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同时也面临文化产业化程度低核心价值观缺乏吸引力和制度创新能力滞后等诸多挑战.中国要进一步加强在东南亚的软实力建设,必须找准着力点,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化水平,构建更具亲和力的固际合作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在地区机制建设中的作用,总结完善中固模式并注重与美日协调在东南亚的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实力上升很快的大国,外界对此相当敏感,而且有关中国发展强大的“中国威胁论”声音很大,怎样打消其他国家的担忧就是我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要通过我国的软实力建设来改善和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模式、和平的传统文化、和平发展与合作的外交战略等方面树立一个和平国度的形象,使其他国家认同我国的发展,赞同我国在国际上起到积极作用,从而为我国的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命题。本文揭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在一致性,阐明必须从两者内在衔接性的角度,全面把握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完善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模式及其软实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高速发展,形成了世界关注的"中国模式".反思中国模式,其软实力也面临诸多挑战:产业和技术的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经济结构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发展模式粗放与对外要素依存度较高,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悬殊与社会的公平正义受到威胁等.以科学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与树立大国形象,进一步提升中国模式软实力,成为我国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与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6.
武淳 《党建》2012,(4):61-62
中国-东盟中心于2011年11月18日在印尼巴厘岛正式成立,中国总理温家宝与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为中心揭牌。作为一个新型国际组织,中国-东盟中心能发挥哪些作用?在欧债危机还在进一步扩散、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和东盟的合作向纵深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由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岗位就任中国-东盟中心首任秘书长的马明强先生。  相似文献   

7.
牧仁 《理论研究》2013,(3):45-51
随着国际化与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当今世界的国际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包括文化与外交软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外交活动是实现与国际社会沟通、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的最直接的手段,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平发展"与构建"和谐世界"是新时期我国对外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运用软实力外交传播中国的声音,加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渗透力和亲和力,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服务于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是当前我国外交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软实力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上世纪80年代末针对冷战思维的偏颇与不足提出的、旨在进一步维护美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概念,随着重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呼声的不断高涨,其日益成为各国国际关系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升软实力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中国和谐世界理念从本体论上为中国软实力的建设提供了准确的战略定位、目标和环境,必将推进中国软实力的大幅、持久提升.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东盟的关系经历了两次转向。第一次转向是从实现关系正常化到多领域合作,可谓“利益共同体”;第二次转向是基于共有利益,并将双方前途与命运联系在一起,可谓“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是应对全球治理危机的中国方案,也是推动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助力器。然而,信任不足等现实因素成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挑战。对此,需突破固有思维,从观念入手,重视认同对国家行为的影响,以社会互动为框架,构建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中国的主导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主导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较强的普世性、后发性、开放融合性、和谐共赢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具有诸多的表现形式.我们应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进一步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软实力体系.  相似文献   

11.
刘伟 《党史文苑》2008,(10):59-61
全球化时代,文化软实力对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是提升和重塑大国文明形象的重要指标.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可以从国家意识形态、中华文化传播、全球国际文化秩序建设三个层面来选择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具有相通性,也具有差异性,这构成了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宏大背景。所以,在软实力的建设中,从国家内部角度看,既包括形成绝大多数人都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形成国家的凝聚力,也包括尊重国家内部各个民族的特性与差异性;从国际社会的角度看,既要在文化的冲突中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又要在文化的融合中追求文化的共存与共赢。  相似文献   

13.
我们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把"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放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来论述,就意味着,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要从二者衔接性的角度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时代,文化软实力对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是提升和重塑大国文明形象的重要指标。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可以从国家意识形态、中华文化传播、全球国际文化秩序建设三个层面来选择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文化软实力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化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来说的,是指一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对内发挥.的凝聚力、动员力、精神动力以及对外产生的渗透力、吸引力和说服力,是该国发展和施加对外影响的重要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和发挥作用的重要动力.面对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面对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我们要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创新几个层面,努力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先进部分应该成为一种文化“软实力”融入世界文化,成为全球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黄珺 《学习月刊》2012,(16):13-14
一、文化是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当今世界,各国间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是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实际存在的综合力量的比较。它既包括一个国家硬实力,即在物质力量层面所拥有的经济、军事、资源等力量,又包括国家在精神力量层面所拥有的政治、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软实力。如果只注重硬实力的发展,不注重软实力的发展,其综合国力的发展将很难持久。  相似文献   

18.
李韬  林经纬 《红旗文稿》2013,(13):24-28,1
目前我国话语体系构建相对滞后,还未形成与中国道路的丰富实践相匹配的中国话语。国内哲学社会科学主流话语大都来自西方,中国原创的核心概念不多,一些学科阵地已经沦为西方话语的"跑马场",把西方学术神圣化、把中国问题简单化。不破除这种对西方的盲目崇拜,形成独立的话语体系,中国的软实力就难以真正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9.
提升统战文化软实力是新时期凝聚不同社会政治力量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政治文明、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的现实载体。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必须充分运用统战文化的整合力和凝聚力,发挥统战文化软实力大团结、大联合的作用,团结不同阶层、民族、政党等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因此,明晰统战文化软实力的定位,认识统战文化软实力的价值,探析提升统战文化软实力的路径对中国统战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20.
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是一所高等学校彰显其特色和品牌的必由之路,不断找准学校的定位是高校谋求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作为一所规模虽小,但办学历史久远、面临中国—东盟合作新机遇、地处合作地域平台之上的体育专科院校,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合作背景下做好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教学环节中课程、实验室和教学研究的规划,对于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实力、打造区域国际影响力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