献   

7.
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机制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样态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睛雨表,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拓展弱势群体利益诉求途径,建立弱势利益机制是保护救济弱势群体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求.在分析我国现存的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机制的基础上,探讨建立我国弱劳群体利益诉求机制,就是要疏通利益弱势群体渠道,建立和完善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将弱势群体组织化,建立健全群众组织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群体代表机制;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诉求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8.
为政要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典 《学习论坛》2005,21(2):19-21
人是利益人 ,执政党就要代表人民利益 ,我们党代表人民利益 ,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就要实施服务行政。政府主要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 ,政府服务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我们党执政和政府行政要坚持以人为本 ,把满足人的全面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切实做到执政为民、服务行政 ,代表好、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利益。  相似文献   

9.
从某一侧面说,社会中一切属人的关系都是利益关系,社会中一切矛盾的根源在于利益的差异或对立。社会要凝聚人心,协调矛盾,形成强大合力推动历史前进,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利益导向。本文认为,正确的利益导向就是对需要的因势利导。需要是利益生成的自然基础,是人类行为的原始动力。合理满足人的多层次需要,开发、刺激和强化人的需要,人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发挥,人就会充满创造力和活力。社会通过各种手段如舆论、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将由需要转化而来的动力引向社会进步方向,从源头上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这就是利益导向。利益导向决…  相似文献   

10.
利益和谐就是要满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合理需求。利益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根本。要实现利益和谐进而达到社会和谐,就要实行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农村建设,打破垄断,实行调控政策;要进一步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加强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1.
解放思想与利益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是思想解放的原动力,只有把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把握思想解放的方向和根本标准.利益是具体的,不断变化的,解放思想必须根据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新变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自觉自愿地解放思想,在实践中增强继续解放思想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相似文献   

12.
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坚持"三个代表"的核心内容.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是党代表人民利益的一个重大政治课题,也是党代表人民利益的必然要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解决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新社会群体会自发地形成新的社会组织来满足其自我需求,维护其利益,这是非正式组织产生的逻辑根源.本文以义乌农民工非正式组织为个案,分析了同乡会等农民工非正式组织产生的原因和有效性,及其与体制内工会组织的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利益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利益问题的探索,促使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同时也使利益得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利益作为唯物史观的基础.表征的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造成了资本与劳动的利益对立,在使物的世界增值的同时,使人的世界得到了贬值.共产主义制度使人在自由联合劳动的基础上,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15.
利益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认识当前社会利益矛盾的主要特征,科学分析引发利益矛盾的主要原因.利益创造和利益协调是化解利益矛盾、实现利益和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华阳标 《唯实》2007,(9):111-114
利益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认识当前社会利益矛盾的主要特征,科学分析引发利益矛盾的主要原因.利益创造和利益协调是当前化解利益矛盾、实现利益和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元素实现均衡、稳定、有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社会.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整套利益表达和利益均衡机制,利益表达和利益均衡机制可以形象地称之为和谐社会的文化底气和精神基石.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利益关系发生重大变革,出现了包括利益主体日益多样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矛盾群体化、利益需求满足有限化、利益冲突扩大化等新问题。为此,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解决。只有统筹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我们才能各得其所、和睦共处,社会才能稳定,实现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始终顺利地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9.
利益和谐:社会和谐的一种实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阳标 《唯实》2007,(8):111-114
利益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认识当前社会利益矛盾的主要特征,科学分析引发利益矛盾的主要原因.利益创造和利益协调是当前化解利益矛盾、实现利益和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国家利益是决定一个国家战略走向的基本依据,是国家需求认定的各种客观对象的总和.国家利益的构成要素包括国家领土、国家安全、国家主权、国家发展、国家稳定和国家尊严等六个方面,它们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衡,共同构成国家利益的有机整体.冷战后世界诸国国家利益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国家利益的地位更加突出、经济利益倍受关注、各国利益相互渗透、各种利益相互制衡、国家间利益关系更为敏感等,我们应据此分析我国国家利益,确定相应的战略关注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