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必须创新其执政方式。执政方式创新应该坚持党的领导、与时俱进和开放性原则;人民的支持、物质基础保障以及长期执政的经验是执政方式创新的基础;理论研究,制度创新和组织人才保障是创新党的执政方式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民主执政这一概念,强调指出民主执政是新形势下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核心。在当代中国,坚持民主执政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研究共产党民主执政的科学内涵与路径选择,对于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体制总体上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形势的。但是,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原因,仍然存在执政党职权与国家政权职权的部分性混合,执政党部分地兼有国家政权的职权,执政党和国家某些自身职权相对弱化等问题,要改善中国共产党当前的执政体制,必须做到:制定一部规范执政党执政行为的法律,使执政党执政有法可依;根据党政不同职能进一步形成处理党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的关系的机制;实行以党政职能分开为基础的依法执政体制,必须强化党内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依法规范党内权力运作。  相似文献   

4.
运用对比分析、理论分析、实证分析、调查分析等方法从依法执政的含义,依法执政的必要性,目前存在的不足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使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依法执政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同时,本文着力于在如何提高依法执政水平问题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为党当今的依法执政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对党的执政规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观点。特别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规律,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党执政的具体规律,确立长期执政的基本原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重要理论成果,它对党的执政规律从执政目的、执政任务、执政职能、执政方式、执政环境、执政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阐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实现执政价值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维护党的整体利益与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党的最高纲领与践行党的最低纲领、完善党的执政方式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重大关系;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标准是一个具有多维量度的价值评判体系,其中党的执政基础的合法性、执政活动的有效性和执政行为的规范性,是评判党的执政价值的三个最为重要的量度;“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经过执政实践的长期探索和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而形成的以党的执政价值目标为取向、执政价值标准为依归的执政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8.
完善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运行机制的前提是坚持科学的执政思想,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运用科学的执政方式.基本思路是通过完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来实现.保障措施是加强对广大党员和干部的教育,增强科学执政意识;完善反馈纠正措施,提高科学执政效率;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相结合,提高科学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9.
党的执政理论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执政基础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执政的法律基础又是执政基础的一个子系统。我们国家正在迈向法治社会。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治国方略下,党的执政的全部行为,都必须有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要求,也就是执政要有法律基础。完善党执政的法律基础对于巩固党执政的合法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目前关于这方面的论述还很少或不成系统。  相似文献   

10.
执政意识是执政党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攸关执政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国家政权的兴衰。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并长期执政,其执政意识经历了一个逐渐形成、曲折发展和不断演进的历史进程。科学考察我们党执政意识的历史演变,全面总结党执政的历史经验,留给党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启示就是要“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不断提高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多方面的特征。本文从技术性与价值性相统一,手段性与目的性相统一,阶级性与社会性相统一,整体性与动态性相统一,主体能动性、工具效能性性与客体制约性相统一,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可比较性与可评价性相统一等方面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特征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党的执政能力的特征进行分析,是深化对党的执政能力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需要。  相似文献   

12.
游斐 《理论视野》2007,(3):60-61
社会主义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前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执政本质的价值取向和人民主权的政治架构,决定了中国政治合法性问题与传统阶级社会、现代西方社会合法性问题的本质不同。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具有实现、维护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中 ,任何一个执政党都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增强自己的执政凝聚力。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先进政党 ,有 5 0余年的执政历程 ,具有很强的执政凝聚力。“三个代表”思想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 ,解决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问题 ,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凝聚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执政五十多年以来,“发展”的执政绩效目标经历了一个演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展”目标虽然曾一度受到严重干扰,但最终得以重新确立并不断丰富、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党对执政意识的正确体认。不断增强我党的执政意识,特别是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品质,不断增强对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和执政党的执政功能的重要性及其深刻内涵的正确认识,是我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已有60年。在这60年里,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共领导集体根据党执政环境的变化和执政实践的发展,坚持继承和发展正确的执政理念,坚持调整和更新不合时宜的执政理念,坚持丰富和创新科学的执政理念,实现了党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6.
执政理念是执政主体在实践中形成的并用以规范和指导执政实践的基本观点和基础理论。它集中反映了执政主体的价值取向、基本目标和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从“大民主”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从“发展是硬道理”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执政理念不断演进,逐步南经验层面的模糊、  相似文献   

17.
刘渝梅 《理论探讨》2006,(3):101-104
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同时提出民主执政的理念,对于前者来说,民主执政是重要的实现手段之一。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化探索道路上的挫折曾对社会的和谐造成影响,因而民主执政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其必然要求。为达此目标,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执政可选择以党内民主为突破口、发展基层民主、加快法制改革以及培养公民社会等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政府的挑战,其实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挑战。为了应对WTO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必须改进执政方式,重塑执政理念,实现由直接执政向间接执政的战略性转变。  相似文献   

19.
侯峰 《党政论坛》2009,(19):19-21
建国六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党的执政地位也更加巩固。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对执政规律、宗旨、目的、任务等方面内容进行经验总结、理性思考、深刻反思、高度综合而提炼概括出来的一种核心价值观,是执政党执政思想的核心和灵魂,是其路线、方针、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20.
执政红利是党的执政所获得全部收益成果的总和。党执政64年来,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人本发展、对外交往等方面创造了巨大的执政红利。不过,继续做大党的执政红利,却面临着诸如深化改革的难度空前增大、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党脱离群众的危险、不利的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制约。由此入手,做大党的执政红利应采取"夯实对党执政必然性的理性认知、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抓好改革顶层设计、为我国发展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等主要策略路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